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泥人黄”期盼大家关注南京泥人

甘家大院展出450件泥塑作品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孔方方   2017-05-06 07:14:00

  黄建强和他的泥人。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金琎 摄

  昨天,在甘家大院内的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南京派系彩塑(泥人)的非遗传承人黄建强展出了他创作的450件泥人作品。75岁的黄建强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南京泥人曾为国家创下过几十万美元的年利润,而如今,一百多人的泥人创作队伍就剩下他一人在坚持。

  展览勾起参观者儿时回忆

  据黄建强介绍,南京泥人的诞生还与当时在新华日报工作的几位老美术工作者有关。当时他们秉着向传统学习、从民间取经的态度,深入基层采风,又通过对比、研讨,创立了“南京泥人”。“南京泥人”的产生,也为泥塑行当添了一个新品种。

  说起南京泥人的特色,黄建强用“小巧、简练、夸张、变形、纯朴、明快”来形容,与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有明显的不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南京泥人在题材上,多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在构思上追求匠心立意,强调情趣。

  这次的《塑艺人生——黄建强南京泥人精品展》由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展出了450件作品,有表现杂耍的、儿童逗趣的、脸谱的、集体联欢的,还有各种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等,勾起很多中老年参观者儿时的回忆。

  “南京泥人”上世纪60年代曾创下可观的出口利润

  黄建强说,上世纪60年代是南京泥人的“黄金时代”。他所在的工厂有三条生产线出产泥人,远销海外,一年能为国家创收利润几十万美元。

  可惜的是,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门类多样的外国玩具被引进国内,用黄建强的话说:“会跑会飞会跳会唱的都有,突然就没人玩这泥巴娃娃了。”

  黄建强回忆,泥人的效益越来越不好,上世纪90年代就基本淡出了市场,而当年在工厂做泥人的一百多人,就只有他一人坚持做到现在。

  问到为什么百余人只有他一人坚持,老先生说:“捏泥人耗时费工,不赚钱的买卖,除非特别喜爱,不然是没人愿意做的。”

  单靠捏泥人养不活自己

  从工厂退休后,黄建强就专心在家捏起了泥人。问他能否靠卖泥人生存,他摇头:“几乎没有人买。我靠的是自己的退休工资,卖泥人赚不了几个钱,根本不够生活的!”

  原来,一件略大些的泥人作品,捏得精致需要好几天,按艺术品去卖,也就只有几十块钱的市场价,价格很低,赚不了什么钱。

  黄建强说,如今他倒是收了两个徒弟,不过徒弟们自己也都是有工作的,业余来学。“我很想多收两个徒弟,把手艺传承下去,可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谁愿意专门来学这个呢?”

  他也希望能把南京泥人打造成品牌,推广出去,可南京这种门类的泥人就他一人在做,势单力薄,不好推广。“距我上次办展已经十年了,这次在民俗博物馆办展,就是希望能唤起大家对南京泥人的关注,发掘它潜在的经济价值,请大家帮忙想办法,看看怎么来延伸它发展它,让这门手艺好好地活下去!”

  此次展览将至5月28日(5月18日博物馆免费日)。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孔方方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