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春天出发,激情满怀向未来——全省经济战线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步履铿锵
2022-03-14 13:47: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编者按】盛会落幕,征程开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详细部署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新一年的目标任务。

新蓝图振奋人心。江苏各经济条线人士纷纷表示,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最是一年春好处。本期《经济周刊》推出特辑,看新的一年各条经济战线上将如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从春天出发,激情满怀向未来。

用好政策“杠杆” 稳住经济大盘 

【报告原文】

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实践】

在今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南京雨花台区企业众能联合成为行业中唯一参与开幕式点火环节的企业。“我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一系列惠企利企的‘政策礼包’,感受到国家呵护企业发展的决心,这尤其为我们民营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众能联合CEO杨天利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政府在房租补贴、融资奖励、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了企业大力支持,希望今年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应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人”“安下心”,助力企业数字化发展。

过去一年,江苏惠企利民的甘露不断洒向基层,积极的财政政策,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了就业。去年,江苏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苏政30条”等政策,全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超1000亿元,为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公平普惠的支持。此外,去年省财政下达省以上补助资金26亿元,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培训补贴等惠企政策,增强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去年全年全省失业保险稳岗返还18亿元,惠及企业41万户,新增发放“富民创业贷”超过100亿元,支持6.6万人创业、带动20万人就业。

【2022怎么干】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本盘,“进”是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主要预期目标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江苏确定的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5.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全力争取更好结果,体现了积极主动为全国挑担子、作贡献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全力做好稳定经济、推动发展、保障民生等各项工作。”省财政厅厅长张乐夫介绍,去年,江苏积极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并组织实施“苏政30条”等政策,全年全省新增减税降费超1000亿元。

“今年我们将结合两会精神做好三方面工作。”张乐夫表示,“首先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省财政厅将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着力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具体来看,一方面要积极研究提出帮扶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财政支持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促进实现稳增长、保就业。另一方面,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确保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其次,将管好用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优化专项债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面”,重点支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另外,将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推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容提质。”张乐夫说。

为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健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2022年,省财政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创新职业伤害保障覆盖群体、参保缴费、保障情形、待遇支付等政策,研究解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问题,维护好其社会保障权益,解决后顾之忧,促进安心就业。

减负纾困,千方百计稳定市场主体 

【报告原文】

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减负纾困等政策,夯实经济稳定运行、质量提升的基础。

【江苏实践】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常州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研发一直是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流淌在血液里的企业基因。董事长汪立平透露,公司研发人员已超过500人。“研发费用增速始终高于营收增速,研发支出占比持续提升,即使在行业景气下行时期,企业也逆周期加大研发投入,支撑公司产品技术发展。”

走进恒立液压车间内,一根根大小不一、乌黑发亮、看起来像“打气筒”的液压油缸,从这里走向全球,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海事船舶、能源科技等领域。公司财务总监彭玫介绍,在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首轮申报中,去年前三季度共获得7000万元税收优惠,受此新政激励,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加大研发投入,并新建成两条研发生产线。

彭玫预计,未来3至5年内,销售收入将新增30亿元,而这些,都是新产品研发带来的增长点。“新政策给了我们比黄金更珍贵的信心,现金流的释放更使我们敢于拓宽研发领域,为未来发展打下根基。”

作为去年结构性减税中力度最大的一项政策——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首个预缴期结束,全省共4.95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减税394亿元,户数和金额全国领先,其中3.15万户制造企业按100%加计扣除,减税321.75亿元,新增减税80亿元。

【2022怎么干】

“留抵退税22.55亿元惠及280户企业,小微企业三项新政累计减税7.09亿元……”去年,南京江北新区立足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发展建设,着眼于疫情防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煤电保供和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等,交出了一份减税降费成绩单。南京江北新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陈涛告诉记者,围绕更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新区税务部门将把重点放在“减税与退税”并举上,针对今年新出台的政策,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税费服务团队、税收监管团队,统筹推进政策宣传辅导,做到政策落实台账化管理。同时,强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和辅导力度,让优惠政策的落实又准又好又便利。”

