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十年创意奔涌,“紫金奖”新征程上再出发——创意写在大地上 作品融入生活中
2024-06-12 06:4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冯圆芳

六月南京,万物生辉,走过十年的“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踏上了“再出发”的新起点。自2014年创办以来,“紫金奖”大赛汇聚创意无限,成为文化产业的孵化剂、催化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汇聚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6月11日,第十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开幕式现场,《“紫金奖”十年路》短片的播放,再现了紫金奖“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的非凡旅程。一连串数据标注出大奖成长的“刻度”:参赛作品数量逐年攀升,累计征集作品218564件,推选出金奖118项、银奖298项、铜奖590项;赛事影响力持续加大,参赛人数累计超7万,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

专家评委的精彩点评肯定了大赛的“高度”:“江苏在全国创立的第一个文化创意领域重要奖项,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大赛让更多青年学子脱颖而出,大赛积淀的优秀创意设计成果为夯实设计行业发展基础、服务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赛促产、融合发展的成绩从侧面显示出大赛的“热度”。2022年金奖作品“一碗‘书’州面”热销15万盒,荣获本届公益传播设计大赛金奖的微电影《目光》,凭“李雪健1句台词塑造4个人物”登上微博热搜,燃起无数普通人的爱国热情。

把创意写在大地上,把作品融入生活中,把产业兴于社会中。十年大赛,凝聚起数以万计的“追光者”,他们与“紫金奖”的故事,见证着大赛如何以创意深耕江苏大地,如何将一张张设计图纸化为美好生活——

融合古与今、行与驻,苏州京杭运河浒墅关步行双桥,不仅是首届“紫金奖”获奖作品,也是“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的首个落地作品。江苏省设计大师、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张应鹏畅谈十年感悟:“大赛坚持传统主题与时代主题并重,创意性与实践性并重,专业性与公众性并重。‘真题实做’让从业者获得成长。”

一件兼具高颜值、舒适性和功能性,能够有效防止职业损伤的服装作品,斩获第十届“紫金奖”服装创意设计大赛金奖。“作为一名参赛设计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服装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变革力量。”第十届金奖得主、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设计主管沙婷婷说,他们利用3D样衣制作,结合AI生成橱窗展示,帮助客户进行快速的上新测试和预售测试,直接将设计产品投入到营销环节,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有价值的设计服务,也助力设计为江苏的纺织服装产业再添优势。

在江苏大剧院的公共空间内,第十届“紫金奖”优秀作品展吸引观众驻足流连。一件件作品沙盘,一张张设计图纸,一件件落地产品,让理想与现实交相辉映,描摹出设计与时代同行、与人民美好生活深情相拥的辽阔图景。本届大赛延续“五赛一展”格局,共征集作品35921件,文创产品设计综合赛首次设置IP创意类赛道,并首次与省体育局联合举办体育文化创意设计专项赛。

“我们今年刚毕业,首次参赛就获了金奖,真的太兴奋了!”来自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几名年轻人,簇拥在沙盘前激动地合影。他们的作品《邻里·林里:无锡园博园S6农贸市场改造更新》,提出将市场垃圾用于园艺种植的可持续设计思路,将原先的农贸市场更新为人人可参与的绿色花艺生活空间。江苏省设计大师贺风春点评:“邻里”的烟火气与“林里”的园艺美,在这个立体的“花镜城市公园”里得到完美统一。

一款橘色机身、外表时尚可爱的智能割草机器人,作为本届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作品,让人提前一睹未来生活的新趋势。“这是世界首款纯视觉方案智能割草机,搭配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芯片处理画面信息,其强大的AI视觉识别功能可以实现无边界线布置,从而有效解决传统智能割草机需人工安装边界线、避障能力差等问题。此外,整机工业设计实现美学新突破,充分彰显科技感与精工感。”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设计师瞿新杰向参观者一一介绍,耐心而又自豪。

以赛聚才,以赛促用,“紫金奖”大赛的十年是青春洋溢的十年,是创意迸发的十年,也是与时俱进的十年:大赛推出紫金奖孵化系列行动,集聚产业要素,打通全链路环节,实现从产品到商品转化;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推出“紫金文创小店”,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倡导“真题实做”、搭建成果落地转化平台,公益传播设计大赛探索大赛走进企业、走入校园、面向社会的创作传播良性循环模式,工业设计大赛与产权人进行对接,“企业命题”赛道由企业出题,设计师定向创作,提高作品的贴合度、可转化性……

十年峥嵘,皆为序章。如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紫金奖”的答卷正在写就——

守导向之正、展创意之美,不断用新技术新创意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文化遗产的焕新方式;乘科技之势、壮产业之基,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聚四方之才、探发展之路,努力用好创意设计这一国际通用语言,不断吸引省内外、海内外创意设计人才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大赛的渗透率和大赛获奖作品的转化率,在大赛参与者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相互成就中,激荡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澎湃浪潮。对“紫金奖”而言,新的十年已然启航。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