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召开——进入深水区,破壁攻坚正当时
2021-03-20 06: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记者 李睿哲 陈澄

“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今年年底前将完成三年改革总任务量的70%以上,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在3月19日召开的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上,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徐郭平直言,今年将是决定2020-2022年新一轮全省国企改革成效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务必在夯实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责任感、紧迫感,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对于国资大省江苏而言,国资国企改革已行至“深水区”。处在前后两个“三年行动”承上启下的关节处,更需厘清当前国企改革“为何改”“如何改”以及“怎样保障改到位”。

“突出短板”“薄弱环节”仍然存在

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动力源。19日召开的会议上明确指出,从国企的重要地位看,深化国企改革是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紧迫要求。

具体到我省而言,回看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国资国企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

全省国有资本实力和企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32.7亿元,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65%、44%;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优化,省级层面相继组建省港口集团、省铁路集团、东部机场集团、省环保集团、省联合征信公司、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等企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省属企业已成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运营和地方能源、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全省“走出去”发展的排头兵;

国企改革发展的步伐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一批江苏国企已跻身国内同行业第一方阵,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但亟待解决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仍然存在——

“我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虽然达到约18万亿元,国有资产的分布还不够合理。”徐郭平说,当前,处于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国有资产占比较大,而处于工业行业的企业资产占比较小,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企业资产占比更少,“这与我省作为工业大省、制造业强省的地位不相匹配,国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力、控制力有待提升。”

对国有经济优化布局的呼唤,不仅表现在行业上,国资系统内,眼下我省同样缺少资本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平台、大集团;科技创新能力仍显不足、产业链控制力相对较弱;资本运作和业态创新能力有所不足,市场主体活力尚未充分激发。

“破除影响和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就需要改革。”徐郭平表示,而目标,就是在解决国企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率”上下功夫,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放大国资带动力。

系统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结构、动力、效率,一直是国企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的“三年行动方案”中,破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展难题的动力,何处寻?

会上,2020-2022年全省国企改革的系统性任务逐一明确:

——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突出抓好进一步完善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落实董事会职权、公司制改革全面收官;

——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国企混改“三因三宜三不”原则,把准混改方向,优化混改企业股权结构,通过混改深度转换经营机制,也切实加强混改企业党的建设;

——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我省国资系统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科学的薪酬分配为导向不断激发员工干事创业动力,以多种中长期激励为手段加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顺应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过渡,把握好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不断深化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持续推动我省国资系统“双百企业”改革再提速、“科改示范企业”改革再提质,同时在省市国企中选择一批子企业,全面参照“科改示范企业”做法实施综合改革,发挥改革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而要实现上述改革目标,便离不开在企业规范治理和激发活力上寻求突破。

“国有企业若想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要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重点把握好清单管理、授权放权、有效监管等方面。”徐郭平介绍,目前省国资委放权力度较大,仅保留15项审批事项,精简幅度达到65%,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对子企业的授权和企业董事会向经理层的授权等,则是下一步重点,“确保到2022年国企重要子企业在实现董事会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的各项权利。”

授权是激发活力的关键,授权的另一端是接权。在此过程中,人对于推动改革的作用不可小觑。记者采访获悉,为打开国企管理新局面,深入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和通过实施混改、推动上市等方式建立形成有效倒逼机制的思路,已成为不少省属企业掌门人的共识。“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组织架构,才能在‘深水区’的水面下激发出更大的潜力,进而为国有经济长足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位企业负责人会场表示。

同向发力共推“保落实”

任务繁重的改革工作,自去年起便逐步展开。虽然行动方案布置的任务跨度长达3年,但“刻不容缓”却是眼下改革状态的真实写照。

“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要求,今年年底前将完成三年总任务量的70%以上。”对此,徐郭平表示,在我省2021年度国企改革工作要点中已作相应安排,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督促落实”,按时序进度完成各项任务,“但需高度重视的是,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任务的工作进展,实施量化评估,并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半年评估一次。”

徐郭平告诉记者,从评估办法看,此次标准设置得比较高,“必须加倍努力工作,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身为国资大省的江苏,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除来自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传递的压力”,保障和督促改革任务落实,还离不开省级层面自加压力。鉴于此,强有力的改革支撑和保障体系如何构筑?

会上明确释放出三个信号——

一手抓督查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积极推动把方案落实情况纳入督查、巡视、巡查范围,一手抓考核评估机制的优化升级,强化考核刚性约束,抓紧建立在线督办系统,对三年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数据归集、定期汇总、实施督办。此外,为抓落实,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也已制定,“努力实现省各部门、各设区市、各省属企业同向发力、共推改革的良好局面。”徐郭平说。

在主导新一轮改革考核的指挥棒加速成型的同时,强化企业家责任感,也成为保落实的重要一环。会议现场,“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要求再次被提及,“国企负责人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掌舵手,要弘扬企业家精神,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攻坚精神,扛起搞好国有企业、壮大国有经济的使命。”会议如是指出。

有了目标和路径,成功与否就看执行。

南京市常务副市长杨学鹏表示,将以决战的心态抓好新发展阶段国资国企改革,“到2022年末,1/3的市属集团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1-2家集团入选国内500强。”苏州市副市长吴晓东说,下阶段苏州将努力在国企改革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国企活力和效率。江苏交控党委书记、董事长蔡任杰介绍,将通过推进机制、管理、技术变革,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探索多路径股权整合、多维度资源整合、多形态金融整合,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华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伟已将目光瞄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他直言,将抓住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持续完善公司国际业务战略布局,不断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努力提升业务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水准。南京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国庆信心满满,“我们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推进改革工作再深入、改革范围再扩大、改革效果再提升”。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