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淮海中学探索“快乐教学” 将运动与育人结合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林 培   2017-05-02 07:24:00

  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

  周一到周五上午9:20到9:50,路过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高中部门口的行人,常常会循着音乐,驻足凝望3700多名学生同打太极拳的壮观场面。“马上就要高考了,还有心思打拳?”有行人摇头慨叹。

  早在2月,距高考还有4个月的时候,该校24个高三教室就贴上冲刺高考的励志标语,3年苦读在此一搏,师生怎会不重视?可当记者走进校园,在操场边见到“没有体育,就没有教育”的标语牌时,心里直犯嘀咕。

  “这是5年前,我力排众议竖的标语牌。当时不少老师说我不务正业。”校长陈文龙笑着承认,老师们的担心确有道理,因为教学正处“触底反弹”关键期,哪顾得上体育?尤其在崇尚“死揪”模式的苏北,竖这块牌子不挨骂才怪。

  “别看我们现在叫淮安市淮海中学,省四星级高中,可当年在全区教育系统号都排不上,甚至抬不起头。”副校长苏简军接过话茬:说起校名更迭都是“泪”—— 2003年,公办淮海中学被卖给南京某教育集团,变为民办淮宁中学;2007年政府回购,更名为淮海高级中学;2008年又恢复为淮海中学。几次折腾,教师心散了,教学质量一落千丈,生源也越来越差。

  “对学生,要抱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陈文龙认为,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唯一不能等待的就是体育运动。学校一班人面对生源实际,作出考量:既然学生中“书呆子”占比很少,为什么不引导他们“玩中学”、探索“快乐教学”新模式?抓教学不必排斥体育,如果没有强健体魄,苦学“死揪”难以为继。

  体育与教学共融相生,这一共识形成后,该校首先严明制度,保“基本体育”。初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年级每周2节,雷打不动,即使初三、高三毕业班的体育课,也不得缩水或挪作他用。谁减少,要经校长批准。率先在高中开设“体育班”“足球班”。

  把运动与育人结合起来,该校不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还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技能。在广泛征求家长和专家意见后,学校把上午练太极拳(冬天跑操)、下午踢足球,作为“阳光运动一小时”的主打内容,创建学校运动特色。“我教会老妈打太极拳。”高二(1)班于芮告诉记者,打太极拳不要器械、不要场地,想练就练,运动量适中,以动制静,有利放松身心。

  全校成立40个足球班,每学期年级搞一次联赛。今年3月,校女足队在淮安市第五届“市长杯”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得第四名好成绩。去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由省民盟牵线,与淮海中学结对助学的南通白蒲中学负责人对记者说,淮海中学教学质量和学生体质同步提升,让人羡慕。

  淮阴区教育局长时伟众透露,6年前中考时,淮海中学录取的初中生成绩排名在6000名到8000名之间,生源基础相当薄弱。经过6年初高中的提优补差,去年高考时,这些曾经的“差生”本科录取率达66.67%,列全市第六、全区第一。当年全校学业水平测试4A人数,也居全市新四星级高中之首。去年该校“双喜临门”,先后被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授予“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市教育教学优秀质量奖”。

  这些年,学生成绩逐年提高,但近视率并没有随之提高,特别是身体素质稳中有升,让很多家长喜不自禁。在淮安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生体能抽测中,该校多次名列前茅。在全省14所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淮海中学输送生源的体能得分多次排名全市前三。

  “体质好,同食堂伙食分不开。”淮阴区副区长于永芳介绍,该校4座食堂公开竞争,4年未涨价。买荤菜免费赠蔬菜,防止肉菜混烧“减肉增菜”;采购猪肉,必须在专卖店,肉糊要自己绞,以确保安全。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如此重视学生健康体育的学校还不多见,关键是持之以恒。”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顾春明说,尽管“开足开齐体育课,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多次写进国务院文件,教育部也三令五申,但真正坚持落实到位的还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宣传学生健康至上的典型学校,太有导向价值了。

  本报通讯员 曹晓香 刘金春

  本报记者 林 培

标签:

责任编辑:苗津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