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勇扛担当 推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21-05-26 08:3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马 薇  
1
听新闻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做好东向接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北向引领辐射锡常泰跨江发展、南向协同联动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西向推动湖湾一体发展“四篇文章”

●统筹推进区域协同、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区域市场、公共服务“六个一体化”

●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扛起无锡担当、作出无锡贡献

打造世界级产业链,新发展格局争当“枢纽”

本月,上海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举行周年庆活动,庆祝无锡基地一期项目全面达产、提前实现月投片4万片目标。上海华虹集团董事长张素心表示,感谢无锡市委、市政府对华虹无锡项目的关心和支持,感谢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华虹人的付出,共同树立了长三角合作发展的新典范。

华虹无锡项目是华虹集团走出上海、布局全国的第一个制造业项目,也是无锡主动对接上海龙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担纲力作。从签约、建设到竣工投产,华虹无锡项目仅用17个月就建成投片、36个月就实现月投片4万片目标,创造了同类项目建设的最快纪录。

无锡是很多国内产业循环的发起点和联结点,也是走向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和重要支点。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无锡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着力促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携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一条产业链(集群)、一名市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班负责人。去年,无锡围绕培育发展“16+4”重点产业集群,实施重点产业链(集群)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由市领导担任10条产业链链长,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循环畅通,促进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截至去年底,全市16个重点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达到350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4925.11亿元。其中规模超千亿元集群有8个,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3135亿元,规模占全省1/2、全国1/4;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1421亿元,规模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材)产业营业收入首破1000亿元大关;还有高端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一个个世界级产业链正在太湖之滨悄然崛起。

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之路,无锡矢志打造长三角产业创新枢纽。围绕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无锡实施450个市级重大产业项目,签约引进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195个,总投资7800亿元。其中超100亿元项目20个,成功引进华虹、海力士二工厂、中环、M8等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超250亿美元。

2020年,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7594.5亿元,占全省比重达到15%;工业开票销售达2.3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63.1%;规上工业企业达6241家,比2015年净增1180家,净增数全省最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4.9%,较2015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去年,无锡有1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6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18家企业入围中国服务业500强、2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围数均为江苏第一;新增上市公司16家,累计达162家,A股市值突破1.2万亿元大关,成为江苏首个A股总市值超万亿的城市。

打好“太湖牌”,勇当科创开路先锋

春末夏初,两场以科创为名的“未来大会”在太湖之滨荡起滚滚新潮。

4月22日,“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举行,无锡市委书记黄钦面向未来推介无锡:“链接产学研、嫁接医药养、对接政金企,大健康产业看无锡!”

5月19日,2021碳达峰碳中和无锡峰会开幕。无锡市市长杜小刚宣布:“打好四张王牌,建设‘零碳’城市,打造碳达峰‘无锡样板’!”

勇当长三角科技创新开路先锋,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无锡打出四张“太湖牌”。

第一张牌是“太湖湾科创带”。着眼“十四五”发展、放眼更长远,对标国家级新区和新发展理念实践示范区,无锡全面启动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去年11月在无锡举办的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锡常三市发布共建科创带倡议书。同年12月,科技部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支持环太湖科技创新带发展。

作为无锡举全市之力打造的“头号工程”,太湖湾科创带将以生态湖湾为纽带、科技创新为支撑、科产城人融合为动力,构建优化湖湾发展生态系统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与苏州、常州、湖州、嘉兴等环太湖城市联动,共同把环太湖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的“科创眼”。

第二张牌是“太湖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依托在锡国家科研院所,无锡深化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领航计划”,系统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去年正式揭牌的太湖实验室,由无锡联合中船集团702所建设,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室”,今年将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集成电路特色工艺与先进封装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无锡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纷纷落子太湖湾,为无锡实现重大创新突破、培育高端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是无锡打出的第三张太湖科创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无锡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两机”关键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承担深海空间站、航空发动机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通过“揭榜挂帅”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目前已面向全市创新型企业、高校院所征集500余项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需求,形成了全市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研发及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建议榜单,将安排约占25%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给予重点支持,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核心技术。

最后一张牌是“太湖人才计划”。近年来,无锡先后出台“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锡引惠才”12条、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等政策,着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人才发展高地。全市累计培育“太湖人才计划”项目349个,先后吸引17位诺奖得主来锡合作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超过18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4.05万。去年,无锡给予丁汉院士团队1亿元支持,在全省率先兑现“顶尖人才顶级支持”,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无比爱才、锡望您来”人才品牌愈发闪亮。

“无难事、悉心办”,发出招商护商最强音

从“一包三改”到“四千四万”,无锡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富、因改革开放而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锡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促进发展,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全国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省年度营商环境评价前列城市……一块块金字招牌的背后,是“无锡有点甜”的城市新IP。近年来,无锡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为目标,先后制定出台营商环境1.0版、2.0版、3.0版和4.0版方案,持续擦亮“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

“你交我办”,政务服务提速提效。聚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无锡推动企业办理事项减流程、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开办企业推行一件事全程网上办理,由6个办理环节压缩成2个办理环节,最快0.5个工作日内办结,一般工业企业厂房项目审批“最多30天”,水、气接入流程缩减至2个工作日,“非接触式”办税缴费业务办理占比达97%以上。

“你困我帮”,政策惠企用心用情。加大企业精准服务力度,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线上兑现”。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无锡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每年为企业减税降费超过200亿元,去年“减负”超过315亿元。

“你创我护”,市场法治亲清有道。回应企业反映的堵点问题,无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结合起来,减少对守法诚信企业的检查次数;针对企业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另一方面,无锡着力提升法治环境,推动多元解纷、提升司法效率和便利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切实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累计批准外资企业1.5万余家,每年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36亿美元以上;104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锡投资设立了209家企业,累计实际使用外资680亿美元;外资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超过1/3,涉外税收占全市30%,阿斯利康、SK海力士半导体、博世汽车等进入全市纳税前10强……无锡历来重视发展实业,无锡人血液中流淌着重工恤商、务实奋进、实业兴邦的工商基因。传承好、发扬好这种优良基因,无锡构建“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的招商护商工作体系,打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工作品牌,建立“招商护商专员制度”,发出招商护商最强音,打造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

去年,无锡出台《关于支持外资企业发展打造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的若干措施》,建立了一系列招商护商工作机制,为外资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去年疫情期间,无锡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前提下,千方百计落实签证、包机等事项,为外籍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返锡提供便利,对符合条件的来华复工复产外国人全面实施“快捷通道”,保障外企复工返岗。今年,以太湖湾科创带建设为契机,无锡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支持外企在锡设立研发机构,深化与本土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研发合作,建设高水平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或国际创新园区,携手打造开放创新的生态体系。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