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核酸检测,您的结果是这样出炉的
2021-08-04 06:3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李 凯

从900多万份鼻咽拭子样本中,要把新冠病毒“揪”出来,就必须进行核酸检测。这个过程好比一场惊心动魄的“捉迷藏”游戏。

目前南京已形成每日七八十万份单管检测能力(以1:10混采,日检测能力达到700万份)。日前该市启动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如大海捞针般找出病毒感染者,划定风险源,尽快阻断疫情传播。从一份鼻咽拭子采样,到最后手机上的那份报告,中间经历了什么?昨天,本报记者跟随一支采样管的“足迹”,全程跟踪核酸采样、送检到实验室、报告出炉的过程,这是一场特别的“接力赛跑”。

【上午10:00】

居民完成核酸采样

8月3日上午10点,南京市玄武中专樱花路校区,前来做第四轮核酸检测采样的居民排起长队。这是玄武湖街道在辖区设置的多个核酸采样点之一,日均采样数量大约为1万人份左右。

在“老弱病残孕”采样台前,头发花白的吴先生被编入一个10人混采组,他掏出身份证,在红马甲志愿者帮助下,手机扫二维码登记,在微信小程序中录入身份证号码等个人资料信息。随后,一组10人逐个完成核酸采样,10份样本被装入一支采样管中。记者用手机拍摄下这支采样管上的条形码编号:10000378336007。

上午10:45,一辆封闭货车驶入校园,这是用来转运核酸样本的专用冷链运输车。车上下来两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物流专员。两人提着蓝色样本箱,直奔一间教室——采样管在这里归集,由专人看护。双方交接、酒精消毒、装箱,400支采样管被运到冷链车上。

“400支采样管就是4000人份,马上要运送到实验室检测。”来自广州的物流专员名叫李甲东,搭档赵建华来自山西太原。两周前,他们来到南京支援,每天忙碌10多个小时、奔波数百公里,大多数时间都在马不停蹄地转运。

当天,两个小时前,他们从青奥体育公园的气膜实验室出发,上一站是在玄武区另一个核酸采样点,收集了300支采样管。从这个采样点,到达位于江北新区的实验室,全程25公里,中途要穿过长江隧道。

又一场接力跑开始了。李甲东和赵建华必须尽快把7000人份的核酸样本送检。

【中午11:58】

采样管“入舱”

半小时后,冷链车到达青奥体育公园气膜实验室。此刻,全市多地的鼻咽拭子样本正源源不断地送来,在这里开启一趟全新的“旅程”。

记者经过登记、测温、消毒,穿戴好二级防护服、手套、头套、鞋套,进入体育馆内。宽阔空地上,18个半弧状“大棚”每3个一组,组成6个气膜实验室。一台消毒机器人来回走动喷雾消杀,空气中满是消毒液的味道,耳朵里听到的是空调空气压缩机运行的嗡嗡声。

“猎鹰号”气膜实验室人员调配总协调人陈丙一告诉记者,这个名为“猎鹰号”的移动方舱实验室,由广州实验室、国家呼吸中心、广州呼研院、金域医学等联合共建,于7月24日连夜搭建,26日凌晨开始投用。

记者看到,一组实验室其实由3个“大棚”并排相连而成,分别是试剂配制区、样本处理区、扩增区;每个区占地70平方米,分割为两个房间,分别是缓冲区和技术室。

打开第一道门,记者进入缓冲区,这是访问者被允许进入的最近区域。透过透明薄膜墙,15名全副武装的白色身影正在负压实验室内紧张忙碌着。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仪器设备。一人多高的专用生物安全柜,外观有点像银行ATM取款机。一排排的笔记本电脑,据介绍是用来做数据分析的。

中午11:58,记者跟踪的这批核酸样本被接收入舱。到达实验室标本接收区后,有专人将样本通过传递窗送到样本处理区,试剂准备区工作人员根据标本数量配置试剂,放冰箱冷藏备用。

“检测员拿到样本后,通过加样、核酸提取,然后传递到扩增区;1.5小时后完成扩增,随即由计算机分析曲线,得出分析结论,最后在系统上批准发布报告单。”二号舱舱长张淑正介绍,从样本进入实验室,最快4小时就能出结果。

“看起来简单,其实每一步操作都要小心翼翼,动作要轻,手法要柔。”他指着试管里的粉红色液体形象地介绍,“这是灭活性质的病毒保存液,作用是使其不会裂解,保持完整度。病毒被杀死后‘尸体’还在,里面的RNA可以指数倍复制,这样可疑的阳性样本就能识别出来。”

【下午3:41】

检测报告出炉

穿上二级防护服后几分钟,记者已经满身是汗,手套里都开始淌汗。而实验室里的白衣战士们,穿着密不透风的三级防护服,从早上开始,已经忙碌了四五个小时。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换防护服,他们尽量少喝水。直到下午一两点钟才出来吃午饭,顺便稍微休息片刻。

这里的检测人员、物流人员一共超过200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金域医学华东大区人力行政部总监王友坤介绍,该公司在南京已经形成“猎鹰号”移动检测车、“猎鹰号”气膜实验室、南京金域固定中心实验室等“三位一体”矩阵。公司从全国各中心实验室调派人员来宁,他们都是有着大规模检测经验的“老兵”,曾参与武汉、新疆、广州等地战疫。截至8月2日,“猎鹰号”气膜实验室已完成近50万管核酸样本检测。

检测实验室的硬件今非昔比,最新服役的自动化设备大大提升了检测能力和效率。

“猎鹰号”配备PCR(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仪、自动开盖加样机、全自动核酸提取、全自动点样等超400套检测相关设备,实现检测流程自动化、信息化。“以开盖为例,过去手工开盖操作,1版91个样本,开盖时间就要20分钟,现在机器开盖,20分钟可以完成3版。同样,全自动点样仪10秒钟就能完成1版的点样工作,而手工操作则需要15分钟。”王友坤介绍,6组气膜实验室总计日检测产能达18万管,如果按照10混1的采样方式,可帮助南京市一天内完成18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

正是在这种检测能力“加持”下,下午3:41,记者标记过的10000378336007编号样本的检验结果报告正式出炉。南京金域医学检验所出具的报告单显示:结果阴性。从居民采样完成到出结果,花了5小时41分钟。

下一步,这份报告单将与成千上万个检测结果一起,被反馈到南京市各区疾控部门,由工作人员“接棒”将数据上传到省大疫情网,大疫情网再匹配到个人健康码。居民随后在手机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健康码等平台上,能很快查询到检测结果。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