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都水利枢纽,检阅水利建设历程和效益发挥情况,充分认可江苏人民治理淮河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兴水利除水害的峥嵘岁月,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是在我们党实事求是、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牺牲奉献、自律自强、坚定信念等优良传统哺育下取得的,也无不印证了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伟大生命力。展望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需要矢志不渝地发扬和光大党的优良传统,确保江苏水利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实事求是,既是思想路线,也是科学精神。百年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历史一再证明,实事求是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胜利前进。历史也一再证明,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必然深刻影响到党和国家的方方面面。总书记在视察江都水利枢纽时,了解到1960年前后,江都站三移其址,甚至是工程已经开工了,还停下来进行论证的情况后,十分赞许。如果当时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三移其址的奇迹就不可能发生。今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时赞叹道:“建设过程高质高效,运行也很顺利,体现了中国速度、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对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迈步新征程,国际国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水利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这就需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义无反顾地秉持科学家精神,这样才能保证水利事业科学发展。
艰苦奋斗,既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之要。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艰苦奋斗史,就是一部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苦难辉煌史。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壮大的。江苏水利系统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才孕育了“先治窝后治坡”的情怀、“泥巴裹着裤腿”的习性,也才成就了江苏水利的过往与今朝。也正是全省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创造了淮阴、盐城、南通、扬州等地数十个县119万民工用肩挑人扛车推,奋战80多个晴天,开挖成苏北灌溉总渠的奇迹。近年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决策部署,全省累计整改河湖问题3.8万个,拆除违法建筑858万平方米,清理非法占用河湖岸线2050千米,拆除非法码头800多个,洪泽湖和骆马湖全面禁采,长江腾退岸线60.3千米,实现了河湖面貌的转折性变化,这同样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果。迈步新征程,不管物质条件如何改观,科学技术如何进步,我们都必须牢记总书记“艰苦奋斗精神永远不能丢”的谆谆嘱托,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唱响新时代艰苦奋斗之歌,这样才能保证水利事业持续发展。
一心为民,既是初心使命,也是奋斗目标。百年党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水利是最直接的民生之一,事关人民福祉。江苏是“水特征”最显著的省份。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治水斗争:淮北地区“旱改水”,里下河地区“沤改旱”,沿海垦区“淋盐洗碱”,太湖地区“联圩并圩”,从此江苏人民旱涝无虞。面对2020年严峻复杂的汛情,我们谨遵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排备守避”防汛方针和“三个防止”工作要求,系统调度、周密部署,夺取了防汛抗洪斗争全面胜利,实现了有大洪水无大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视察时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迈步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决把人民装在心中,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一切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保证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作为关键,全力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全力推进南水北调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样才能保证水利事业正确发展。
(作者陈杰为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