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借数字创新之力重塑产业生态 钟楼加快打造“AI+”城区
2024-06-14 06:3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唐颖 通讯员 王远振

仲夏时分,在常州市钟楼经济开发区一家3C产品企业里,车间内百余台微亿智造AI机器人质检员正“不知疲倦”地持续作业。微亿智造CEO张志琦介绍,仅此一项生产流程改进,每年可为该企业节约超1亿元的人力成本。依托“技术+数据+服务”的产业落地全闭环能力,微亿智造“视觉AI+机器人智能控制”的全栈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家电、3C及机械加工等多个领域。

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钟楼区产业生态正在被AI重塑。在钟楼高新园新能源智能工厂里,数十台AGV移动机器人配合AI智能产线往来穿梭,对产品进行全方位检测。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RPA机器人通过模拟工作人员在线操作,自动录入数据,每条业务数据的迁移录入时间从6分钟缩短至1分钟以内……

在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之下,城市发展面临全新机遇。传统主城区如何升级改变传统增长路径,以创新驱动发展?钟楼区委书记沈东表示,钟楼区要借数字创新之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融合,用城市更新的“新”夯实新质生产力的“新”。在坚守实体经济的前提下,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加快打造“AI+”城区。

在数字经济领域,算力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要素,算法是生产工具,这是数字经济的三大要素,也是发展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在钟楼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王元庆看来,过去一个城市“想致富,先修路”,如今城市进阶已演变成为“想发展,建算力”。依托常州大数据产业园这一“数字”基座,钟楼区对区内企业算力需求及人工智能应用“心中有数”,全力布局新赛道。中国移动长三角(常州)智算中心落户钟楼区华东云计算基地,一期建成算力可达230P,终期建成算力可达6300P,能够充分满足AI场景下的多元算力需求。

在算法方面,钟楼区积极对接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顶尖科研资源,依托丰富的制造业场景,引育大模型应用层创新主体,持续探索“AI+”在工业智造、智能驾驶、合成生物等方面应用。微亿智造成功跻身“2024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主榜单。

在数据方面,“江苏卫健云”“常州工业云”“常州政务云”竞相绽放:“江苏卫健云”作为全省统一大平台,已完成省内1966家公立医疗机构影像数据接入全覆盖,数据汇聚总量全国第一、全球领先,常州更是率先实现“无胶片”“云共享”;“常州工业云”接入企业1600多家,数据规模达70PB;“常州政务云”全量接入全市政务数据。

打造“AI+”城区离不开人才梯队加持。随着技术迭代和场景应用扩大,AI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等在常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正在无缝对接该区人才“蓄水池”。沈东介绍,钟楼区正在策划成立AI研究院,充分挖掘场景和数据资源,全力集聚高端资源,为AI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并形成钟楼的产业创新特色。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