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自贸片区两周年② | 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驱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2021-08-27 15: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许诺 记者 苑青青 强慧娟 丁小玲)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其中,南京自贸片区的使命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风劲潮涌奋楫先,敢闯敢试正当时。

两年来,南京自贸片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双区叠加”优势,围绕“两区一平台”建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集成电路培训基地、EDA创新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在这39.55平方公里的“试验田”中,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正加速在此集聚。

强链补链,倾力打造“芯片之城”

集成电路产业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南京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双区叠加”优势,抢抓集成电路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努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地标。在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4台EDA超大规模硬件仿真加速器可谓“研发重器”,购置费用超千万。去年,南京自贸片区企业芯驰科技在研发阶段遇到了难题,平台迅速对接,使研发效率提升100倍以上,同时,第一颗芯片提前成功流片,成为我国首款16纳米车规芯片,填补了我国在高端汽车核心芯片领域的空白,也是南京自贸片区创新发展的又一大突破。

通过成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联盟,南京自贸片区正着力推动科学资源开放共享,在大型科学仪器与有需求的科研工作者之间“搭鹊桥”,开放共享仪器设备万余台,让大型科学仪器“走出深闺”。用创新思路,为产业发展贡献“平台智慧”,是南京自贸片区找准切入点,破局谋发展的一步妙招。两年间,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红利的释放,围绕“两城一中心”的高端科技产业市场主体纷至沓来。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考虑到高校在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偏重理论学习、项目实践能力强调不足的短板,南京自贸片区又先行先试,成立了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创新打造出CWP人才培养新模式(案例课、研讨课、项目实训)。以技能为本、实训带教为主,注重产业需求引领,强化项目实践能力,为集成电路产业培育尖端职业人才。

目前,全国集成电路十强企业半数落户片区。“鲲鹏”展翼向天歌,“龙芯”翱翔于天际…… 2020年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3%。2020年3月,致力于EDA创新的芯华章在南京自贸片区创立。今年上半年,随着芯行纪、星思半导体等30多个亿元以上“两城”产业链项目的持续引进,总投资超过200亿元,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芯片之城”平地而起,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完整产业链。

科技领创,全链发展“基因之城”

“小鼠的生命周期本身比较有限,隔离检疫期从30天到14天的一个时间的缩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科研实验。”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杨慧欣说。得益于南京自贸片区“进境SPF实验鼠海关监管便利化套餐”这一制度创新成果,该公司在进口用于特定药物研发实验小鼠时,无论是进口申请的审批时限,还是隔离检疫的时间都会得到大幅缩短。

据金陵海关驻江北办事处工作人员介绍,优化流程主要包括优化隔离场使用证办理,对符合条件的可“一次考核、多次使用”。符合条件的企业还可边隔离边实验,视频监管与现场监管相结合,这将大大节省实验鼠的隔离检疫时间。

不临港口,也无海关特殊监管区,南京自贸片区从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中找准制度创新突破口,推进研发物品便捷通关试点,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而这也正得益于南京自贸片区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开展差异化探索。好风凭借力,筑巢引凤来。当前,南京自贸片区已集聚先声制药、世和基因、基蛋生物、南微医学等大健康产业上下游企业,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三分之一在区域落户,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加速布局的背后,一支科技创新生力军也在逐渐壮大:30余位海内外院士团队与4万余名生命健康领域人才为梦而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创新力量不断涌来。以加快基因与细胞基础研究和全球先进技术产业化进程为目的,南京自贸片区正秉持开放、合作、共享的原则打造基因与细胞实验室,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此筑梦。

兼顾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南京自贸片区在打造“基因之城”的路上“双管齐下”。目前,已拥有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0余个、在研I类新药40余个。其中,药捷安康自主研发的新药与世界五百强LGChem旗下生命科学公司达成3.5亿美元全球独家开发授权和合作协议;中科院凤麟核能团队自主研发的精准放疗系统项目,是国内首个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精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一块“基因之城”的地标正高高立起。

产融结合,全力布局“新金融中心”

要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必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新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液”,也是创新驱动的“催化剂”。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共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证监会于去年7月启动利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技术,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打造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试点工作。片区内的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为江苏试点的技术支持单位,仅用28天即搭建成省股交中心和联交所区块链业务平台,在全国五个试点地区中,率先实现江苏区域股权交易区块链业务平台与中央监管链联通。这也是数研院在全国首创的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上实现的又一大突破,数字金融的“江北样板”也就此逐渐铺展开来。

去年年底,基于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南京海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众创板审核,成为全国首家正式通过区块链平台挂牌区域股权市场的公司。

科技加持,南京自贸片区绿色金融再迎“春”。今年8月10日,南京银行研创园支行创新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产品——“鑫减碳”,成功为某电力企业发放3000万元贷款。同一天,南京江北新区公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可持续挂钩)”成功发行,发行规模4亿元,这也是全国综合公用事业首单、全国AA+首单、江苏省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是资本市场支持江北新区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成果。

从出台全省首个绿色银行评定办法,到发行全国首单、全市场唯一的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南京市国企首单绿色公司债券、境内首单非金融企业气候债券;从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10条举措,到全业态支持绿色金融项目在片区集聚;从设立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并连续三年发布“南京江北新区绿色发展指数报告”,到发布南京自贸片区QFLP等试点政策,设立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处处彰显着大战略下的大手笔。一汪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正向江北汇聚。

两年来,南京自贸片区“新金融中心”已落户各类新金融机构近千家,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超500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同时还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类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示范项目超过 50 个。

聚焦“两城一中心”发展,制度创新是引领,政策保障是基石。南京自贸片区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促进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1+9”政策基础上,围绕“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陆续出台了近30项配套支持政策,加大人才、技术等高端要素集聚力度,为总部经济、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扶上马送一程”。

前不久,《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提出要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科技创新、政策推广、营商环境、空间布局等7个方面着重发力。以“创”为名,以“新”为题,通过龙头引领、平台延伸、主体带动,让南京自贸片区前进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快更稳更有力。

标签:
责编:丁小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