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毫米级合龙”
常泰长江大桥历时5年全线贯通,明年4月底前具备通车条件
2024-06-10 06:2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石小磊 陈金刚  
1
听新闻

6月9日上午,常泰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钢桁梁合龙段焊缝焊接完成,以“毫米级”精度顺利合龙,合龙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历时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长江南北两岸的常州和泰州两市成功江上“牵手”。

从吊装到“缝合”,10天精准对接

6月8日傍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江中小岛录安洲上。常泰长江大桥的南主塔就立足洲侧江中。合龙在即的跨江大桥,肉眼望去仿佛已经浑然一体。记者从下层桥面步行到江心合龙段,眼前火花四溅,2组工人正进行焊接作业,大桥钢梁的最后“缝合”进入倒计时。

记者发现,工人们正在“缝合”的最后这条焊缝不过一指宽左右。将总重13万吨的钢梁精准对接,桥梁建设者们下足了“绣花”功夫。

“常泰长江大桥采取了栓焊结合的连接方式。焊接前精度已经调校到位。”正在现场负责合龙协调的中交二航局常泰长江大桥项目部副经理、副总工韩治忠告诉记者。大桥主航道桥合龙段于5月29日顺利吊装到位,此后的10天时间,历经单侧梁段栓焊连接、斜拉索挂设及张拉、全桥钢桁梁顶推调位、合龙口冲钉打入、高栓施拧等多道工序。建设者们利用主梁纵移调整合龙口间距,通过调整索力消除合龙口高差,配合桥面临时荷载移动等方法,使合龙口两侧钢桁梁高程、转角保持一致,最终实现合龙口连接栓孔的高精度对位,最大的偏差仅2毫米。

制梁时已预判“毫米级合龙”

大桥跨度大,受温度、风场、临时荷载布置等影响严重,线形波动大,建设团队创新采用了基于串联相机组网的实时线形测量方法,每隔140米布置一组工业相机,通过机器视觉算法,开展多点同步测量,掌握线形实时动态。此外,在合龙口设置激光测距仪和倾角仪,布置各项监控传感器500余套,还针对性地开发了合龙施工智能监控平台,实时感知合龙口状态。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桥梁整体线形可控,实测绝对高程与理论值偏差最大为5厘米,远优于规范要求,整体线形匀顺,满足公路和铁路运行要求。

不仅如此,早在钢梁制作时,昨日的“毫米级”精准合龙就已经在工厂实现“预判”。“为了让主跨1208米的主航道桥最后要合龙在毫厘之间,我们在场地制作时采用激光扫描的方式,把每一节段扫描进系统分析偏差,实现了在建设之前就可以预判精度,再通过预判来指导现场架设。”中铁山桥常泰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王建国说道。

从8日傍晚持续到9日上午,最后的“缝合”持续十多个小时,实现主体结构严丝合缝。到此,常泰长江大桥主体结构施工全部完成。

大桥年底前完成桥面铺装

下一步,常泰长江大桥将完成桥面护栏等钢结构附属设施施工,年底前完成桥面铺装,明年2月底前完成机电、照明、防撞等附属设施施工,4月底前完成动静载试验和交工验收检测,具备通车条件。

常泰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普通公路三种方式于一体的过江通道。大桥全长10.03公里,其中公铁合建段长5299.2米,由一座主跨1208米的钢桁梁斜拉桥、两座主跨388米的钢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连续钢桁梁桥组成,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和最大连续长度钢桁梁的世界纪录。

标签:
责编:王迅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