治理涉企乱收费,能够减轻企业负担,让市场主体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去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重点组织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商业银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暖及其他涉企违规价费问题突出的重点领域开展检查。截至2021年12月底,全省专项检查共检查收费单位2300多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2022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把涉企收费治理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重点问题,重点对惠企政策落实、行业协会商会、水电气暖、交通物流、金融机构等领域开展检查,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办理查处群众投诉举报线索,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推动政策红利及时、足额传导到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夯实宏观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金融支持对稳市场主体而言也十分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2年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2月21日,江苏银保监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2022年江苏经济良好开局的通知》,要求小微金融方面,继续保持江苏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户数“两增”;精准帮扶企业融资纾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民营企业,“一企一策”研究会商纾困化解方案。

江苏银保监局表示,下一步,将全力支持市场主体,深化小微和个体经济金融服务,充分挖掘“新市民”等新领域新需求,不折不扣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增加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有效发挥民营企业融资会诊帮扶机制,加大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全力支持特色领域高质量发展,继续扩大制造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规模,创新科技、绿色、供应链等融资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保链稳链,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报告原文】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苏实践】

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一直以来,江苏致力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完善经济治理。为此,江苏已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提出9方面共30条政策措施,为全省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指明方向。

其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要素。在苏州姑苏区,如何通过市场化手段,为辖区发展注入新“智能”,成为这个古城的当务之急,新生代企业家“菁锐”培养工程也由此而生。“作为一个已经创业7年的90后,我从无到有,已带领团队发展出一家拥有员工40余人的成熟企业。”苏州翰云科灵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纪文翰是“菁锐”工程首期培养对象,他告诉记者,“菁锐”培养工程以符合姑苏区产业导向的独立创业的“80后90后企业家为主要培养对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融合交流、协同创新、社交互动、资源对接的综合性平台,让大家更有信心去以打造一批姑苏区标杆性企业。

国企改革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关重要,截至2021年11月底,江苏列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台账的138项改革任务进展顺利,总体完成进度达到78%,走在全国前列——在2021年上半年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中,江苏被评为A级等次,受到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2022怎么干】

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营商环境要持续“给力”。江苏因改革开放而兴,经过40多年大胆探索、创新实践,营商环境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江苏市场主体累计达1358.9万户,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保持稳中提质良好态势。

位于无锡惠山区的中铁建研发创新产业园,是省级在建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致力打造成为全球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灯塔工厂”。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目前的施工进度,今年5月份就可以投产,为无锡地铁“四线同建”提供保障。此前,为让产业园尽快开工投产,当地政府制定了“一对一”的保障方案,配套提供“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办结施工许可证,仅用了不到30天,实实在在为项目投资方节约了成本。

“今年,江苏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大力推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江苏将瞄准一流抓提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对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按照构建“1+5+13”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的要求,江苏将以行动计划为引领,加快出台“5+13”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着力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促进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

立足省情实际,江苏通过改革创新破难题,紧紧跟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推动出台江苏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事项清单,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推进全链条优化行政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同时,加大发展改革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力度,深入推进招标投标、信用监管、投资审批等领域改革创新。

在考核评价促落实方面,省发改委将发挥省优化营商环境牵头部门职能,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工作落实情况督促和指导,持续完善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评价督促引领作用,以评促优、以评促改,在比学赶超中实现全省营商环境的整体提升。

育强创新主体,夯实经济根基 

【报告原文】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江苏实践】

去年,面对疫情之下供应链、国际物流等多方压力挑战,徐工出口逆势上扬,增幅超90%,创下历史最好业绩,徐工挖掘机出口台量同比增幅180%,其中大吨位挖掘机出口增长近10倍。今年1月,徐工产品出口再次大幅增长,履带式起重机海外市场收入同比增长超500%。

徐州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而徐工则是“工程机械之都”里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一家徐工,便带动了徐州1000多家、全国全球4000多家相关企业,不断提升工程集群内采购配套率,打造形成了全球最齐全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到‘十四五’末,预计徐工的本地化配套率将达到60%左右,拉动产业链收入规模超700亿元,强力支撑徐州市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超3000亿的战略目标。”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说。

江苏是制造大省,产业多、家底厚。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徐工的崛起正是江苏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巩固实体经济根基的缩影。过去一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全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13.3%,两项占比均为全国最高,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以创新为驱动,全省软件、物联网等6个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第一,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七年全国第一,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数字基座”。

