毕飞宇回母校扬州大学 在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说沙龙”开课
交汇点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4日,扬州大学文学院小说爱好者聚在一起,消化交流昨天聆听著名作家、知名学长毕飞宇给大家上课的心得感受。3日,筹备数月之久的毕飞宇工作室——小说沙龙在扬州大学文学院正式开课。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毕飞宇回到母校,点评小说沙龙入围成员创作的小说,并与在场师生交流小说写作。《雨花》杂志社主编朱辉、泰州市作协主席庞余亮、扬州大学副校长陈亚平、扬大文学院院长陈军、文学院党委书记顾松明等人出席了本次小说沙龙。
小说沙龙在陈军院长的主持下举行了开班典礼,陈亚平副校长说,“大学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有一定合理性,但这恰恰暴露出大学中文教育的不足之处,高校必须在培养创作型人才方面有所作为。此次小说沙龙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会在学校历史上留下一笔。
小说沙龙共有来自不同专业的13位学员入围,毕飞宇、庞余亮等人采取逐字逐句分析的方式,点评了其中一位入围学员创作的小说《怪物》。毕飞宇主要就小说的情节、人物、逻辑及时空关系展开论述,他将小说创作比作“羽毛球赛”:“运动员每打完一球,都必须回到场地的中心,否则无法统筹全局,难以应付打到球场偏远角落的球,小说创作也是如此。”毕飞宇认为,作家必须认真谋篇布局、统筹时间和空间,避免出现时空混乱的弊病,使创作出的小说脉络清晰、通顺易读。点评中,毕飞宇特别提到小说《怪物》中“王强摸着他的爱马仕腰带”这一细节:“‘爱马仕’3个字尖锐地揭露了人物畸形变态的心理,表现出作者思想的深刻性。一个好的小说家必须具备这样的语言锤炼的能力,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在交流互动环节,有同学从“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善恶之分”出发,提出小说《怪物》中只写王强对母亲的怨恨,有失妥当。对此,毕飞宇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做道德判断不是对小说的提升,恰恰相反,是对小说的伤害。在小说中,审美比道德更重要。”毕飞宇认为,作家要做的是突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是对人物进行道德判断。
在长达3小时的小说沙龙中,毕飞宇从多方面对入围学员的小说《怪物》做出了独到而深刻的点评。活动结束后,中文1602的黄佳丽同学感慨道:“毕飞宇老师对小说的比喻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的点评专业、深刻又通俗易懂,帮助我写小说少走了很多弯路。”
通讯员 俞宏 交汇点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