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最美人物】在田野上绽放青春光彩——记江苏省“最美大学毕业生”刘镕瑞
2021-08-09 06:5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莎沙  
1
听新闻

记者 张莎沙

29岁的刘镕瑞,是内蒙古萃英学校孩子们印象深刻的刘老师,是盱眙县管仲镇同事们眼中的“大管家”,也是芮圩村众多农户心中的贴心人……“我无比感谢当初下定决心‘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自己,没有这一路的历练,就没有今天的自己。”刘镕瑞说。

2015年,刚刚本科毕业的刘镕瑞,响应团中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萃英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他不仅承担着三、四年级共8个班的科学课教学任务,还兼任“政教处副主任”,每天照顾学生们的饮食起居。尽管授课兢兢业业,但刘镕瑞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当地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放假回家还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光在学校不能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作为支教团团长,刘镕瑞决定利用假期带领团队,赶在大雪封路之前深入牧区和山区家访。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路途崎岖遥远。在车上挨过颠簸的3小时后,刘镕瑞眼前是牧区深处的荒凉和贫困学子家庭的困难。面对支教老师的关怀询问,一位牧民母亲流下自责的泪水:“我们家经济条件困难,已经没有能力再供孩子读高中了。”这一切深深震撼着刘镕瑞:“我必须做些什么!”

“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支教时间做一些让孩子们终身难忘的事。”咬定目标,刘镕瑞带领团队积极开拓渠道、搭建平台,在一年时间里为困难学子筹集了10万余元爱心捐助,为30名特教中心的残疾儿童送去过冬的物资,解决了13名困难学子整个小学阶段的学杂费和生活费。他和团队还共同策划实施了“我在江苏有个家”大型爱心帮扶活动,6名萃英学校的同学住进了镇江的结对家庭,见识了和自己故乡不一样的世界。此外,结对家庭还承诺负担帮扶学生读大学前的全部费用。当刘镕瑞为期一年的支教结束时,江苏社会各界与萃英学校已建立结对帮扶13对。

“一年的支教生活让我感触很深,青年人不该去追求过高的物质生活,应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刘镕瑞说。研究生毕业后,他拒绝了央企抛来的橄榄枝、放弃了和妻子在大城市共筑爱巢的甜蜜生活,报名成为一名脱贫攻坚类选调生,来到盱眙县管仲镇党政办工作,同时任芮圩村党总支副书记,再次扎根农村沃土。

初到乡镇,刘镕瑞总在工作之余主动旁听各个条线的会议,每逢周末,他喜欢骑着“小电驴”进村入户、上门走访。

“管仲镇农副产品种类丰富、质量很高,但酒香也怕巷子深,线下销售渠道一旦萎缩,会对农户收入产生很大打击。”刘镕瑞说。去年受疫情影响,管仲镇的明星产品映霜红桃线下订单锐减,眼看着辛苦侍弄大半年的桃子就要烂在枝头,种植大户钱俊攻想到了经常上门走访的刘镕瑞。“映霜红桃品质高,我和同事们一起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推介产品信息、开放预订通道,结果成效非常好,桃子还没熟,就有了1000多公斤的订单。”刘镕瑞说。通过加快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金秋时节,刘镕瑞又帮助当地养蟹户销出螃蟹近千箱。

在同事眼中,刘镕瑞不仅是个有想法、敢实施的年轻人,还是位粗中有细的“大管家”。去年7月,淮河1号洪峰来势汹汹,管仲镇多处水位超过警戒线,抵御洪水成了头等大事。505名应急队员的分工、数十万元的物资转运、32台抢险机械和100余班应急车辆的调度,以及每小时就要报告一次的数据……每晚都值守在办公室的刘镕瑞让一切物资和人力的调度井然有序,成为大家口中靠谱的“大管家”。

夏日的管仲镇天朗气清,水田里白鹭翩跹、悠然觅食。“管仲镇是个很美的地方,我打算把妻子接过来,让她看看这片我奋斗的土地,她一定会爱上这里。”刘镕瑞期待地说。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