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是事关我省乡村振兴的大事,全省已有超20万户农房得到改善。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3年改善30万户”任务、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眼下,省有关部门和苏北各地正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蹲点调研、问卷调查、“回头看”等方式,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围绕农民“急难愁盼”收集问题清单,纾解民忧民困,努力让农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蹲点调研纾解民之忧
“以前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有小菜地,住进新房希望也有种菜的地方。”淮安刘老庄镇友谊社区的王大爷说出了很多村民的期盼。
刘老庄镇人大主席刘冬梅说,该镇先后组织市、区、镇人大代表1500余人次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了解农民诉求,“想要小菜地”便是调研中倾听到的民声之一。该镇从尊重农民习惯出发,在条件允许的友谊社区和后河社区专门建了篱笆式菜园分给各户,解了村民无处种菜之忧。“目前,这两个社区正在交房阶段,老百姓分到小菜地都挺满意。”刘冬梅说,为满足更多住进新型农村社区村民的种菜需求,该镇正推进流转社区旁的十几亩土地,计划打造集体菜园,分给大家种菜。
“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淮安市主要领导及各地、各部门相关负责人都深入基层蹲点调研,细致收集梳理群众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淮安市农房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淮安坚持以项目化、实体化方式推进农房改善,不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中明确列出了“实施100个以上农房改善项目”等内容,还精心编制了《2021-2022年全市农房改善项目实施手册》,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
“我们持续深化落实蹲点指导、第三方技术巡查、对口跟踪‘三位一体’机制,并结合明察暗访等手段,深入基层了解民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省住建厅村镇处副处长刘涛说,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之初,便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结合民意持续完善相关设计指引和考核标准。目前发现的诉求基本都已纳入考量,会持续督促各地常态化开展全覆盖督查、全过程指导,及时查纠问题,指导整改落实,建设高品质农房。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省住建厅还将与其他部门形成合力,推动农房改善项目建设的同时,谋划好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等,确保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问卷调查广收民之盼
燃气能不能进新型农村社区?农村老人多,能否建日间照料中心?搬进新房,怎么就业?……日前,各地在调研中,收集到很多农民诉求。
盐城市农房办工作人员吴海涛说,盐城在238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展农房改善群众满意度调查,听取群众对户型设计、公共设施、社区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15108份调查问卷、80多个不同调查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后,发现总体满意率达95.8%。围绕群众关切事项,盐城制定了《农房改善2.0版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眼下正推进15个2.0版项目建设。他举例说,“大家关心的日间照料中心,在2.0版的项目中都将推进配置。此外,盐城正推进通过分布式燃气站的方式,让农民用上燃气,生活更便捷。”
在徐州新沂市,镇村干部携带调查问卷、安置房效果图和户型图、自愿搬迁补偿协议等,入户了解农民期盼,开展政策宣讲,确保搬迁补偿和安置价格、安置项目和户型、安置流程等“三个讲清楚”。
实现家门口就业,是农民的重要诉求,也是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的重要一环。在盐城市盐都区三官村新型农村社区,眼下已依托毗邻景区的优势,建成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水乡美食等于一体的三官农庄,为本地农民提供了餐饮、保安、清洁等10余类2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从现状看,老百姓希望家门口有好产业的呼声挺高。不过苏北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的壮大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省农业农村厅发展规划处科长江宇飞说,为做好苏北农房配套产业建设,我省一方面要求各地启动实施的农房改善项目向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布局,比如靠近园区、景区等。另一方面,要求已有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1-2个规模产业项目。省农业农村厅通过清单管理、按月调度方式,动态掌握苏北各地配套产业建设情况,促进产业发展壮大,上个月还在徐州沛县召开调研会对做好产业配套工作再做强调。目前,全省已在苏北新型农村社区周边配套了1000多个产业项目。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会同有关单位,采取规划引领、政策推动、项目资金倾斜等方式持续推进农房配套产业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
“回头看”补缺漏提品质
“为践行农房改善为民初心,宿迁市农房办深入基层、直插一线,对已竣工的145个农房改善项目逐个‘回头看’。”宿迁市农房办有关负责人说,“回头看”中,他们一看规划设计是否落地,二看设施配套是否齐全。从“五通八有十到位”以及快递物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网络覆盖、天然气进社区等方面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项目功能,提高已入住群众的生活品质。此外,竣工项目是否及时移交给管养单位,新型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物业管理是否建立、功能是否正常发挥等也是重点查看内容。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我们对查出的问题逐个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计划、整改责任人,确保及时高效整改到位。‘回头看’活动开展以来,已排查出问题64个,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我们制定了整改措施100条,已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25个。”该负责人举例说,在对宿迁市泗阳县卢集镇周岗嘴新型农村社区排查时,发现由于此社区启动较早,在设计施工过程中未考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布置,宿迁市农房办迅速现场交办,县区即时完善提升,通过优化停车位布置,设置了4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方便了入住群众的生活。
三分建,七分管。干净整洁的新型农村社区如何落实长效管理、永葆“新颜”,也是很多村民关心的问题。连云港市农房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连云港在苏北五市首创开发农房项目管理软件,实时进行线上监管。项目推进中,坚持建管并重,探索创新网格化党建等工作机制,管好用好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并通过“村支两委+物业公司”等模式处理好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环境管理问题,逐步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目前该市已实施农房改善项目百余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4万余户,在6月底前,连云港将确保完成省下达的3年改善4.5万户目标任务。(本报记者 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