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高质量发展领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中国百强县(市)之首昆山市的创新实践与启示
2024-03-21 06:5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昆山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江苏省委、苏州市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政治,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奋力展现“走在前、做示范”的新气象新成效。2018年以来,昆山市连续5年荣获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第一等次(注:2023年度评定结果尚未公布)、连续6年荣获苏州市综合考核县级市(区)第一等次。创造连续19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的时代佳绩,昆山立志成为高质量发展领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为新时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探索路径和有益启示。

一、“非凡数据”彰显高质量发展出色担当

国家有需要,昆山有担当。2009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再次对昆山推进现代化建设寄予期望。2019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把昆山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之一,要求昆山为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径、提供样板。2022年,昆山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和苏州市委新要求,紧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以建设新城市、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为实践路径,积极争当区域一体发展、产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现代化城市建设、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共同富裕“六个示范”,出台实施1个总体方案、12项行动计划、25项主要任务、200项重点项目,构建昆山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加快展现可观可感的现实图景、树立可圈可点的精彩样板。10多年来,昆山牢记使命担当,踔厉奋进前行,以高质量发展过硬成绩交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异答卷。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超5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诠释百强县市之首领先优势。2022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近10年连跨三个千亿级台阶。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5%,总量分别占苏州市和全省的20.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456.6亿元,增长6.1%,连续五年超400亿元,分别占苏州市和全省的18.6%、4.6%。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超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支撑实体经济强势增长。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达到11433亿元,总量占苏州市的25.8%,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一轮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近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近30%,形成近7000亿元的电子信息和近30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动能深刻转变,超3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汇聚先进制造澎湃力量。2023年有效高企达3072家,占苏州市的1/5、全省近1/15。拥有上市企业48家,其中科创板9家。累计引育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174名,其中自主培养达77名,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加快智能终端向智能穿戴延伸布局、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拓展升级、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转型发展,着力培育发展元宇宙、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绿色低碳三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了以3家千亿级特大企业、10家百亿级骨干企业、125家十亿级专精特新企业、1083家亿元级企业、2766家规上工业企业为矩阵的产业大牵引。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330万新老昆山人共享幸福和谐高品质生活。昆山实际服务人口超过33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6万人,常住人口215万人,人均期望寿命超84岁。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村均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26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78:1,“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不断提升,“330万新老昆山人都是幸福的昆山人,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圆梦的创业之乡”成为这座城市每个人可期可待的美好愿望。

二、“六大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昆山发展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走出了一条以新发展理念为重要引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以共同富裕为不懈追求、以“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为时代精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昆山的发展实践,不仅让我们看到产业技术创新、园区迭代升级、经济结构转型、环境持续改善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更让我们感受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所蕴含的澎湃力量和无限生机。

(一)以产业创新为关键抓手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昆山以世界眼光和时代担当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智造”“昆山创造”跨越。

一是增创世界级现代产业集群优势。出台支持产业集群建设23条政策,实施“促发展10条”“服务业27条”等惠企举措,形成现代产业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光电显示核心技术全球领先,在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光电显示4条技术路线。率先实施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谋划建设千亿级元宇宙产业集群,微软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HPE(慧与)全球数字创新港、甲骨文数字科技人才创新中心等标杆项目落地见效,“打造元宇宙产业看昆山、发展元宇宙产业来昆山”成为新的城市产业标识。以“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理念,大力推进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推动平面园区向垂直园区、制造园区向创新园区、传统园区向绿色园区蝶变。

二是参与国家重大创新工程建设。做深做透“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高水平大学”三篇重磅文章,努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整合地球演化全球数据,承载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服务全球的全球科学数据系统。贯彻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建成全国第八个超级计算中心,成为全国率先拥有超算、智算两大高能级算力基础设施的城市。昆山杜克大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设立在县级市的中外合作大学,获批建设全国首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昆山获评首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一带一路”昆山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为“科创中国”全球百佳技术典型案例。

三是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和产业创新集群良性循环。实施“头雁人才”计划,靶向引进海内外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科技企业家,给予最高2亿元项目经费资助。全市人才总量达到50.5万人,高层次人才5.1万人,拥有海内外院士项目105个。连续15年举办清华大学“昆山周”系列活动,形成300多名清华校友在昆创新创业、100多家校友企业在昆投资兴业的“清华现象”。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攻关计划,滚动发布超2100项技术需求,600余项重点项目被“揭榜”,激发企业创新投入超130亿元。华天科技荣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设立昆山市产业资本中心,为上千家企业提供融资超百亿元。

