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多家文博场馆本月起共举办69项主题活动

云锦《浴鹤图》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昨天,江宁织造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市民俗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免费开放一天。从本月起,南京各文博场馆共举办69项主题活动,包括传诵红色记忆、传承中华技艺、共赏精品文物、讲述历史故事等。
云锦博物馆《浴鹤图》有190多种颜色
昨天,南京云锦博物馆重新布展后对外开放。展厅中向南京云锦申遗成功八周年献礼的巨幅的云锦《浴鹤图》首次亮相。
南京云锦研究所营销部总监吴颖介绍,《浴鹤图》是云锦研究所和喻继高、喻慧、陈修范等艺术大师合作的作品之一,也是传统技艺和现代相结合的创新之作。由6位织造师耗时6个月完成,纹样精美、配色典丽、织造细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云锦大师周双喜说:“这幅云锦作品用到了‘妆花纱’工艺,这是我们云锦织造中难度非常高的一道工艺,之前失传了三百多年。整个云锦作品用色很多,颜色有190多种,工人们每天只能织不到一厘米。这也是我们在传承和创新道路上迈出的新一步。”
如今,云锦制作的众多工艺礼品及消费品,受到市场的欢迎。南京云锦研究所近期还将打造云锦生活馆,从挂画、折扇、服饰等方面来展示各种云锦作品。
此外,南京云锦研究所还对43位云锦织造师进行了定级颁奖仪式,为南京云锦的发展储备人才。扬子晚报记者蔡震
江东门纪念馆新临展持续至11月底
记者昨天获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纪念馆临时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向参观者讲述那段不可忘却的民族记忆。
据介绍,从5月8日起至12月13日期间,已陪伴世界各地参观者十个年头的《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因改陈升级的布展需要,暂停对外开放。为了继续传递历史真相,呼吁世界和平,《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即日起对外开放,将持续至11月底。
此次展览共展出170余幅历史照片、120余件珍贵文物,以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词和视频资料。展览共设置日军在南京的屠杀暴行、欧美人士救援难民、世界媒体早期报道、铭记历史维护和平四个部分。
这次展览的文物,包括时任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签发给教导总队指挥官桂永清的作战命令原件,以及当年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约翰马吉牧师冒着生命危险,用来秘密拍摄日寇在南京暴行的16毫米摄影机原件等。
扬子晚报记者 于英杰
明天到明孝陵博物馆听地名故事
为纪念明孝陵申遗成功14周年,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将于7月3日推出“洪武流韵——南京小地名大历史”专题展。围绕展览,该馆发起了“南京小地名大历史”系列征集活动,本周六将邀请明史专家和地名达人讲述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为南京留下了珍贵的“印迹”,慢走南京,城市地标处处记录历史,大到巍峨耸立的明故宫,小到街头巷尾的门楼、牌坊、石刻,城市的变幻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烙印,讲述着独属自己的故事。
“南京小地名大历史”征集活动开展以来,来稿源源不断,有关于南京城市历史变迁的回忆,有市民生活的小故事,还有反映南京城市面貌变换的照片……投稿人用文字抒发情感、照片回忆过去,纪念南京这座历史都城。
5月20日上午9:30,明孝陵博物馆将请市民和身边的小地名来个浪漫约会,倾听明史专家和地名达人讲故事。感兴趣的市民可报名参加,报名电话:84446111转2323,或加QQ群201426494报名。
扬子晚报记者 徐昇
这些展览也精彩>>
1、梅园新村纪念馆举办“飞虎群英——二战美军飞虎队援华抗日纪实图片展”,以美籍华侨陈灿培博士原创的《向二战援华飞虎群英致敬》图片展英文版为基础,首次以中英文双语版向社会公开展出。
2、渡江胜利纪念馆举办的“共和国闽籍将军”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83位共和国闽籍将军的戎马生涯,包括叶飞、刘亚楼、杨成武3位上将,9位中将以及71位少将。
3、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塑艺人生——黄建强南京泥人精品展”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动物、人物、戏曲三大类泥塑精品共450件。
4、明城垣史博物馆《一座城的记忆——抚平断痕,走向新生》展览在中华门瓮城开展,展览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南京城墙从拆除到修缮,并最终走向新生的历程。
5、科举博物馆举办“长乐阁藏明清状元书画展”,展出明清91位状元的楹联、册页、立轴等书画作品,共213件套。
6、江宁区博物馆举办了《八百年不熄的神灯——祭祀成吉思汗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通过多种民俗文物,表现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的魅力。
7、南京市博物馆的“风景旧曾谙——陈作仪笔下的‘金陵四十八景’”展览,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将陈作仪所绘的《金陵四十八景图册》做高清放大处理后进行展示。
8、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巡展(南京站)”,并推出“云锦大师现场织造表演”等7场活动。扬子晚报记者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