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近百年前,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2021-03-18 21: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百年前,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多数出身于富裕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不乏“留过洋”的博士。他们本可以安享现实的利益、过着安逸的人生,但却集体选择了一条艰险而通往光明之路,牺牲时平均年龄不足30岁。

为什么?这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

3月13日,江苏大剧院音乐厅里,一场大型原创交响组歌的演出给出了答案,它的名字叫《雨花台——信仰的力量》。当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人格力量与真理力量结合,在雨花英烈们短暂的一生中,支撑他们矢志不渝、舍生取义的,就是一种信仰的力量。

“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种信仰历久弥新,创造了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的人间奇迹;这种力量历久弥坚,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又如火炬灯塔般照亮行进中的伟大新征程。

他们,用满腔热血镌刻“红色丰碑”

“我们想要追寻的是:他们(雨花英烈)当初的选择,会与今天的年轻人产生怎样的‘共情’。”3月16日,湖南卫视《闪光的记忆》栏目组不远千里,奔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节目总导演王宣雅在开场发出追问。

答案,就“藏”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里。

“永远的(地)别了,祝你们早日成功。未来的世界终归是我们的!”展厅里,一本蓝色笔记本的泛黄纸张上,记录了这样一行字。日记的作者是贺瑞麟,曾任共青团南京市委书记,在19岁的花样年华慨然赴死。日记中,贺瑞麟烈士记录下了临刑前一周的心路历程。文中还有一幅简笔画——一个五角星中写着“雨花台”三字,表示已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

纪念馆庄严静穆,无声讲述着当初那群少年惊心动魄的故事——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这是曾任中共中央委员、牺牲时年仅36岁的恽代英的“绝命诗”。

“灯蛾扑火似无成,是是非非评不清。我说灯蛾死可贵,粉身碎骨向光明。”这句白话诗出自一名中学生之手。雨花英烈李得钊,用直白坚毅的字句,抒发追求真理和光明的炽热情怀。

“同志们,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最后的胜利终是属于我们的!”在就义前的两天,邓中夏给党组织留下了最后一封信。

……

“90后”刘志亮,2018年硕士毕业后选择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做一名研究员。在史料整理和讲解交流的过程中,他感觉自己和当时的同龄人,进行了一次次触及心灵的“精神对话”。“和我原先想象的不一样——他们并不是‘活不下去闹革命’,而是把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刘志亮说。

历史不会忘记,雨花英烈中年龄最小的袁咨桐只有16岁。他的大哥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只要他愿意写自首悔过书,并声明与共产党永远脱离关系,就可以被释放,可袁咨桐即使双腿被撬断、双臂被吊脱臼,也毫不动摇,直至被敌人卑鄙地改大年龄处以极刑。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惊涛骇浪里,这群少年视死如归。他们和千千万万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一样,毅然抛弃安稳生活,决然用鲜血和生命换取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如许包野牺牲前的留言:“你我失去一人之生命,或许可以将新中国的诞生提前一个小时;万千同仁牺牲生命,则理想之国近在咫尺。”

巍巍雨花台,英雄纪念碑。雨花英烈们以满腔热血和花样年华,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长卷上镌刻一座红色丰碑。

他们,用初心使命传递“精神火炬”

“信仰”就像火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雨花台烈士陵园就是“精神火炬”的守护者、传递人。

“情眷眷,唯将不息斗争,兼人劳作,鞠躬尽瘁,尝(偿)汝遗愿。”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展厅里,这段情真意切的话语镌刻在一张已然模糊的黑白照片旁。照片中的女子眉目清秀、婉约优雅,每每引得参观者驻足默视、泪盈于睫。

照片的主人公,是“雨花十六巾帼”之一的白丁香烈士。这位美丽女子与爱人阿乐一同走上革命道路,在新婚5个月的时候,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于1932年12月3日在雨花台被秘密枪决,当时她已怀有3个月的身孕。白丁香牺牲后,她的丈夫悲痛欲绝,就此写下“情眷眷”的誓言。2011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为陈列馆改造启动大规模史料征集,工作人员赴全国各地,几番追寻,终于在阿乐姐姐家的墙缝里找到了一张白丁香坐在钢琴前的留影。这张珍贵照片,成为她留给后世的唯一纪念。

“在雨花台,每一张照片、每一份手稿、每一件实物,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雨花英烈研究院院长向媛华说。2016年开始,寻访人员奔赴北京、上海、云南、贵州等近20个省区市,寻访了约60余位雨花英烈亲属,进行抢救性的口述史采集,挖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故事。2019年10月,雨花台首次开展境外史料征集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前往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查找挖掘雨花英烈在当地工作、学习时期的珍贵史料。

一份份新史料,让英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一场场社教活动,让英烈的“精神火炬”照得更亮更远。

饱含理想信念的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便是以恽代英、冷少农、郭凤韶、曹顺标等雨花英烈故事为原型进行的创作。2015年9月开始,这部话剧在全国巡回演出,感动亿万观众。《初心永恒》《雨花英烈史料丛书》等系列书籍编研出版,中国共产党人和先进分子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精神跃然纸上。

通过书信形式和雨花英烈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推出“追寻梦想、励志人生”雨花台微故事再现英烈事迹,面向全省中小学生征文开展“青春对话”,组织“新婚夫妇向烈士献花”活动,激励人们珍惜幸福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从线上到线下,一场场创意活动、一次次精神洗礼,雨花英烈的精神火炬愈燃愈亮、越照越远。

“雨花英烈的故事是用信仰解读党史的生动教材,雨花英烈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杨永清说,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我们的初心使命”。

他们,用力学笃行激发信仰的力量

“我最大的变化,是从一名讲解志愿者到现在红色文化传承者及传播者的身份转变。”2016年加入“小雨滴”志愿服务队南农分队的李歆说。

“小雨滴”是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成立的一支雨花台志愿讲解队。如今,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已与9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壮大到包括高校师生、烈士亲属、共建单位代表等4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2万多小时。去年7月,“小雨滴”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宣传推广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跻身全国一流志愿服务品牌。

“雨滴”虽小,聚水能成渠。“信仰”如炬,激励人们步履坚定、奋力向前。2019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南京市雨花台区打开“家门口”的精神宝库,发挥雨花英烈价值引领功能,率先在区级机关启动“英雄支部”创建活动。

“孙津川支部”“吕惠生支部”“罗登贤支部”等一批以雨花英烈光辉名字冠名的“英雄支部”不断涌现。哪里要攻坚,支部就建在哪里;越是艰难险重,越有“英雄”挺身而出。“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雨花台区委领导在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会议上说,作为雨花英烈精神的诞生地、纪念地,大家要学习革命先辈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革命意志、铁一般的斗争精神,汇聚起“起航新征程、建设新雨花”的磅礴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月16日上午,“弘扬雨花英烈精神、辉煌百年红色接力”主题宣传授旗仪式,在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举行。从百年奋斗历程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江苏省委党史工办原副主任赵一心感慨: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一份“取之不尽”的力量。

文字 王世停 鹿琳 见习记者 周敏

视频 邓宇轩 周娴

标签: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