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科教文体 > 正文

0

南京留交会: 从“招海归”到“引老外”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作者:黄红芳   2017-04-26 06:59:00

  第十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4月25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行。2300多名留学人员和国内博士、371个落地项目、900个洽谈项目现身交流大会。记者采访发现,举办了10届的南京留交会,已从当初单纯的“海归”招聘会发展到海外创业项目和人才进军中国大陆的重要平台。

  “智能”成海归创业的关键词

  在留交会正式开幕前,南京举行了留学人员创业大赛总决赛,从欧洲、澳新、美国和中国国内4个分赛区脱颖而出的27个留学人员创业项目进行最终角逐,“智能”成为选手参赛项目的关键词。

  “海归”王一参加的是语音娱乐人工智能项目。“利用我们的语音识别和合成系统,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深度定制各类智慧产品。”王一说,以目前很流行的客服为例,很多厂家都用人工客服来解决各种售后问题,而这套系统可以打造一批智能电子客服,可以理解并听懂客户的问题,并自动调取解决方案,比人工客服更有效率。

  王一2014年在美国组建创业团队,完成研发。目前该项目已吸引数百万元风投,还和格力空调签下意向性合约,打造智能空调。未来,智能空调不仅能按照主人口头指令调节温度,还能帮着点外卖等等。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计算机博士邱黎明和校友合作研发了个性化智能健康呼吸口罩。“这是一款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口罩,连接手机APP后,可以提醒用户是否佩戴正确、何时更换滤芯、显示每日防霾量。”邱黎明说,与普通的防霾口罩不同,智能防霾口罩与脸部直接接触面采用薄如纸的硅胶材质,佩戴舒适,内置智能模块和滤芯,可以有效隔离PM2.5等微小颗粒物。用户还可根据个人需求,在网站上传正脸和左右两张侧脸照片,后台通过运算建模,3D打印个人专属口罩,更有效防止雾霾入侵。

  据介绍,留交会先后促成1500多个技术项目与南京对接,而“海归”回国创业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回国创新创业已成海归共识

  作为一年一度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的重要平台,留交会当天设立的海内外博士对接交流会吸引了国内外600多位博士、博士后参加。

  早上9点,开幕式尚未正式开始,设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一楼的百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展位前已经人头攒动。“前期有630多名海外博士报名,经过与江苏产业项目对接筛选后,邀请了400位,同时也邀请了300多位国内知名高校博士参加。”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两年主动要求参加留交会的博士越来越多。

  在长三角区域城市展示台前,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化工博士吴小超带着博士女友挨个寻找机会。老家在南通的小吴表示,自己希望回国工作。“德国经济发达,但从我接触的德国相关行业看,德国的经济活力并不如国内,感觉还是国内机会更多一些。”吴小超说,他身边的留学博士绝大部分回国工作。

  与博士们的热情相呼应,现场招聘的企事业单位给出的条件也是“真情实意”,其中年薪30万元到50万元的岗位有223个,年薪50万元至100万元的岗位51个。90家博士后工作站、10家博士后流动站年薪也在15万元以上,而且驻站博士后待遇相当于正式员工。

  一个早上,江苏省农科院的招聘负责人就收到了20多份简历。

  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近年来,每年来我省工作的海外人才超过10万人,这些海外人才已经成为江苏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多“老外”创业项目集聚

  当天13场留交会分会场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中德创新合作之旅德国创新项目推介会了。一个仅能容纳百人的会场,从活动开始到结束,连过道都被挤得满满当当。

  与以前留交会主要推介海归创业项目不同,在这里推介的全是老外。

  首先上台的是Norex-lighting防爆工业LED照明项目,其生产的灯具主要用于电厂、军事基地、机场、加油站等地。项目负责人菲利普说,公司的研发基地在挪威,生产基地在中国台湾,经过广泛市场调研,他想把研发和生产基地都搬到南京。“很多中国人觉得德国人保守,不会转移核心技术,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的研发技术是开放的。”菲利普通过翻译一再表示自己的诚意。

  采访完,菲利普和翻译安莫天主动跟记者要了微信,“跟中国人打交道没有微信可不行!”安莫天说,中国创业环境好,加上人工成本相对较低,很多刚开始创业的德国人想来中国,微信在德国也很流行。

  推介会上展示了一批德国高科技创新项目,其中9个项目与南京当场进行落地签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德国工商总会上海AHK、巴登符腾堡州政府驻华代表等就中德在创新孵化、国际高端资源引进、技术成果转化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在全球创新创业中心在中国和美国,欧洲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一大截。”中国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协会法国分会会长李天伦说,与中美相比,老牌经济中心欧洲无论是政府政策层面,还是公民的创业意识方面都相对落后。“像国内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短短一年就实现爆发式增长,这在法国是不可想象的。很多法国创业者也进军中国。”

  正是瞄准这种商机,李天伦和他的同伴们从原来单纯为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创业牵线搭桥,到同时将法国国内创业项目介绍到中国。李天伦说,法国在能源、生物医药、航天等方面技术全球领先,与留学生的科研项目相比,很多项目更成熟,创业的成功率也会更高。今年初,FACEBOOK在法国投资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企业孵化器Station F,李天伦和同伴们租下50个跨境孵化工位,帮助愿意到中国发展的法国创业者孵化项目,如今已经吸引很多法国创业者进驻孵化。 本报记者 黄红芳

标签:

责任编辑:戴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