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数字化转型究竟“怎样转”“转向哪”?长三角这个大会值得关注
2021-03-27 22:2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长三角”。一年多来,长三角各地围绕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前瞻布局、高位规划,共同抢占这条全球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新发展阶段,数字化转型究竟“怎样转”“转向哪”?又该如何加速打造数字长三角,共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3月24日—25日,2021长三角数字化转型大会在苏州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政、企、学各界嘉宾就此展开讨论。

趋势:制造向网络化延伸、企业向软件化演进

“两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眼下,两化融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会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两化融合推进处处长冯伟对两化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解析——国外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我国是在工业化未完成情况下迎来信息化发展的浪潮,注定了两化融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融合发展本质就是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变革和模式创新。”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多点突破、方兴未艾,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新基建”集中爆发,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核心特征,也是应对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冲劳动力,土地这些资本上升带来的挑战,使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来改变产业转移的规律,更好应对我国所面临的‘双向挤压’的挑战。”冯伟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出现两个明显趋势——一方面从研发设计到供应、生产、服务等每个环节都在向网络化延伸;另一方面从企业形态来看在向软件化、平台化演进,在软件支撑下,全链条、全维度的数字化正重新定义制造业。

趋势已明,那么该如何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去年6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成为新时期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战略顶层设计,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

中信联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剑认为,新时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方面——本质是一场信息技术引发系统性革命;根本任务是价值重构,不是业务优化;路径是能力建设;最重要的要素是数据。一言以蔽之,就是“推动过去以物质经济为代表的规模经济发展范式和逻辑,转向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范围经济发展基本模式。”比如在上海建“超级工厂”的特斯拉,改变了过去自动化时代生产一台车的基本逻辑,已然是生产一台智能终端的典型模式,这样的企业在未来才更有竞争力。

难点:从单点突进到整体推进,转型需求差异大

尽管数字化转型已成共识,但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很多。有的企业没有意愿,有的没有能力,还有的则不懂怎么做。各个行业、各种产品,不同的制造门类对信息化要求也差异巨大。

“制造业数字化是刚需,近年来企业诉求已有很大变化。”南京文思海辉是国内领先的IT服务企业,公司副总裁夏菁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最时髦”的诉求是部署一套新的ERP系统或财务系统,帮助公司摆脱纯纸质操作。而现在则要思考怎样打破“数据孤岛”。

“数字化转型,100家企业有100种做法,最重要的是思考好转型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来自浙江长兴的国内最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天能集团首席信息官宋锐总结说,过往信息化改造是以企业流程为核心,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以企业愿景为中心,要思考如何与正在进行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具体融合。

“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化工厂等已成为现阶段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并从前期单点突破进入到整体规模化推进的阶段。”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张绍华认为,这一过程对工业企业而言既能够通过“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应用驱动智能化转型,也面临着“水土不服”“野蛮生长”的风险。因此,数字化改造应以企业自身诉求为主体,由政府创造环境搭建相关政策体系,行业起到技术支撑等服务功能,各司其职推动整个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转型是需要时间的。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制造业新生态,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面对一系列转型问题,冯伟直言要有“耐心”,互联网从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至今已有27年,仍存在发展“梗阻”。而提出打造更为复杂的工业互联网不过几年时间,只有持之以恒把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才能真正取得效果。

未来:掌握“密钥”,精准对接“数字长三角”

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打造智能驾驶示范应用场景,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3月24日的大会开幕式上,苏州市相城区发布了“100+数字场景机会清单”。

如今,坐拥千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的相城,尽管已成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匹“黑马”,但与精准对接“数字长三角”、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区”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苏州市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明白,不仅要有“雄心”,更要构建起与之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为此,当地建立一批专业研究机构、一批国资公司、一批产业联合会联盟、一批专项产业发展基金等“八个一”推进机制,争取为数字经济产业“撑出一片天”。

更进一步的全面转型离不开更多方面助力。前不久,发轫于宁波的蓝卓supOS国家级双跨互联网平台入驻苏州。蓝卓创始人褚健对这个选择充满了期待:“苏锡常是‘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经济发达,优势就在于工业。我们的目标是整合当地的服务商及生态资源,立足苏州,辐射长三角,更好地服务于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眼下,长三角无论是两化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指标,承担的重点项目都在全国1/3以上。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集聚数字经济“基因”的长三角,没有其他余地,必须“先行一步”。《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苏州位列长三角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第一名。“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工业制造业转型,更是整个社会生活的转型。”苏州市副市长杨知评分管当地数字政府建设,他认为,数字化转型的“密钥”终究在于良好的政府服务。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作为大会期间“重头戏”,长三角工业互联网联合会揭牌。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胡学同感叹,未来,类似这样的合作机构、平台、机制必将越来越多。江苏“十四五”期间也将坚持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实施推进融合发展技术能力提升行动等四大行动,筑牢“数字基座”。

随着长三角各地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一个令人期待的“数字长三角”正向我们走来。

记者 付奇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