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新华时论:治理“全频段”,才能让城市低噪声
2021-06-28 06: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媛  
1
听新闻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度《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南京夜间声环境达标率92.7%,居此项排名第一,白天达标率达99%,排名第二。只见繁华不闻喧嚣,南京的好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

数据显示,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昼间总体达标率为92.8%,夜间为72.6%,简言之就是白天相对安静、晚上更易嘈杂。这与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是相符的:随着各地加大对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以往机器轰鸣的大范围噪声变少了、变小了;但人们对夜生活的追求,也产生了诸如商家揽客、娱乐场所、广场舞等噪声。才治理完老噪声,又出现新噪声,如此“收之桑榆,失之东隅”,令群众难说满意。从工业噪声到喧闹的生活噪声,噪声的音频波段较宽,营造“低噪声”城市同样也需要“全频段”治理。

江苏在“全频段”噪声治理上作出了努力。以南京为例,既有智慧工地+网格员的白天管噪体系,又有科学调配夜间渣土车等夜间减噪手段。南京不仅专注于治理噪声的直接来源,也在间接降噪的各项措施上苦下功夫,比如大量铺装低噪声沥青,有效减少了交通噪声;随处可见的绿化带、成熟的行道树,起到了良好的阻噪效果。在苏州,降噪治理用上了“黑科技”,智慧音响让声音在固定区域内传播,有效减少了广场舞噪声扰民。这些鲜活的例子都生动地说明,治理噪声绝不能仅仅对大型噪声来源眼睛盯着、嘴里念着、动手管着,也要如绣花般精心调研、精准施策、精细管理,处理好大与小、新与旧、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江苏的不少城市虽然在噪声治理上颇有成效,但仍有许多矛盾有待化解,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的好做法。一方面,是持续加强噪声治理的制度和体系建设。如深圳注重齐抓共管格局的建立,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发展与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部门的联合治理。如北京致力于健全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制定技术指标,控制新建的地铁、道路等交通设施对周边的噪声污染。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噪声防治的科技和产业。比如运用大数据系统,对城市噪声数据进行管理分析,科学制定防治措施和用地规划。同时,加大防噪降噪的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对相关产业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多维度支持,让企业和市场为噪声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事实上,噪声治理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环节,其“全频段”治理的思路也可应用到其它各个环保领域。比如入夏以来,厨余垃圾的臭味成为新的污染源,如何通过全方位治理解决这个新问题,让垃圾分类效果更好?又如,土壤修复是一项“花大钱”的工程,如何加强管理和技术投入,将修复的环节前置,减少后期投入?生态环境建设,只有全方位做细做实,才能为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交出高分答卷。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