【2022怎么干】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从降本、创新、绿色等方面擘画了新的蓝图、提出了新的要求,让我们对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方向和重点更加明确。”全国人大代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表示,江苏将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总抓手,更大力度推进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转型、质效提升,壮大优质企业和自主品牌群体,全力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江苏今年提出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在谢志成看来,为促进工业经济的稳中有进,就必须突出“稳”字当头,着力稳运行、稳投资、稳供应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支撑,也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谢志成表示,在国家层面,关键是要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尤其是要凸显企业的核心关键作用。在省级层面,要明确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主战场,找准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

眼下,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谢志成认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应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支持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成为创新组织的主体、支持企业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全面系统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放眼新的一年,江苏将对标国际一流,持续深化重点集群和产业链培育,推动重点集群和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力争重点集群规上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5%;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十大工程,力争3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重抓节能降碳,实施绿色化节能技改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强化分类施策,深入推进百企引航和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壮大优质企业和自主品牌群体。

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下好区域协调“一盘棋” 

【报告原文】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江苏实践】

2021年12月11日晚8点,“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在苏州准时启动,全省13个设区市联动,超12万商家共同参与。50分钟后,启动现场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显示,全省消费支出超25亿元。

这是江苏2021年消费回暖的真实写照。2021年,江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02.6亿元,同比增长15.1%,好于全国2.6个百分点。为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江苏自2021年12月上中旬开始至今年2月中旬举办了“苏新消费·冬季购物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累计推出1100余场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期间江苏地区线上消费金额突破2万亿元,全省居民消费展现了韧性和活力。

“现在我们农村交通方便,环境卫生大变样,生活得不比城里差!”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村民难掩兴奋地说。近年来,牛马塘村确立了以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农旅融合发展思路,高规格打造独具特色的乡风民宿,同时推进红薯种植、加工等全产业链开发,让村子从偏僻的“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为薯文化的“网红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94%,与上年末相比上升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2.16,较上年同期缩小0.03。一组数据,勾勒出2021年江苏城乡融合发展的亮眼“成绩单”。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接轨,资本下乡、科技成果入乡,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一批创新做法,让江苏区域差距弥合的成果更加可观可感。

【2022怎么干】

据介绍,下一步,江苏将按照“促流通、扩消费、畅循环、保主体”四大主线任务开展工作。

全力做好“苏新消费·春游江苏”主题促进活动。突出商文旅融合,推动全省各地举办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活动,营造消费氛围、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

大力提振消费“烟火气”。启动第二届“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活动,以“江苏味道+地方特色活动”为有效形式,利用好中国淮扬菜美食节、淮安食品博览会、江苏国际餐饮博览会等平台,挖掘消费新热点、培育消费新场景、引领消费新模式。

持续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地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等工作,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镇村农贸市场改造提升。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充分发挥平台企业在促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网上年货节”和“双品网购节”;加强对省级数字商务试点社区的支持与指导,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推动与头部平台企业签订消费促进合作协议,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指导南京、苏州两市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在全省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和省级试点工作,促进社区商业提档升级。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提升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下一步,江苏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立足“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要求分类指导,并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关键,江苏将持续在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安全韧性智慧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六方面聚力攻坚、引领示范。

此外,江苏将进一步推动苏南、苏中、苏北立足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开展区域现代化实践。以“城乡融合”为抓手,江苏将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畅通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循环;以“区域协同”为抓手,江苏将加大跨江融合深度广度,协同推动创新共享产业共链,加强区域共融共建共治共享。

长三角一体化,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围绕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长三角“一网通办”质效,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聚焦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参与高水平共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和环太湖科创圈,加强与上海科创中心联动发展;强化项目支撑,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园区合作共建等重点领域,江苏将全力打造一体化发展标志性工程。

聚焦“稳”“进”“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报告原文】

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江苏实践】

在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店东村优质稻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种植大户李浩去年10月种下的小麦绿油油一片,满眼望去,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原先种的是传统品种,这几年,这里成了新品种的试验田,陆续种植过徐麦系列品种。”李浩告诉记者,靠着种植新品种,再加上小麦种植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机械收获,水稻实现了商品化集中育秧、统一机插秧,去年,自己的家庭农场小麦平均亩产556公斤,比全区平均高100多公斤;水稻平均亩产615公斤,比全区平均高70多公斤,亩收入比全区增加500元左右。

