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宿迁市主动顺应农民集中居住、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党建引领,走出了一条组织运行顺畅、群众心情舒畅、集体发展通畅的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新路子。
连续3年将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列为市委基层党建“书记项目”,针对单村改建、整村合并、多村融合、分离单建等不同形态,深入基层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察实情、出实招、解难题。
坚持“农房改善到哪里,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就跟进到哪里”,统筹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20家部门单位力量,围绕党组织优化、自治组织撤并、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等,制定操作规程和细则,推动组织、人员、职能有序衔接,理顺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实现从“物理合并”向“化学融合”转变。
针对新型农村社区覆盖范围广、服务人口多、公共支出大等情况,对90个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给予每村(社区)15万元资金补助,三年共拨付补助资金1350万元。
加强资金监管,明确用于社区党建活动和公益活动、服务困难党员群众和特殊群体等,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村级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
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大力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带领致富和社会治理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注重培养返乡兴村新村干到社区挑大梁、担重任。
村(社区)“两委”换届后,305名有“政治过硬新追求、强村富民新本领、懂农爱农新境界”的优秀人才,被选拔到新型农村社区工作,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80%。
“我生在宿迁,长在宿迁,对家乡充满感情,看到家乡面貌变化很大,也有发挥个人专长空间,就怀揣一颗真心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党委副书记赵跃说。
新型农村社区既不是城市社区的“翻版”,也不是农村农民的简单“位移”,而是重构农村生产生活形态和基层组织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宿迁推动社区党组织既承担起促进乡村振兴的重任,又履行好引领基层治理的职责。
“一开始,搬进了新家,但熟人变少了,和原来的生活习惯也不一样,总感觉有点不适应。”
“刚开始挺不适应的,好在有党员志愿者帮忙,有啥问题一个电话,他们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很热心!”……
“针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决定从组织体系建设入手,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把支部建进小区,把治理送到群众身边,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宿城区埠子镇蚕桑社区党委书记周炳均表示。
该社区推行网格化治理,创新“党建+e网百格”新型农村治理模式,实现党的组织有效嵌入、党的工作有效覆盖,较好破解了社区治理服务难题,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强化产业支撑,配套引进重大项目,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三来一加”等,带动一万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有事做、有收入。2020年,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平均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陈文卿 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