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高校线下“迎新潮”来了,“掌舵人”们说了啥?
2021-10-13 14:0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葛灵丹 蒋明睿 谢诗涵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国庆前后,江苏高校迎来了线下开学迎新潮,受疫情影响的南京、扬州等地的高校也错峰迎来了五湖四海的学生。“开学第一课”上,“掌舵人”们说了啥?

 

踮起脚尖“四面瞭望”,做一个打挺青年! 

开学季,南京医科大学迎来了2495名本科生,2731名研究生和85名留学生。10月13日,1200名本科生代表现场参加了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南医大校长胡志斌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精准把握青春航向,才能让每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闪耀出时代的光芒!他阐述了“一心向党,勇当强国先锋”“诚心向学,敢当实干将才”“仁心为民,争当苍生大医”三点期待,胡校长坦言:“同学们,你们是我作为校长,迎接的第一届新同学。从今天起,你们就要扎根在这里,学习生活三至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们将从中学时代的‘伏案学习’中解放出来,踮起脚尖‘四面瞭望’,我相信,你们每一次大胆尝试都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每一次拼尽全力的付出都将解锁无限的可能,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也将会忠诚记录下你们青春的模样与奋斗的姿态。希望你们做一名有厚度、有温度的医学生。”

 

“你们是打挺青年,不是空想青年。希望同学们胸怀大局、一以贯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高尚、纯粹的药学人。”10月11日,中国药科大学开学典礼现场,“最接地气”校长来茂德寄语药大学子。在现场,全校师生一起见证69名预科生、2781名本科生、2479名研究生和144名留学生加入药大大家庭。“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强大的关键在于科技,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而教育如何为国家强大服务?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具备引领世界科技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强国一代’”。开学典礼上,德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跟新生们分享了“‘强国有我’落于行”的话题。

 

“‘强国有我’落于行,要用志气来找准人生坐标。志气不是人云亦云的趋之若鹜,而是对悬壶济世存心以仁的深刻领悟。今年刚刚公布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用于奖励对感知世界、感受温度和压力的相关研究,新的发现促进生命更加美好,但新发现的前提是需要志气启航定向。科学家们正是在此的感召之下,潜心探索、持续积累,寻找着解读生命奥秘的新方法,造福众生。正如我校首任校长孟目的先生所说,‘从事制药者,须具济世之怀,方可不负此项使命’。”来校长进一步阐释道,“强国有我”落于行,要用骨气来规范人生准则。骨气不是色厉内荏的硬撑门面,而是对精益求精显决心的深入参悟。为什么老一辈革命家面对牺牲时显得无所畏惧?因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民族气节。为什么以彭司勋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药学家宁愿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因为“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中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来茂德勉励广大青年,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骨气,奉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人生准则,做到关键时刻敢于站得出来、危难关头敢于冲得上去。

 

“未来的药学世界,一定属于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广博知识储备和终身学习习惯的人。”来校长寄语说,“希望同学们守正创新、多元融合,直面药学难题,努力培育颠覆式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强国,注定是你们这一代人的终身使命。”

不做“好好先生”“套中人”,不负时代韶华 

10月9日,东南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张广军以《传承历史 开创未来》的讲话寄语新同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同学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也面临挑战。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老师。”

 

张广军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勤于学习历史,做自信的时代引领者。希望同学们从历史学习中激发信仰、汲取智慧、得到定力、提高境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并努力引领时代之先。二是善于传承历史,做自觉的使命担当者。希望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自觉将伟大历史精神转化为担当历史使命的磅礴力量。三是勇于开创历史,做自强的接续奋斗者。希望同学们增强危机意识,瞄准国际前沿,立足矢志创新,用实际行动砥砺深耕、笃行致远,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成就至善的人格和大写的人生。祝愿同学们在东大开启新的学习生涯,并期待大家以梦为马,仰望历史星空,不负时代韶华。”

“同学们都是怀揣着梦想走进了大学,有的梦想成为无人管束、我行我素的‘独行侠’,有的梦想做吃喝玩乐、交游天下的‘社交达人’,有的梦想成为傲视群雄、奖学金拿到手软的‘学霸’。人各有志,本无可厚非,但是,当代大学生一定要重品节、有大梦想。”9月26日,新生开学典礼上,南京中医院大学校长胡刚寄语新生: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时代大学生。

 

胡刚说,同学们所学不同,追求亦当有所区别,学医就应做以高超医术治病救人的“苍生大医”,学药就应做更多良药的研发者,学工程就应做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攻关者,做研究就要争做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不过,现实中不乏“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躺在梦想上睡大觉,让梦想止步于空想。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成功不会自己找上门来,付诸行动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实现梦想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你们难免会遭受到生活挫折、学业困难、关系冲突,有时还可能会遇到不公对待等等,面对这些,就是要“前进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不做和稀泥的“好好先生”、不做怯懦的“套中人”,要直面一切困难险阻、不公和丑恶现象,做坚定乐观的“战斗者”。同学们要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在新的征程中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不断提升敢于斗争的血性担当,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强国一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学做时代“真人”,既“专攻”又“博览” 

 

10月8日,在南京晓庄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张策华向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3966名新同学分享了“传承行知思想,学做时代‘真人’”的四个方向:“一是要在理想信念追求上坚守真心。最近热映的电影《长津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物资短缺、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地区浴血奋战,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扭转了战场态势,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展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催人振奋。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9月底,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研讨会上发表题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他回顾了与邓稼先书信中‘千里共同途’的含义——我这以后五十年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这就是家国情怀、大德大志,新时代的青年就是要应国家所需、秉民族大义、持人民至上。”

二是要在求知问学道路上去伪存真。陶行知说:“学”字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学,并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思,是生活或者生存。将两个字放在一起来看,就是自主地学会生活,也就是学习人生之道。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就是要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教育家埃德加·福尔指出:“未来世界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做过一项研究,认为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到2至3年。希望大家不断增强求知紧迫感和本领恐慌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要专攻,又要博览。希望同学们将“创新”二字根植于自己的灵魂深处,努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三是要在待人接物修为上踏实认真。待人接物与个人修为是当代大学生在求知问学之外最应锻炼的方面,这就要求大家做一个纯粹的人,不卑不亢。陶行知眼中的新学生就是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着力将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备、最有精神地位的学生。同学们要多向先贤学习,多向优秀的人靠近,多练仁和致祥的修为,与老师、同学、朋友相处融洽,少点自私、多些奉献;少点执拗、多些随和;少点急躁、多些宽容。

四是要在奋发有为姿态上拼搏率真。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拼搏有为的前列。“我们2021级的同学们,最小的16岁,最大的才23岁,风华正茂、朝气蓬勃,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就在当下,拿出青年强筋骨,拼出青年精气神。”张策华鼓励道。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