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达孜,随处可见镇江“身影”:达孜丹阳眼镜城,一副副靓丽的眼镜,为拉萨人民遮光挡阳;达孜工业园区,一瓶瓶青稞醋,让本地特产和镇江制醋手艺完美结合;一座座民宿,把当地的自然禀赋悉数利用,既成为当地人民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了外地来客的造访……产业援藏,是江苏援藏的优势重点,也是镇江对口援藏的亮点特色。进藏三年来,镇江第九批援藏工作组以产业援藏为突破,有效助推达孜产业升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小眼镜带来大产业
达孜丹阳眼镜城的柜台里,陈列着千种不同款式的太阳镜、光学镜片、框架、隐形眼镜。2000多平方米的经营面积及国内外先进的配镜验光设备也让这里成为西藏规模最大、功能区域齐全、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现代眼镜大卖场。在这里,记者偶遇了拉萨市民王定伟,从事司机职业的他,正挑选着适合自己佩戴的太阳镜。他告诉记者,这里眼镜种类多,款式新颖,价格也实惠。“来这里选购一副太阳镜,已经成为拉萨新风尚。”
拉萨市年均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紫外线强烈,是白内障等眼科疾病高发区域,太阳镜需求充沛;镇江丹阳眼镜产量占到了全国的70%,在镇江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的积极牵头推动下,达孜丹阳眼镜城项目在去年6月落户达孜。
镇江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拉萨市达孜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罗小兵向记者表示:“这一项目得到了镇江市委市政府以及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们丹阳眼镜协会的支持。整个项目投资2000多万元。”可以说,这一项目是达孜、丹阳两地同心合作、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打造的具有典范意义的项目,也是对援藏模式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罗小兵还向记者介绍,在这里工作的16名员工原本是当地的农牧民,在丹阳培训之后,已经成为眼镜城的专业选镜配镜的技术人员,26岁的德吉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工作,底薪每月5000元,另外还有销售的提成”。憧憬以后的生活,德吉充满期冀地说:“我已经在江苏拿到了眼镜验光师和加工师证照,未来的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小青稞蕴含强能量
达孜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是西藏首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将江苏所能和拉萨所需结合起来,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罗小兵说。进藏三年来,江苏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坚持着这一理念。“我们这次引进了不少产业,成效非常好,以洋河为代表,做青稞白酒,投资10个亿,6月底就要开工。”
在达孜,小小的青稞通过江苏援藏力量的加持,已经被加工成了各种产品。青稞醋、青稞芽胚精酿啤酒、多用途青稞粉、青稞酵素、芽胚麦片等等应有尽有。
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就入驻达孜工业园区了,也是第一家入驻园区的企业。2019年该公司创新生产的青稞芽胚精酿啤酒上市。公司常务副总龚继飞说,目前该公司青稞啤酒一年产能1.2万吨,现在在做二期规划,计划再投1.5万吨。
“精酿啤酒也好,还有其它青稞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江苏第九批援藏干部的帮助,以及援藏资金的支持。”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就业。该公司打造了“爱青稞”体验馆,“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模式由公司出资与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共同成立实体公司来运营,产生的效益七成公司拿,二成给大学生,还有一成是留用后续发展基金。“2020年以来,包括销售岗位在内,我们带动了36名大学生就业。”龚继飞说。
小民宿带来致富路
在拉萨达孜区扎叶巴,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天然图景。山上千年的扎叶巴古寺,见证着村庄的变迁。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镇江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因地制宜,正积极推动当地向区域旅游目的地华丽变身。
扎叶巴村村口,精致的民宿沿着山坡排布整齐,放眼望去,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去年8月中旬民宿正式开业,最小的2间房,最大的7间房,租的都是当地村民的闲置房屋。”民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宿分为888元和999元两个价位,不仅可以容纳一家老小住宿,还提供藏药浴,很受拉萨本地人民的欢迎。“不少顾客看到了我们的抖音视频慕名而来,回头客也不少。”
罗小兵告诉记者,目前达孜区扎叶巴正在进行藏家乐改造示范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藏家乐每户预估投入50万,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乡村文旅资源对叶巴村旧(遗废弃)房屋加以设计改造8户民宿,提供藏乡住宿、餐饮及村落民俗体验,预估每户每年的收入额达12万元。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在江苏援藏队伍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农户走上致富路,形成老百姓“自身造血”的良性循环。依托当地极具优势的自然条件,镇江援藏队伍高标准规划建设扎叶巴文化旅游景区、白纳沟生态公园,投资9000多万元的扎叶巴一、二、三、四期游客中心、环境整治、民宿改造、景观建设等项目初见成效,其中藏文化体验中心将设置藏香、唐卡、藏戏,藏药,拉萨泥塑,布制面具的参观、制作与售卖等互动体验。未来,总投资5亿元的白纳沟阿古顿巴出生地主题公园一期项目也将落地,这里将诞生西藏首个薰衣草基地——达孜区贝拉庄园内的薰衣草基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文 万程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