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激励我们奋勇前进——南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
2022-05-20 07: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了!”5月18日,这个消息在南京大学内外迅速传开,为南大师生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和鼓舞。

近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海外学成归国到南京大学工作的120名青年学者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工作感悟,表达了弘扬优良传统、担当强国使命的坚定决心。

“你们好!得知你们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在海外学成后回国投身科教事业,在各自岗位上努力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取得丰硕成果,我感到很欣慰。”“值此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谨向你们并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这封满载总书记殷殷期许的珍贵来信,滋润着南大校园,传递着振奋人心的力量。大家纷纷表示,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祖国

这封信,赓续的是穿越百年留学报国的初心。

“南京大学有留学报国光荣传统,李四光、程开甲都是其中熠熠生辉的模范榜样。作为80后,我们已经挑起了大梁,如何更好地发扬光荣的传统?我们有太多的心声想向总书记汇报。”提到写信的初衷,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早稻田大学博士、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日分会副秘书长姚远说,大家写的是发生在南大的故事,又是一代代留学归国学者报效国家的故事,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平等对话,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时代篇章。

“我深刻地感受到,有出国经历的人,心中爱国的情感往往特别浓厚;越是用全球视野看待中国发展,对中国的未来就越有信心。”姚远表示,为了充分表达大家的共同心声,寄给总书记的信前后反复推敲修改了10多次,大家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真情实感从心头流向笔端。

“120名青年学者不仅仅代表我们南大的,更是代表所有的留学归国人员。”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欣然告诉记者,在起草信件时,120名青年学者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完善后,每个人都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国家科技的发展需要高端科技人才做支撑,无论是已经回国的还是仍然在外读书的,都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这句发自大家肺腑的话,也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这令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王欣然深情地说,“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祖国。”这也是王欣然这10年归国生涯的写照。自2011年回国后,他在下一代电子信息材料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这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学校给予的优越条件让我们心无旁骛地专心做一流的科研工作,我们要让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瞄准国际前沿,不断将基础研究向更深处拓展,将研究成果早日转化为尖端技术,解决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问题。”

把我们的知识写在深爱的土地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热情肯定了留学归国青年的贡献,也为留学人才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在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的工作室内,青年学者们读着总书记的暖心回信,一阵阵热烈掌声持续响起。

“深读此信,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升起强烈的自豪感。”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85后教授谭海仁说。4年前谭海仁从国外回到南大工作,立志服务国家的光伏产业,在江苏见证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最近谭海仁团队刚刚实现了一项新的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总书记在回信中表达了对我们归国青年学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我们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前行的无穷动力。” 谭海仁说,他和团队将在科研上作出更多贡献,开发更多新型高效率的光伏电池,用科技硬实力为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服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再创佳绩,讲好中国“双碳”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在我看来,是走上工作岗位的最珍贵的礼物。”今年刚入职南京大学的青年教师牛善远在海外求学10年,博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博士后在斯坦福大学,“在南大读本科时,李四光、程开甲等前辈忠诚报国的故事就一直激励着我们,出国后在血液中流淌的家国情怀愈发炽热。各大学的校友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聊聊国内的情况,交流回国的打算,都想尽快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国家的发展中。”牛善远说,我国科技发展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他将和新时代青年一起,在这一关键时期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样在今年刚刚加入南大的还有从牛津大学回国的青年学者任鑫坤,“太激动了!”收到总书记回信的消息时,任鑫坤正在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饱含深情、满怀期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每一个留学归国人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将不负总书记的厚望,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以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勤于钻研,奋进创新,把我们的知识写在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接续奋斗坚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建校120年来,一批批留学归国人员在南京大学留下了报国为民的奋斗足迹,书写了动人的时代篇章。

“在回国之后,我见证了国家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留学人才也成为许多行业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模范教师郭子建表示,作为90年代末回国的青年学者,他对总书记回信中的内容感受至深。他所在的南大化学和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也从海外引进了5位专职研究员,正在交叉领域聚力攻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我们注入了新的动力,接下来,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矢志奋斗,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

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海归群体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从未褪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守也从未改变。中科院院士、大气科学学院教授谈哲敏说,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他将深刻体会和贯彻落实总书记回信精神,胸怀“国之大者”,坚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自觉追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勇担历史责任,不负伟大时代。

将人生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是老一辈海归学者给青年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将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南大青年奋勇前进。”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高俊丰说,“生逢伟大时代,我们当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作为即将出征的南大研支团志愿者,我将努力讲好新时代之课,做中国故事的亲历者和讲述人。”

“青年留学人员负笈异域的初心就是汲取知识、留学报国,我们要学习前辈的精神,坚定远大理想,以满腔热忱投身祖国建设。”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2016级博士生韩露说,博士毕业后,她打算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在新材料研发的征途上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遵循总书记的指引,以李四光、程开甲等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四个面向’勇攀科技高峰,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 杨频萍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