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奋力奔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22-05-27 06:4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肖 雷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4月16日9时56分,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风着陆场戈壁滩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中国航天人再次收获了全世界的目光。

“神舟”逐梦、“北斗”环宇、“嫦娥”探月、“天问”问天……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止对宇宙探索的脚步。如今,在我国璀璨辉煌的航天事业背后,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庞开始勇挑重担。他们沉稳专注、年轻有为、充满朝气,既是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他们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在漫天星河上标注一个又一个“中国坐标”。

突破“黑障”,为航天员“指路”

“酒泉雷达跟踪正常!”“渭南雷达跟踪正常!”“太原雷达跟踪正常!”“青岛雷达跟踪正常!”……神舟十三号返回时,能从电视直播中听到很多类似的报告声。这其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多部雷达全程连续跟踪返回舱,形成全链路测量,护送航天员顺利回家。生于1990年的雷达设计师孙名厚,就是其中一部雷达的负责人。

相较于神舟十二号传统的返回模式,神舟十三号采用了快速返回技术,从撤离空间站到返回地面,时长从神舟十二号的28个多小时,缩短到9个多小时,这对雷达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连续稳定跟踪测量的要求。孙名厚告诉记者,返回舱以超高音速再入大气层时,表面包裹着一层等离子鞘套,能吸收和反射电磁波,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严重衰减,甚至中断,通称为“黑障效应”。“我们所研发的测量雷达采用智能化的鞘套判别、复杂波形设计等多种鞘套目标探测跟踪技术紧盯神舟返回舱,确保雷达不会‘看走眼’,为航天员回家保驾护航。”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第一步”稳步迈向“第三步”。“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时,我才刚上初一,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杨利伟在太空展示国旗,心里特别激动。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也有了个‘航天梦’。现在参加了工作,虽然没有机会像航天员一样翱翔太空,但是能够为航天英雄们成功飞天和平安返回提供安全保障,还是挺荣幸的。”孙名厚说。

像孙名厚这样的年轻人,在中国电科十四所还有很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十四所目前有5000多人,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3000多人,占比高达60%,“年轻人已经成为我们所的中坚力量”。

让北斗卫星在太空中“手拉手”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航天报国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是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是35岁。这样的青年英杰数不胜数!”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导航卫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平生于1984年,2013年加入北斗团队,负责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设计,完整经历了北斗三号试验星和组网星的建设全过程。

“北斗三号最具创新性的特点就是星间链路,它就好比在卫星与卫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卫星位于地球对面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够通过我们头顶的卫星和它取得联系,传输数据。星间链路技术的应用,使得北斗三号卫星可以在太空中‘手拉手’,相互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北斗三号能实现全球组网,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星间链路,这也是我们自主创新的成果。”

在以年轻人居多的航天单位中,小卫星团队的年轻化程度更是出了名。

今年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这其中就包括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圳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的2颗微小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生于1990年的袁勤,正是这两颗卫星的总体主任设计师。

袁勤2015年硕士毕业后入职,先后担任系统研发工程师、控制工程师和总体主任设计师。“海南一号是2018年立项的。”袁勤说,今年2月,海南一号研发到了最终冲刺阶段,受疫情影响,深圳部分小区施行临时封控,“团队成员们主动要求住在单位、吃在单位,八天八夜没有回家,确保了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我们这个团队都是80后、90后,别看年纪轻,遇到事一点都不含糊。”

精神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就梦想

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深圳东方红”。生于1995年的孙艺哲,2020年加入这个团队,工作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参与了3颗卫星的研制和生产。“刚进入这个团队时我也挺担心的,怕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卫星研制任务延迟甚至失败。我的带教老师就从每一次指令的发送、每一次环境试验前的部署、每一次卫星的电测等各个细节上引导我,可以说事无巨细,手把手教我。我的带教老师也是名90后,可见我们是个多么年轻的团队。”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称赞航天青年们“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希望他们“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的力量,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成就梦想。“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一座座精神丰碑,将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努力进取、跨越时代、勇往直前。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