农田高标准建设带来良性循环“外溢效应”。李浩去年拿出了二三十亩地试种稻鸭米、稻虾米,利用生态种养,实现增收,“稻米每公斤的价格卖到了24元,再加上鸭子和龙虾的收入,收入比普通地的收益高一倍,今年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这样的丰收图景,在江苏大地铺展。2021年,江苏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达749.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10.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6:1;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亩均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农业农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开局良好。

【2022怎么干】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将聚焦“稳、进、富”三个方面,抓好今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聚焦“稳”,就是稳住守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切实发挥好“三农”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压舱石”作用;聚焦“进”,就是率先探索,率先示范,推动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聚焦“富”,就是更大力度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实施新一轮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稳产保供离不开科技支撑。“我们把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主攻方向。”省农科院院长易中懿表示,将紧盯种子、耕地、装备等要害技术,在自立自强上下功夫、求突破。高标准建设“江苏农业资源综合基因库”,升级全省种质资源保存鉴定和挖掘利用水平。加大粮食、畜禽、蔬菜品种创制和生产技术创新环节力量布局,在确保供给数量安全前提下,从优质食味、功能营养等方面持续突破。围绕粮油、果蔬茶、畜产品等农产品加工重点领域,创新突破绿色保鲜、精深加工等共性关键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今年,江苏特别提出统筹推进“菜篮子”和“油瓶子”生产,确保供给安全。“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扩大耕地轮作试点,扩种油料和大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挖掘大豆增产潜力。”盐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施建霞说,将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今年,江苏将进一步聚焦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化提升乡村产业体系和发展层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加快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教授华彦玲看来,集体力量的大小归根结底就是集体经济的强弱。

“首先要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顶层设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集体资产的管理办法或者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意见与条例,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运行提供总的指导方向。其次要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加大扶持力度。”华彦玲表示,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庞大的资金,仅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是不够的,还应为不同的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支农惠农资金,整合针对不同部门的支农惠农资金,扩大财政资金扶持效应;对于那些有发展前途、长期能给村民带来较大福利水平的、短期内成果不显著的村集体项目应以补助、贴息等方式进行支持。此外,还应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村镇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晋升制度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建立村镇干部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机制。

搏击世界舞台,江苏乘风破浪 

【报告原文】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对外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苏实践】

春光好,江苏各地企业进出口忙。

近日,南京夫子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816箱金陵芙蓉糕、状元豆、葱油酥、小儿酥、董糖、话梅皇等金陵特色风味食品通过了南京海关所属金陵海关的出口食品检验放行,成为江苏南京地区首批出口海外的糕点、炒货、蜜饯类食品。公司销售主管周世玉说:“‘夫子庙’是南京‘老字号’品牌,但却是第一次走向国际市场,我们选择了21种特色食品出口。”

在常州,赛得利(常州)纤维有限公司第一批进口的4条生产线,共计30余台生产设备已及时投产使用,所生产的第一卷水刺无纺布产品正式下线。该企业项目负责任人陈喆表示,常州海关关员多次上门服务,为我们提供了进口设备减免税政策的专业指导,仅一期项目就为企业节省税收成本1600余万元。

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一款“经贸规则计算器”正式上线发布,可以帮助片区内企业一键完成协定税率查询、原产地规则判定等工作。作为首批尝鲜的公司,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权天明说:“之前虽接受了RCEP的培训,但用得对不对,心里没有底。经贸规则计算器把枯燥的条文变成界面,只要根据指引填入内容就能出结果,用起来非常方便。特别是其中的原产地智能判定功能,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次见到,对企业帮助很大。”

【2022怎么干】

作为开放大省,江苏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多,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去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分为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位。2022年,江苏如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为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省贸促会持续开展“江苏品牌产品丝路行”活动,全年计划组织15场左右的线上展会和对接会,引导企业深耕欧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进一步拓展东盟、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优化海外市场布局。

省贸促会副会长黄政介绍,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全年拟举办电商节、跨境电商选品会等4场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活动,更好地引导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海外仓拓展新的国际合作渠道。通过“代参展”、“产业集群+数字展会”等形式,组织省内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行业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江苏自贸试验区不断向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和产业高地挺进。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南京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胡文杰表示,下一步南京海关将继续推动自贸试验区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发展;运用无人机、电子探测和远程监控设备打造现代化的“智能口岸”,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报关数据进行机器学习,实施智能检控来降低申报差错,探索“智慧海关”的建设路径。