(二)以城乡融合为重要途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昆山坚持在区域一体化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步伐,拓展发展空间,畅通要素流动,全面提升城镇现代化功能和品质。

一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向东接轨上海,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深入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推动“五大共识”深化为“五大行动”,高点定位花桥国际商务区,推动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研发经济跨越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实验区,打响“上海有虹桥、苏州有花桥”品牌。向西融入苏州主城,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打造产业创新引领区。向北联动太仓港优势,做大做强长三角先进智能制造组团,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向南协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服务经济、湖区经济,打造江南文化样板区。“东南西北”全方位多层次深度拓展,有效增强昆山与苏州、上海等地同城化效应。

二是着力优化城市现代化功能布局。紧追世界潮流,紧跟上海创新,紧贴苏州发展,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亭桥鹤”城镇圈建设作为沪苏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成果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典型案例复制推广。苏州轨交11号线与3号线实现双向贯通、与上海轨交11号线在昆山花桥无缝衔接,轨道上的都市圈、经济圈、创新圈、生活圈加速形成。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发展空间腾挪,高标准推进青阳港滨水城市客厅、昆山南站城市门户、西部生态城市庭院建设,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主动适应城市治理智能化转型趋势,推动“城市大脑”从局部智能向全域联动“进化”,促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网格化、智慧化、精细化,让居民享受可及的便利、感受点滴的幸福。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发挥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基础好的优势,统筹实施百村共兴、百村共美、百村共富、百村共治、百村共享乡村振兴“五百行动”。先后完成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3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做深做透“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一粒小麦”到“一片面包”、“一个水果”到“一瓶果汁”等产业链深加工模式,做强高端食品产业集群。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推出乡村四季游精品游线和民宿特色品牌,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一批创建县市。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11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全省领先。

(三)以生态文明为最高境界提升高质量发展品质。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和环境制约,是必须着力破解的现实难题。昆山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持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升,推动“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转变。

一是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新时代以来,昆山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最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快,规上工业总产值从8520.5亿元增至11433亿元、增长34.2%,同期万元GDP能耗从0.4吨标煤降至0.17吨标煤、下降57.5%,地表水优Ⅲ比例增至90%,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从71%提升至80.5%,PM2.5从61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统筹布局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建成生态廊道181公里,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4%,昆山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二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构建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社会循环消费体系,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出行走在全国前列。高标准推进长三角(昆山)国际低碳产业创新园区,加快打造集科学研发、技术创新、场景应用、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政策和标准体系,省级海绵城市22.9平方公里试点区域全面建成,成为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新建建筑绿色化达到100%,“昆山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园区典型案例。

三是切实拧紧环境监管“压力阀”。强化“三大红线”硬约束,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强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环保委托执法实现区镇全覆盖。综合运用亩均税收、单位能耗、绿色金融、信用等市场化差异化手段,强化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多点发力推动绿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四)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昆山坚持深层次集成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互促并进,汇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澎湃力量,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贡献全国4‰的GDP,集聚全国1%的到账外资,创造全国2%的进出口。

一是构建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发挥临沪优势创立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青昆吴联动发展、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建设,推进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科创资源、环境治理、公共服务等同城一体。集聚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超9900个外资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2023年进出口总额1078.9亿美元,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0.3%,总量位列全国城市第13位,分别占到苏州市、全省、全国的31%、14.5%、2%。昆山开发区综合实力连续20年位居国家级经开区前五,2023年再进一位、位列第4,昆山高新区位列全国32名、十年提升29个位次,花桥经济开发区跻身省级前十。

二是增创昆台合作发展新优势。2013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2020年12月国务院批复扩大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目前昆山已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10万台商台胞在昆安居乐业。成功召开昆山试验区11次部省际联席会议,两岸产业交流合作、金融改革创新、贸易融通便利等167项先行先试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开展综合保税区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设立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5900个,投资总额近700亿美元。

三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擦亮“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每年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推动营商环境从“投资昆山万事如意”向“投资创业首选地”提升。优化升级“马上办”工作体系,创新推出即办事项1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多部门联办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疑难事项7个工作日内形成处办意见的“1357”诉求快速办理机制。重点项目全链代办服务跑出“三天办四证”“一天发五证”的昆山效率,被评为全省县域首个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五)以共同富裕为根本追求彰显高质量发展价值。昆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有效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让330万新老昆山市民都能乐享生活暖意。

