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成重点技工院校将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国际资格成为技能人才新名片
全省技工院校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推进会19日在仪征举行。6家来自海外的国际职业资格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与技工院校的主管部门——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签订中外合作办学备忘录。这是江苏技工院校首次召开中外合作办学推进会,标志技工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步伐加快。
中外合作办学在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已普及,但对于以引进国际职业资格为目标的技工院校却有其新的内涵和不同寻常的意义。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朱从明说,中国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过程中,存在专业技能人才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需要大量“高精尖缺”人才,技工教育需要瞄准前沿技术,对接产业升级,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搭建平台。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外向型企业集聚。调查显示,全省制造业外资企业近2.4万家,外资企业从业人员近391万人。很多企业需要具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但目前我省拥有国际通用职业资格的技术工人少之又少。技工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先进职业资格标准,可以为企业、为社会量身定制更多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目前,江苏共有128所技工院校,年招生10万人,在校生24万人。虽然毕业生就业仍然向好,但要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急需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改革现有教育模式、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是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渠道。
按照计划,到2020年,江苏90%以上省重点技工院校将设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技工院校20%相关专业核心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培训要求对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规模总量达到1万人次以上,开展国际职业资格培训2万人以上。
今年6月才毕业的仪征技师学院德国汽车机电满师工班的张新亮已在仪征当地的奔驰4S店工作半年。张新亮说,自己能在数十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得益于技校中德合作班的学习,“上学时,我们对奔驰车的内部构造、维修操作都已非常熟悉,到4S店直接就可以上手操作。”
记者在仪征技师学院的实训车间看到,车间里摆放着奔驰、大众等各种德系车的最新车型。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实操。仪征技师学院院长王志强说,学院从2010年探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巴伐利亚职业培训中心、德国大众等单位合作,开设22个中德合作班,先后有600名学生接受德国“双元制”教育,学生素质和能力深受企业欢迎,一般毕业前一年就可顺利找到工作。
除了仪征技师学院,省内已有常州技师学院、扬州技师学院等16家重点技工院校先行先试,探索与德国、英国、奥地利、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技工院校学生出国(境)短训、出国留学和校长教师海外培训渠道,参与制定相关国际人才培养标准,提高我国技工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制造业发达的德国是目前国内技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首选。“我们的中外合作班,比如金属切削、工业机械师、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基本上都是国内知名企业的订单班,毕业生直接输送到企业。”常州技师学院副院长陈立群说,他们学院的中德合作班毕业生拥有两个证书,一是国内的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德国AHK职业证书。
陈立群坦言,在与德国合作办学中受益颇多,目前国内技工院校专业设置针对的还是传统制造业,但中外合作班的工业机械师专业,按照德国的教学模式,学生除了学习车钳铇铣,还要学习焊工、电工,熟练运用各种器具、量具,以及简单的编程,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在机器换人的时代,也需要一线工人掌握多门技术。”陈立群说,中外合作班的推进,倒逼着学院调整国内专业课程。
虽然中外合作班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但在招生时,更多家长仍然倾向于选择普通班。按照我省规定,普通技工院校专业学生可以免费入学,而中外合作办学因为需额外教学成本,要学生缴纳一定费用,家长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对此,一些技工学院的院长们希望,公共财政能对中外合作技能教育提供政策倾斜,以此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学习。
“在聚力创新中,我们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的研发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全球视野能把研发产品高质量变现的高技能人才。”朱从明说,在技工院校推广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到2020年,每所省重点技师学院至少建成1个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专业,“让中外合作办学成为技工院校建设的新风景,让取得国际职业资格成为全省高技能人才的新名片。”
本报记者 黄红芳
联系电话:025-84737000,联系邮箱:jubao@js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