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霞 白雪
1945年8月10日夜,少年乔春生赶到重庆民生路新华日报营业部门前,争购到一份号外。号外上的简讯《接受波茨坦宣言 日本无条件投降》,让乔春生和整个重庆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
这份珍贵的号外,如今展示于新华日报报史馆。
今年7月15日正式对公众开放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两份《新华日报》号外展品在网上刷屏:《日本接受投降条款》,1945年8月14日下午4时印发;《停止内战命令颁布》,1946年1月10日下午1时印发。
“号外!号外!”透过《新华日报》那些珍贵的号外,昔日的重大新闻、突发大事,带着历史的温度与厚度,扑面而来。
“少年中国心”,献出珍藏40年的号外
接受波茨坦宣言 日本无条件投降
美国新闻处八月十日旧金山电:
日本已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
中央社据美新闻处讯:旧金山十日电:据合众社本晚消息,日本已接受促其无条件投降之波茨坦宣言。
——《新华日报》号外
三十四年八月十日下午十时出版
“号外!号外!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
1945年8月10日晚10点多,在重庆的街头,报童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新华日报》号外,随着一声声清亮的吆喝声,人们冲上来把钱塞到报童手里,拿着报纸一边看一边大声欢呼,大街小巷沸腾了。
当时,距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还有5天,美国新闻处最先向中国方面通报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的消息。《新华日报》和重庆其他几家报纸,用最快的速度编排印发,以号外的形式将这一天大的喜讯率先传遍全国。这是日本投降的首发新闻,其新闻价值、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无论辗转何处,乔春生始终珍藏着那一夜抢购的号外。1985年9月初,在南京永胜内燃机厂任助理工程师的乔春生投书新华日报:“这张《新华日报》号外,我已珍藏40年了……值此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我特将这份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号外,捐献给党和国家。”
97岁的新华日报老报人武乾身体康健,思维清晰。今年8月4日,他告诉记者,当时他是新华日报资料组副组长,接信后马上就去南京永胜内燃机厂拜访乔春生,接受捐赠。武乾看到号外时,“眼前一亮,他保存得十分完好,未有破损,难能可贵。”
作为专业资料工作者,武乾进行了考证。他查阅北京图书馆、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的相关资料,都没有8月10日的《新华日报》号外。“这就说明,乔春生同志珍藏的这份‘号外’,至今尚未为《新华日报》影印出版者和报史研究者所知,很可能已是海内孤刊,弥足珍贵。”1985年9月9日,武乾这样写道。
记者在新华日报报史馆看到,这份保存了76个年头的号外,竹纸印刷,已然泛黄,油墨字迹略有黯淡,但是超大字号的亮眼标题、言简意赅的正文,尤其是精确到点钟的出版时间,如今读来仍然令人振奋,瞬间把人拉回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在那个“滚烫的8月”,太行《新华日报》以最快的速度、密集的频率,用系列号外的形式及时向根据地读者传递日军投降的进展。记者见到了这个系列中的7份原件:
《苏联对日宣战 今日起进入战争状态》,1945年8月9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毛主席发表声明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1945年8月10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一号);《10日晚东京广播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0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二号);《日本无条件投降 朱总司令发布命令》,1945年8月11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三号);《对日宣战第一日 苏军越过伪“满”边境》,1945年8月11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五号);《蒙古人民共和国十日晨对日宣战》,1945年8月11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六号);《日本接受投降条件 天皇保证执行波茨坦宣言各条款》,1945年8月15日,太行《新华日报》号外(第十四号)。
这7份珍贵的藏品,属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常务理事、高邮红色报刊收藏家朱军华所有,目前正在新华日报报史馆借展,这也是该系列号外在国内首次展出。
“在电子媒介没有出现或尚未普及的年代,报社在两期报纸出版之间发生了重大新闻,为了迅速及时地告知读者,号外由此而生。”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史专家陈玉申说。
号外通常无编号,而太行《新华日报》1945年8月9日至15日的号外有编号,从现在见到的原件看,围绕“日本投降”事件,接连出了15期号外,十分罕见。仅8月11日,就连出4期号外。刊头标注为“1945年8月10日夜”的两份不同号外,显示了当时新华日报报人对新闻时效性的极致追求。
“《新华日报》太行版以这样的密度连续发布号外,在中国新闻史上也许是绝无仅有的。” 陈玉申说。
一份号外,拉开重庆谈判序幕
应蒋主席邀请商谈团结建国大计
毛泽东同志抵渝
赫尔利张治中周恩来王若飞偕来
(本报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于今日(八月二十八日)上午十一时偕美大使赫尔利将军、张治中将军及周恩来、王若飞同志等同机飞渝,于下午三时四十五分到达,抵机场欢迎者有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副秘书长雷震、民主同盟主席张澜、沈钧儒、左舜生、章伯钧、陈铭枢、谭平山、黄炎培、冷御秋、郭沫若先生及中外记者数十人,毛主席下机后,并应中外记者之请,与赫尔利大使、张治中将军、周恩来同志等摄影及拍制电影,后即乘车至张部长公馆小憩。晚八时,蒋主席将设宴为毛泽东同志接风。