“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今年再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中江国际集团所属的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经过三年多耕耘后,已成为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今年首批企业将正式入驻。

“园区借鉴江苏开发区通行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不断完善运营服务体系,协助企业推进注册备案、设备发运和安装等工作,确保项目落地平稳有序。”中江国际集团副总经理、江苏海投公司董事长郑一敏表示,示范园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研判阿联酋最新行业发展趋势、聚焦更有竞争力的工业产品、深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更为精准的工作方向。“我们将继续努力把示范园建设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项目,为企业融入‘双循环’提供优质投资平台。”

此外,省商务厅将继续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外资发展能级,提升对外投资质量和效益,加快自贸试验区制度集成创新。同时,持续开展稳外贸稳外资行动、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行动、数字贸易推进行动、高水平制度创新行动、外资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外贸新业态提升行动、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等。

减碳治污,为江苏铺陈更美底色 

【报告原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江苏实践】

阳春三月,天气晴好,记者来到阳澄湖重元寺附近水域,只见阳光直透湖底,碧波荡漾下,一条条水草轻轻摇曳,鱼儿欢快地在水草间嬉戏。苦草、黑藻、黄丝草、穗花狐尾藻……水下植物颇具规模,宛若 “水下森林”。

历史上的阳澄湖,水生植物种类丰富。而近年来,阳澄湖的水生植被种类由上世纪80年代的22种下降到7种,湖体自净能力变弱。“为了重建和恢复阳澄湖原生水生植被,去年,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启动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项目计划恢复原生植被1万亩,这也是全省首次对开放性、多动能(养殖、航运、饮用水源地等)湖泊实施水生植被修复。”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太湖水污染防治处副处长陈邵鹏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恢复了5915亩植被,恢复区内阳澄湖水体透明度平均提升了50%—60%。希望通过植被的修复,提升湖泊水质,再现鱼翔浅底的阳澄湖,同时也为受损湖泊原生植被的重建和可持续利用探路。

2021年,江苏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开局: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PM2.5平均浓度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二级标准,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第一;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在国考断面数量翻番、全国最多的情况下,优Ⅲ断面比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升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

【2022怎么干】

走近常州市武进绿建区的维绿大厦,只见大楼外观与传统高层设计不同,采用了“V”字形设计。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办公室主任黄吉告诉记者:“这个‘V’字是通过分析武进夏、冬季的太阳高度角,最终确定大楼的最佳角度。采用这一设计,大楼夏季可利用自身倾角遮挡正午太阳,冬季则不遮挡阳光进入室内。”据测算,维绿大厦项目节能率达到65.3%,每年减排的二氧化碳达5860吨,相当于植树3200棵。

“近年来,武进绿建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率先探索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新路径。”武进绿建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宁介绍,下一步,将积极发挥园区优势,做好示范引领,加快建设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全国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先行区和长三角建筑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深入研究“绿色建筑+”产业,推动建材家居的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引导更多本地企业绿色升级。

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去年,南京市务实推进节能降碳行动,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3%,主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出行分担率超63%,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累计发展量居全省第一。

“总体上来说,南京能源偏煤、产业偏重,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碳排放总量位居全省第二,要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艰巨。”南京市发改委资环处副处长吴小进介绍,今年将立足实际,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推进钢铁、石化、化工、建材、发电等五大传统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系统谋划双碳产业的布局、加强双碳关键技术储备,抢占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为实现碳达峰筑牢基础。此外,将在江北新区打造碳中和示范区,江心洲和南部新城打造零碳未来城。

经过多年的污染治理,江苏生态环境已经实现全面好转,2021年各项生态指标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下一步,如何继续挖掘减排潜力,让江苏更绿更美?“我们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加突出源头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更大力度在产业的生态化上挖掘减排潜力,更大力度地用市场化激励方法来调动治污的动力。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要落实清洁生产的方案,既能够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也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杭春燕 付奇 王梦然 李晞 王建朋 洪叶 陈澄 宋晓华 沈佳暄 吴琼 丁茜茜 许海燕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