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海燕 陈澄 沈佳暄
首张跨区域“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首张冠名“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营业执照、首笔长三角绿色生态贷……近日,苏州市吴江区不断呈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好风景”。跨域、破界、携手的背后,是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战略思想,深刻领会和把握“一体化”和“高质量”的生动实践。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这片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热土,从此承担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3年来,江苏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积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浙皖战略协同,努力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彰显江苏担当、展现江苏作为。
同一个“长三角”,同一个梦。江苏,正与长三角兄弟省市携手共进,乘风破浪迈向更高质量的一体化。
借东风,力推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什么是TOD?”今年以来,在苏州,这个“热词”引发了当地市民的极大好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进行开发,依托高铁、地铁等交通优势,发展出一座产城新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苏州南站TOD站城一体项目正为苏州在新一轮竞争中开辟出全新赛道。
途经苏州南站的沪苏湖高铁已于去年6月5日开工,目前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阶段。今年8月17日,沪苏湖铁路江苏段首榀箱梁在吴江梁场成功架设,标志着沪苏湖铁路江苏段建设进入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沪苏湖高铁连通上海、江苏和浙江三地,沿线共经过三市八县区。”苏州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高铁线路由上海市闵行区出发,过苏州市吴江区后转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最后到达终点湖州市吴兴区。建成后,沪苏湖高铁不仅将成为连通多个长三角重点城市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还将与沪杭高铁、宁杭高铁等相连,共同构筑起长三角核心区城际快速铁路客运网络。
高质量一体化,重大项目先行。据省发改委长三角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苏突出项目引领,构建了支撑有力的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江苏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并积极争取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
重大项目遍地开花,源自江苏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实施体系。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江苏承担的8个方面138项重点任务事项正有序推进;研究制定《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提出江苏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点事项、重点政策共8个方面60条;印发实施江苏重点工作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要改革举措清单,提出80项重点事项;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6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细化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项目推进计划,2020年推进实施50项具体任务和80个重点项目,2021年推进实施70项具体任务和100个重点项目。江苏已完善形成“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年度要点+三重清单”的国家战略实施体系。
为将顶层设计更务实落地,江苏还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了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聚焦交通、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等一体化发展重点领域,设立13个专题工作组,分别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落实工作职责,确定工作重点。以环保领域为例,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江苏一直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创新体制机制,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目前,围绕加强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江苏进一步完善系列机制建设,并推进建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环保专题工作组,与兄弟省市生态环境部门一起,围绕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的主动仗。
起长风,跨域一体化纵深推进
上海青浦金泽镇与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交界处,有个美丽的湖泊——雪落漾。作为沪苏界湖,雪落漾曾是“两不管”地带,1200多米围网,将雪落漾“切割”成了片片池塘。去年,两地联手将围网清理一空。如今,水面连绵不绝,岸边绿树成荫。
雪落漾的蝶变正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写照。从“一网通办”更便利,到污染整治齐携手,再到跨省就医更便捷……从“有界”到“无界”,跨域一体化加速推进。江苏积极主动协同兄弟省市齐发力,将长三角民生“幸福圈”越做越大。
在这里,绿色更彰显——
太浦河,流经苏浙沪三省市,从东太湖延伸至黄浦江,是通往上海的关键水域。由于行政边界的存在,太浦河治理曾陷入“三不管”怪圈。“我们主动作为,自我革命。”吴江区平望镇党委委员刘森说,平望镇近几年将太浦河流域的散乱污治理作为重点,截至目前,累计整治210家散乱污企业,投入各类资金3.8亿元。
努力守护长三角这块“绿宝石”,近年来,美丽江苏建设加快推进,江苏坚持“共抓大保护”,累计腾退长江岸线60.3公里;联合开展太湖等河湖综合治理,太湖连续13年实现“两个确保”,生态底色进一步彰显。
在这里,资源更畅通——
在吴江区汾湖为民服务中心,长三角示范区内的全部民生事项已实现“一网通办”,医保报销、公积金办件、税务跨省报销……受益于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服务机制,青吴嘉三地共用一个办事系统后台,实现“进一扇门,办三地事”。
推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目前,江苏已建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完成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上线和132个专窗设置,区县覆盖率达100%,116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制定实施《建设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行动方案》,加快构建区域人才创新共同体。
在这里,人民更幸福——
5月15日,在浙江省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家住吴江、工作在嘉善的钱洁直接刷医保卡看病。“以前在嘉善看病,要提前在吴江备案,还要自行缴费后回吴江报销。现在在嘉善看病就和在吴江一样方便。”钱洁说。
发力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江苏率先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实现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全覆盖;跨省公交地铁实现“一码通行”,“异地同城”效应持续放大。
如今,一体化带来的红利,正在让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人畅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长三角的空间距离不断被“压缩”;公共服务的便利共享,让人们办事从“跑断腿”到“跑一次”;生态环境的共保联治,也让长三角的“颜值”越来越“惊艳”……
“区域合作,重在把握好‘自留地’和‘责任田’的关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主任华源说,“在方法上,注意‘求大同’和‘存小异’,大家在部分问题上也有分歧,但大家把达成一致的问题先解决,分歧之处先搁置研究再不断推进,以此实现从0到1的跨越。”
沐春风,
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10月28日,在常州市武进区理想汽车生产基地,理想品牌第十万辆整车正式下线,以总历时708天,刷新造车新势力十万辆整车下线速度纪录。截至今年10月底,理想ONE已连续5个月蝉联国内大中型SUV车型的销量冠军。
而就在武进区的“隔壁”,总部设在常州市金坛区的中航锂电也是全国动力电池领域的“明星企业”。作为目前江苏唯一集研发、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动力电池企业,今年1-5月中航锂电装机量2.92GWh,在中国品牌中位列第三。
理想汽车、中航锂电是江苏新能源产业链的“名片”,更是江苏发动科创“引擎”,加速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体现。“全国30%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长三角落地开花,其中江苏拥有832家,位列长三角之首。”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徐宁说。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共建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创新共同体;大力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加快建设省级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培育一批新型示范载体和标杆企业,培育一批“链主”领军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江苏着眼重点领域,从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从“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正为长三角科创一体化不断注入“江苏力量”。
今年3月公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江苏连云港港被列为全国沿海27个主要港口之一,并被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前三季度,连云港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2.11亿吨,同比增长11.4%。
“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开放,江苏持续推进以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淮安空港为支撑的‘物流金三角’和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省发改委长三角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拓展双向开放新空间,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各展所长的开放新格局正加快构建。
物畅其流、人畅其行,“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同城化”效应也愈加扩大。“十三五”是长三角历史上铁路投资规模最大、新线投运最多、高铁发展最快的时期,高铁里程由3250公里增加到6008公里。其中江苏的数据尤为亮眼:新增铁路总里程1356公里,全省铁路建成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铁2215公里,从“十二五”末的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2位。铁路互联互通,缩短了长三角的时空距离,放大了长三角的辐射范围,弥合了资源要素融通的断点,推动区域一体化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省发改委长三角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苏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更加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浙皖协同联动,发挥江苏优势,讲好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