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取地下五六米的深土育秧,用“干平田”取代“水平田”……老丁“智慧种田”奇妙多
2024-06-11 06:48: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卞小燕

6月6日7点,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道北港村。

中心路潘北线,6米宽的水泥大道。路北,刚插完秧的水田披上一抹绿色,这是盐城市最早插秧的地块,已有白鹭飞来觅食;路南,收割机在金色的麦田间欢快奔跑,一块地收割完,田埂上的拖拉机便下地旋耕。“收耕插”同时并进,成为蓝天下一幅亮眼的“三夏”图景。

62岁的丁玉俊开着“宝骏车”,在南北机耕道上穿梭。老丁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也是盐都区盐龙平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盐龙街道1.4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老丁将用自己培育的秧苗,为其中的6000多亩提供机插秧服务。

跟着老丁的脚步走上田埂,田里的秧苗就出自老丁的育秧池。记者疑惑:这苗比正常机插秧苗矮很多?

“对了,通常育出来的秧苗高20厘米,我这是‘矮壮秧’,最高只有10厘米。”老丁拔起一撮小秧,指给记者看,“不仅矮,秧管还呈三角形,根粗苗尖。”

“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秧苗,怎么育出来的?”

“歪打正着逼出来的!”面对记者的好奇,老丁有些得意。“育秧的土都是地下五六米深的土!”

2016年,成立了合作社的丁玉俊看到盐龙街道没有人搞育秧社会化服务,便流转了土地准备尝试尝试。

育秧时,因为育秧盘上的培养料离不开土,老丁需要1000立方米的土,便想到在育秧池中取土,但流转土地的农户只让老丁种地,不让挖土。无奈的老丁最终盯上了开发小区建车库取出的废土,装了两车回来。老丁琢磨,“废弃的地下深层土,没有草种子、再生稻种子,也少肥料,土很‘纯’,方便我配肥料。”于是,自己研究了几个肥料配方,在秧池里分块做起了比较实验。

“春节一过就开始晒土,晒干后配料,融合基质料,用塑料布堆闷一个月。通过闷,提高温度,让养分与泥土充分融合。”育出秧苗后,老丁选中了这种“矮壮苗”,“因为它根系最发达,苗应该差不到哪儿去。苗好,高产的基础才能打稳。”

站在田头,老丁说有了自己的配方,“这苗自带养分,一栽就活,三天就可追肥,还不易倒伏。”

奇妙的想法还在秧田上,老丁喜欢大胆尝试。“这秧田,你看和平常秧田有什么不一样?”老丁问记者。

“感觉水上得少了。”

“对,秧喝多少水,我就上多少水。”老丁说,这正是他研究出的“干平干整法”。

我们通常所见的种植方式,当麦子收割离田后,机械旋耕,秧田上水泡,多少天后再带水平整。老丁却捣鼓出了另外一种方法,小麦收割后,将麦秸秆粉碎深埋地下20厘米,再旋耕破土,用卫星平田机对田地进行平整。“把信号与卫星连接后,田地的高低差距小。干地平好后,水一上就插秧,水上到哪儿秧就插到哪儿。”

别看“干平田”与“水平田”只是调换了上水顺序,结果却大不同。老丁说,“水平田,田地麦草根特别多,需要人力清除后才能插秧,干平田没有草,平田后就能直接上水插秧,甚至一边上水一边插秧。干平田秧插后土地透气,容易‘活棵’,水平田则更像‘糨糊’。另外,秸秆腐烂后释放出有害物,水平田会因水多而外排,而干平田20厘米以下的秸秆会慢慢腐烂,同时上水少,只需要够插秧就行,几乎不用排水,减少了污染。”

走进老丁的合作社,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拖拉机、植保机排成几列,邻村68岁的薛干兄一早就赶来收拾仓库,最忙时,来老丁家帮忙的村民、开拖拉机和插秧机的机手、发秧师傅、机器修理工多达60人。

来自沈阳的机手丁帅6月2日就和3名同伴过来了。“老丁家的秧与别人不一样,很标准,苗的基土厚度、苗的高度都非常好,一天一台机可插秧35至40亩,但苗不达标的话,一天只能完成20多亩,还影响后期秧苗的成活。”丁帅说。

机插秧要赶早,越早秧苗长势越好,水稻产量越高。“老丁就抢了这个‘早’字。”修理工王闯说,“每年我们都在6月26日左右结束作业,如果7月还在插秧,估计每亩要少收100斤稻谷。”

潘北路上,有两个家庭农场,路南是哥哥张学贵的学贵家庭农场,路北是弟弟张学余的新三联家庭农场。

走进路南,麦香弥漫,记者捡起几粒麦子嚼了嚼,还没干。“6月1日开始收,目前已接近尾声,烘干机昼夜不停,这两天争取全部烘干进仓。”张学贵哑着嗓子告诉记者,自己流转了500多亩,“今年小麦亩产至少1100斤,高产田能达到1300斤。”

盐龙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加飞说,盐龙街道水稻机插率77.3%,北港村达86.8%,是盐龙街道水稻机插率最高的村。爱钻研好动脑的丁玉俊,用他的奇妙种田法,带动了北港村和周边农户的种植水平,让更多农户种好田、多收益。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