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移出老库区 乐享新生活 连云港用好水库移民后扶资金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2024-06-11 06:4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赵芳

初夏时节,走进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欢墩埠村,村容整洁屋舍俨然,柏油路宽阔平整,排水渠笔直通畅。欢墩埠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近年来投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约12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村庄面貌从“脏乱差”到“洁净美”,“村庄环境好了,住着心里舒心。”村民郭守清说。

连云港水库移民人口占全省水库移民近一半,他们为大局搬离故土,而政府数十年不断扶持,政府与移民双向奔赴,如今移民们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移民移进了“向往的生活”。

从移居到安居,美丽家园出新貌

欢墩埠村的变化,折射出连云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丰硕成果。

20世纪50年代以来,连云港相继建成石梁河、小塔山等大中型水库11座,产生了12.16万水库移民,移民人口占全省水库移民近一半,为江苏省最多。“自全面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来,我们坚持‘强基础为民解难题,促发展产业出实绩,提质效村庄焕新颜’的工作思路,投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超过43亿元,实施各类水库移民项目6000余个。”连云港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建说,连云港宜居宜业美丽移民乡村从蓝图逐渐变成现实。

阳光下,石梁河水库波光粼粼。紧邻石梁河水库南岸的东海县石梁河镇南辰新型社区,三层小楼林立,宽阔的柏油路和绿化苗木相映成景,超市影院、公园广场、村史馆、卫生室等配套齐全,一幅乡村宜居新图景展现眼前。

“原来下雨天只能呆在家,出去就两腿泥,屋里到处湿漉漉的。现在环境不比城里差。”谈及居住环境,村民郭有涛感触颇深。南辰社区是2017年以来由东南辰、郑庄、东尧3个水库移民村整村易地搬迁形成,目前安置农户562户。这3个村曾因地处水库消落区,多次遭遇洪水,加上可耕地面积少、基础设施配套差等原因,群众生活困难。

“我们先后投入移民资金7000余万元建设美丽移民村,村民可以在一路之隔的工业集中区上班,过上了‘出门进公园、过路进厂房’的城市生活。”南辰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庆说。如今,村民唱起了新歌谣:“昔日破旧土坯房,避险解困来帮忙,如今宽敞新房子,不愁工作不愁房,乘风破浪致富路,群众心里暖洋洋。”

10余年来,连云港通过移民村项目扶持,先后建成道路2110公里、治理沟渠河道860公里、村庄绿化21万平方米、路灯亮化2.1万余盏、铺设供水管网815公里,新建村民活动中心60余座、幼儿园及老年活动室40余个,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人居环境大大改善,移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从安居到乐业,特色产业激发新活力

如何有效促进移民家庭可持续发展,是搬迁村民“稳得住”关键所在。连云港大力培育移民后扶产业,由“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扶持转变。

位于赣榆区西部的黑林镇总人口4.6万人,其中塔山水库移民有约2万人,由于位置偏僻、山贫地薄、水资源匮乏,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乡镇。如何把有限的荒地盘活,大力发展产业,实现水库移民致富,成为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思考的大事。

2010年,经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赣榆决定在黑林、厉庄等西部乡镇发展特色水果产业。赣榆区水利局按照“资源整合、政策叠加”原则,向上级争取并持续投入移民后扶资金7500万元,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和配套工程,解决丘陵山区灌溉难题。水问题的解决为黑林果业按下了腾飞的启动键,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先后落户。

2011年,蓝莓全产业链、新三板上市公司江苏沃田集团落户黑林,打造高效蓝莓产业。“我们建成7000多亩高标准蓝莓种植项目区,全部配套节水灌溉技术,水利部门把送水主管道建到田边,由电脑自动控制将水分配到各分管线,实现精准喷灌滴灌,节水节肥30%。”江苏沃田集团副总裁李松说。如今,该公司的蓝莓庄园,吸纳周边村庄3000余人就业,带动蓝莓种植户年亩均增收9000余元。

“我们以后扶资金为牵引,近年来铺设管网528公里,建成3万亩智能化高效节水灌溉园区,一年节约人工灌溉成本上百万元,打造了蓝莓、猕猴桃等水果生产、存储及深加工的特色产业链,村民年收入比10年前翻了一番。”赣榆区黑林镇党委组织委员李政说。从星星点点到漫山遍野,通过生态农业建设,黑林镇工厂化栽培、基地化种植、公司化运营模式逐渐铺开。从穷山沟、荒山坡,到“果香黑林”,这个典型的水库移民安置镇正焕发着新活力。

搬出旧窝,结出富果。连云港针对移民村主要分布在西部丘陵山地的实际情况,利用移民后扶资金先后实施了东海、赣榆等地高效节水灌溉和配套工程,新增及改善丘陵山区种植田块8万亩,招引龙头企业投资林果产业,带动就业5万余人,年实现税收近亿元。

突出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移民富

在美丽移民乡村建设过程中,连云港把引领移民增收致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际,通过开展精准帮扶、实施产业扶持、开展技能培训等,不断增强“造血”功能。

走进位于东海县洪庄镇洪庄村的乡村振兴移民产业园,连云港神汇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焙烧车间,几个烤砂炉高速运行提纯石英砂,成品车间里包装好的高纯石英砂正待运输外销。“我们生产的高纯石英砂主要用于坩埚制造,属于光伏产业头部企业。去年7月公司扩大产能,年生产总值达4亿多元,税收3788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刘泰祺说。该公司于2022年入驻产业园,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水,带动30余名水库移民家门口就业。

洪庄村是东海县修建阿湖水库搬迁移民的安置点,有原迁水库移民830人,移民产业园是东海县产业扶持性项目。“原本这里是废弃厂房,一大块土地闲置对村里来说是浪费,村里耕地少,要在工业方面寻求突破。”东海县移民办建管处主任朱守峰说,2018年以来村里利用2638万元后扶资金,新建3栋总面积6297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一栋2层框架厂房以及综合楼、宿舍楼等,“通过招引企业进驻经营,村集体‘坐地’增收,租金用于村子基础设施建设等,村民生活生产环境焕然一新。”

在产业项目扶持下,连云港利用水库移民后扶资金建成钢结构标准厂房、电商服务中心及仓储冷库等约35.9万平方米,配套农产品深加工及交易市场6座,新建农业大棚5.8万平方米,实现了土地升值、农产品增收,移民村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就近解决近万人就业问题。

标签:
责编:路航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