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吉 强
江苏调查总队9日发布的最新物价数据显示,6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虽较上月只扩大了0.1个百分点,但连续4个月走高。自去年11月罕见负增长探底后,近7个月江苏CPI已累计回升2.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1%,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一升一落”,江苏和全国CPI同比涨幅的差距由此扩大至1个百分点。
和上月相比,江苏总体物价水平微降0.1个百分点。不过,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六涨二降”,平抑CPI的还是食品——6月份全省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5%,抵消了非食品价格上涨0.2%对CPI的拉升影响。夏季是农副产品产能释放的季节,货足价稳是主旋律,6月份全省8种重要“菜篮子”食品价格环比“七降一涨”,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2%,虾蟹类价格下降6.5%,鲜果价格下降2.4%,鸡肉价格下降0.9%,牛肉价格下降0.7%,鲜菜和鸡蛋价格均下降0.1%。唯一例外的是淡水鱼价格,上涨4.8%,实现环比“三连涨”——此前的4、5月份已分别上涨16.5%、12.3%。
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压栏肥猪集中出栏、消费需求季节性偏弱,多重因素叠加影响致使猪肉价格大跌:9日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全省集贸市场最新监测数据,猪去骨后腿肉每斤15.25元,比鲫鱼便宜2.12元,而去年同期肉比鱼贵出近一倍。居民在“欢呼”猪肉消费“自由”的同时,又开始感叹“吃不起鱼”了。
农副产品生产易受天气、疫情、政策、周期性魔咒等干扰,价格“变脸”司空见惯。需要警醒的是,当前生猪价格已跌破养殖盈亏平衡线。从6月开始的第5周,全国生猪出场均价为16.29元/公斤,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全国生猪养殖头均亏损561元。当周生猪价格与饲料价格之比(猪料比)为5.01:1,而5:1是上月国家新确定的猪价过度下跌一级预警的临界点,根据新出台的猪肉市场保供稳价方案,中央和地方开始启动猪肉储备收储工作。
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6月份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1%和2.3%,由此带动江苏交通通信价格上涨0.3%。和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全省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七涨一降”,领涨的就是包含了成品油价在内的交通通信价格,上涨6.2%,其次是居住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2.3%。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较快上涨备受关注。6月份,江苏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0.4%。虽然同比涨幅继续创出近13年来新高,但涨势有所趋缓,涨幅仅扩大0.1个百分点,而3、4、5月份提升幅度分别达到2.3个、2.3个和1.8个百分点,这体现出近期国家出台的大宗商品保供稳价一系列政策正初步显效,市场供求关系趋于改善。
全球经济自疫情中逐渐恢复、货币流动性史诗级宽松、生产端与需求端恢复程度错位等因素,“成就”了本轮大宗商品的“牛市”,并由此推动通胀在全球范围抬头。不过,得益于我国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强大、供给充足、市场竞争充分,输入型通胀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仍在可控范围。无论是从自身历史数据坐标衡量,还是与“3%左右”的年度调控目标相对照,特别是相比于5月份美国CPI创下的5.2%涨幅新高,6月份江苏2.1%的CPI涨幅都应该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