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无锡聚势领航踏“新”途
2024-06-14 06:4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李顺顺 王静

南濒太湖,北临长江,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一,无锡地理条件优越、实业基础深厚,拥有1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物联网集群、泰连锡生物医药集群、苏锡通高端纺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2023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首次超万亿元。从传统产业的未来化跃升,到未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无锡正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全力打造一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装上“科技大脑”,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传统制造业重镇,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稳住“根基”,不断扬帆向前?无锡给出的答案是“智改数转”。

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长江车间,抓包机、梳棉机、并条机等设备整齐排列,细纱机飞速运转间,一字排开的纱锭抽出一根根约莫只有发丝三分之一细的纱线,自动络筒机快速卷丝,自动运输小车有序行驶……偌大的车间只有几名员工在机器间巡视。集团董事长蔡赟介绍,2017年起,企业进行大规模智能化改造,采用设备直联技术、机器人技术,建立监控中心,创建“ERP+MES+物联网+大数据”管控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集中指挥、调度和控制智能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科技“浇灌”下,百年老企抽出“新芽”,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5%、运行成本降低11%、员工劳动强度降低30%。如今,无锡一棉有70万纱锭、500台布机,年产高档纱线4万吨、高档织物5000万米,100支以上特高支纯棉纱线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

先立后破,无锡用新技术巩固传统产业领先优势,重点在轻工、纺织、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等行业领域,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推进产业升级。

在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数智中心、铁前操控中心和运营管控中心,墙上的大屏清晰呈现着原料码头、高炉炼铁等各个生产流程的数据、能源消耗等情况,传统钢铁制造企业装上“科技大脑”。

铁前操控中心内,操作人员同时掌握位于黄石、青岛、天津等生产基地的9座高炉多工序运营情况。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旗下兴澄特钢副总经理张宏星介绍,依靠科技创新,一座热风炉一年可以节约大概1亿立方米煤气,减少碳排放近10万吨。

作为中国特钢行业龙头企业、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兴澄特钢早在20多年前就拉开数字化转型的序幕。依靠科技“炼”钢,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交通、石化、机械、海工、风电、桥梁等行业;高端轴承钢市场占比85%,连续23年全国第一,连续14年世界第一;高档汽车用钢市场占比75%,连续16年全国第一;风电用钢、系泊链用钢市场占比分别达87%、93%。

强长处、拓优项,无锡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到2027年,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新一轮改造升级,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基本出清,企业生产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累计创建智能标杆1000个、绿色标杆500个,全市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100%达到基准水平以上(其中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30%以上),创建省级传统产业焕新园区10个以上。

串联集群资源,优势产业积蓄新动能

一汽锡柴惠山工厂发动机装配车间里,机械臂自动抓取组装零部件,AGV(自动导引运输车)点对点配送物料。这个“超级工厂”于去年2月正式投产,机加线自动化率高达95%以上,装配线自动化率达60%。

“公司周边与我们相关的产业、配套零部件企业越来越多,未来我们的海外出口、新能源转型项目,依然想放在这里。”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党委书记董亚洲说。无锡是一汽解放深度布局的制造和研发基地,立足区位和产业链资源,去年9月,“一汽解放远景动力智能电池制造基地”在锡山区宛山湖生态科技城奠基。通过与从无锡发端的远景动力合资合作,一汽解放正加速布局新能源赛道。

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无锡重点打造的“465”现代产业集群之一。此前,无锡提出聚焦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产业,打造“高而强”的地标产业;聚焦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等6个产业,打造“大而强”的优势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等5个产业,打造“新而强”的未来产业。当下,以“465”现代产业集群为圆心,无锡正在引导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集中到最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最能支撑经济走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去。

3月,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第一个基础科学中心——“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宜兴研究基地,正式落户在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目前,无锡节能环保领域已集聚高层次人才1000多人,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累计建立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32家,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集聚链上重点企业2000多家,年产值近1500亿元。

5月底,无锡航亚科技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三期项目之子项目竣工投产,预计三期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年产新增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120万片、机匣等结构件3000个、涡轮盘等转动件3000个的组件生产能力。

“我们始终聚焦高端制造业,年均投入研发费用占比超过10%。”航亚科技总经理朱宏大介绍,企业参与制造的LEAP系列发动机是法国空客A320、美国波音737、中国商飞C919等150座单通道主流客机机型的主力发动机。

在商业航天领域,无锡利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企业集群化发展优势和资源,规划航空航天产业园,集聚商业航天企业110余家,并带动派克新材、江苏隆达等本地企业切入新赛道。

锡山区钠锂储能产业园、锡山精准医疗产业园等优先发展氢能和新型储能等产业,江阴市和滨湖区积极向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升级……立足不同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和现实能力,无锡鼓励各板块集中优势力量,实实在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去年,无锡全市共计4423家次规上企业进入“465”现代产业集群库,实现规上营收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个百分点;集成电路入围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名单,全省仅5家、集成电路领域唯一。

下好“先手棋”,未来赛道涌现新机遇

6月1日,全省首条eVTOL低空航线首飞仪式在无锡举行。“首飞中使用的eVTOL飞行器是我们自主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亿航智能副总裁蒋瑜涛介绍,该飞行器已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和标准适航证,是目前唯一一款三证齐全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已在全球15个国家完成近5万架次安全飞行。

4月中旬,无锡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从空中赏樱专线首航、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首飞,到成立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平台建运维合作联盟……无锡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这一新赛道,探索旅游、物流等不同应用场景,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去年10月,由无锡市梁溪科技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智算中心——无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正式启动,一期建设规模100P算力,二期计划扩容至400P算力,可支撑无人驾驶、智能车间、智慧金融等应用场景。“基地聚焦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及应用等核心赛道领域,重点建设‘一基地、两中心、四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人工智能生态闭环。”无锡梁溪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布局未来。以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作为深化未来产业发展的“五大主赛道”,拓展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未来产业空间的“X”个新方向,无锡正在系统构建“5+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打造未来产业高地。

今年1月,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揭牌落地,预计2025年底竣工。“合成生物,可以说是未来产业的新核爆点。”无锡生命科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匡宏介绍,合成生物技术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21世纪颠覆性前沿技术之一,具有绿色、低碳、高效、高产等特点,已逐步应用到化学品、医药、食品、健康、能源、新材料等各个领域。

加快抢占发展先机,无锡力促到2027年,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分别达43%、55%,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重点发展未来产业整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建成未来产业特色园区不少于15个,培育面向未来产业的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8个,培育未来产业头部企业10家、未来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科创“新物种”企业15家,引育未来产业领军人才团队15个以上,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