一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不断完善居民持续增收机制,出台“聚焦富民补短板”16条政策和精准帮扶因病因残困难人员19条举措,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城镇新增就业连续10年超过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实现“十九连增”,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750元,比2010年增长190.4%,高于全省40%。

二是增加优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积极引入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长三角区域名校资源,近十年各类学校由170所增至309所,在校学生由16.1万人增至39.6万人,基础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民办义务教育得到规范提升。市区东部、西部两个医疗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床位4000张。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家,新增养老床位3878张。建成普惠性托育机构15家,新增托位超6800个。

三是打造群众精神文化家园。昆山坚定扛起“百戏之师”昆曲发源地担当,建成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成功举办5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348个剧种在昆山大团圆,昆曲普及提升工程成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着力构筑道德风尚高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升格为国家试点。培育城市体育精神,举办汤尤杯羽毛球赛、国际女子水球邀请赛、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

(六)以党建引领为坚强保证增强高质量发展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昆山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全面增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市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区镇工作制度,及时对高质量发展情况集中“把脉会诊”。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网络舆论引导和舆情处置机制。

二是建强基层党的战斗堡垒。坚持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大力开展“党建引领基层能力和作风提升年”活动,督促推动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为善为。系统实施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党建引领红管先锋、根系工程、美美乡村等行动。组建行动支部755个,切实让全体党员干部在大战大考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锤炼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四级梯队建设计划,保障干部队伍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系统实施新时代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素养提升工程,聚焦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开展专题培训。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持续擦亮廉洁文化品牌,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三、“六条经验”带给高质量发展有益启示

昆山坚持不懈奋勇争先的创新实践,成就其连续19年保持全国百强县市第一的辉煌业绩,不断刷新经济社会发展新纪录,立志成为高质量发展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县域示范。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党中央、江苏省委和苏州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与昆山始终牢记嘱托、矢志拼搏奋进密不可分。昆山的鲜活经验弥足珍贵,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一: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核心的是勇当开路先锋。这是昆山走在前列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每次国家战略重大调整,昆山都冲在最前头,开创新局面。从上世纪80年代自费创办开发区,到新世纪初开办首个封关运作出口加工区,从建设“对台合作第一城”到打造长三角城市群明星城市,再到当前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昆山始终以开路先锋的奋进姿态和担当作为走在时代前列、作出非凡贡献。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增强主动担当和示范引领意识,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坚定扛起重大使命,敢于创造时代标杆,不断赢得发展主动、构筑竞争优势、创造历史奇迹。

启示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基本的是引领产业发展。这是昆山走在前列的坚实根基。昆山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制造业立市”“产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昆山从原来苏州“小六子”跃升为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一批先进智能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集群,创造超万亿元级的工业产值,带动超百万人实现就业和创业致富。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主动适应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时代潮流,着力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一批重点领域的颠覆性前沿性技术优势,不断增创新质生产力和市场竞争的领先优势。

启示三,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关键的是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昆山走在前列的关键一招。昆山汇聚新动能、赢得主动权、保持领先优势的制胜密码是改革开放。新时代以来,昆山在同类城市中承担国家和省级先行先试的重点改革事项最多,建成各类开发园区、特殊功能区、跨国公司地区机构等开放载体最多,打造科创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最多,集聚高端团队和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最多。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在开放竞争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启示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紧迫的是推动绿色转型。这是昆山走在前列的重要抉择。昆山发展较早遇到资源环境能耗等约束难题,也最先开启绿色转型深刻探索。昆山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标杆,大力实施减量发展策略,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的“含金量”和“含绿量”,实现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明增长、精益涵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质量。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生态保护长效化机制,不断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启示五,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根本的是促进共同富裕。这是昆山走在前列的价值所在。昆山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交通等百姓关切,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让发展高地成为创新创业创富的福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共享宜居宜业美好环境。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更好丰富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让全体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启示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最重要的是强化党建引领。这是昆山走在前列的坚强保证。昆山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本质是昆山市委带领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不断走在前列,说到底是昆山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走在前列。“昆山之路”的精神内涵从上世纪80年代的“唯实、扬长、奋斗”到新时代的“敢闯敢试、唯实唯干、奋斗奋进、创新创优”,始终彰显的是勇当全国开路先锋的优秀品质,始终体现的是对党的根本宗旨和富民强国的不懈追求。实践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紧紧依靠党建引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坚决战胜现代化新征程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辉煌业绩。

(作者:沈和 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资智库首席专家;金伟忻 新华日报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陈娟 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晓红 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标签:
责编:戴雨扬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