详情请看明日本报
——《新华日报》号外
中华民国卅四年八月廿八日下午七时
这是一份珍藏在国家图书馆的《新华日报》号外,8开大小,发布时间为1945年8月28日19时,正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应蒋介石之邀到达重庆的3小时15分之后。这一份仅300字左右的号外,第一时间记录了“重庆谈判”的开端。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勇说,1945年初,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召开了两个谋划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会。一个是国民党的“六大”,它坚持一党专政,这是一党之私。另一个是共产党的“七大”。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毛泽东同志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克服一切困难,团结全国人民,废止国民党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一主张得到全国人民拥护。
抗战胜利的到来,将中国推到了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也为两党的谈判创造了契机。
1945年8月14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并把邀请电刊登在《中央日报》上,随后又连发两电。周勇说,国民党的盘算是,如果毛泽东拒绝来重庆谈判,就要承担内战的责任;如果毛泽东来重庆谈判,国民党便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部署内战。8月28日,毛泽东所乘飞机到达九龙坡机场时,震动了国内国际。驻重庆的各国记者几乎全部出动,采访报道这一举世瞩目的事件。
《新华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唯一报纸,自然抢得先机,最先报道这一事件。在8月28日早晨发行的《新华日报》上,便刊登了毛泽东即将赴渝的预告消息。当天下午,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抵达重庆时,又抢在其他媒体之前,专门发出了《毛泽东同志抵渝》号外。
陈玉申告诉记者,从新闻史角度看,报道毛泽东抵渝谈判的号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个事件在当时是特大新闻,但不是重庆所有报纸都出了号外。《新华日报》的号外最引人瞩目,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它发布的消息更具权威性,也更为读者看重。周勇认为,这份号外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在第一时间权威报道了毛泽东主席前往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消息,彰显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利益参加国共谈判的勇气;另一方面,则开启了围绕国共重庆谈判的新闻大战序幕。
在整个谈判期间,国民党报纸对谈判低调处理。而《新华日报》对谈判进程和毛泽东的活动进行了大量报道。周勇说,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国共谈判的新闻,回应了国内外舆论的关切;以鲜明的态度报道了谈判内容,展现出重庆谈判的艰难历程;以全面的姿态报道了毛泽东在重庆的活动,特别是毛主席和中间党派领袖、国民党各方面人士、社会各界代表,包括美国空军飞行员等见面的消息,使得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形象在国统区,进而在世界上得以立体呈现,从而引领新闻界正面报道重庆谈判,为媒体树立了标杆。
在这场新闻大战中,舆论迅速向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方面发展,国内外进步舆论盛赞毛泽东的伟大气魄和惊人胆略,盛赞中国共产党谋取和平的诚意。这为此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极致时效,新闻与历史的瑰宝
“我们看到的号外,新闻价值以及事件本身价值都是极其重大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斐说,相比一般报纸,《新华日报》号外主要有重大性、突发性、灵活性、时效性4个特征。从形式上来看,号外往往灵活采用单页纸,以醒目标题简要介绍新闻事件,可以看成是现在新闻发布“字少事大”的鼻祖。
蔡斐表示,几乎每一期《新华日报》号外都是中国革命史与中国新闻史上独一无二的重要历史符号,阅读它们能感知历史的剧烈脉动。
但《新华日报》留存下来的号外极为稀少。“号外是在前后两期报纸之间临时出版,大多以街头叫卖的方式散发,报纸的订户不一定收到,报社一般也不会将号外保存和装订在合订本中,所以现在能看到的号外非常少。”陈玉申说。
号外大都遗落在民间,经报刊收藏者挖掘搜寻,才得以部分浮出水面。中国报业协会集报分会报纸藏品鉴定委员会9名成员之一的朱军华说,号外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收藏价值,许多号外都是文物级精品。像四川建川博物馆馆藏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号外,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经过专家们证实,1950年之前《新华日报》发行过的号外,除上文提到的,其他还有:《三国会议发表公报中美苏英签安全宣言》,1943年11月2日,《新华日报》号外;抗战胜利号外(正反两版),1945年8月19日,《新华日报》;《我军攻克张家口 消灭傅匪七个师》,1948年12月25日,太岳《新华日报》号外;《七七大游行午后出发》,1949年7月7日,《新华日报》号外;《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新华日报》号外。
朱军华告诉记者,日前,他又收获到一份品相完好的太岳《新华日报》号外。这份号外是1947年9月30日出版,标题为《推翻蒋介石万恶统治 全国反攻胜利展开》,文章正文第一句写道:“人民解放军全国性反攻今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