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代表委员聚焦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强链,既要规模优势又要质量提升
2021-01-29 06: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付奇 陈月飞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1年工作重点时,明确提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代表委员们认为,“十四五”时期,产业基底深厚的江苏进入强化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的“攻坚期”“突破期”,既要规模优势又要质量提升成为必然方向。

首提“链主”,

以龙头带动全链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和具有行业主导力的‘链主’企业。”省人大代表、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灿放激动地说,从事装备制造业多年,他们有信心做好“链主”企业。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产业规模和配套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有较强韧性但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等问题,一些基础产品和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风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些,是江苏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去年底,我省印发“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促进特高压设备、起重机、车联网等10条产业链实现卓越提升。

培植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充分吸引带动上下游企业,是实现全链升级的有效途径。省人大代表,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民说,在徐州当地,工程机械产业既有为主机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也有一批为生产企业服务的服务型制造企业,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自主配套能力,正是徐州工程机械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产业链升级,不仅要“强链”,还要有的放矢“补链”。省政协委员、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丹薇介绍,为在产业基础和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公司牵头组建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采取“联盟+中心”的形式,吸纳11个产业链上下游股东、近千家联盟成员参与,两年来申请400余项专利,率先攻克车电融合、电网融合等跨领域技术难题,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

因地制宜,

打好“两化”攻坚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各地该如何打好这场“两化”攻坚战?

年初,宜兴发布环保产业、电线电缆产业两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打造世界一流电线电缆智造基地、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目标定位。省人大代表、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说,推进高质量发展,宜兴要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两个体系”,以产业质态的全面提升,推动宜兴发展跨越赶超。

产业转型升级没有“固定答案”,选择培育壮大哪一条产业链,必须立足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优化沿江沿海、苏南苏中苏北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促进各地差异发展、特色发展、协同发展。省人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委书记薛盛堂说,大丰是全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盐城沿海开放的主阵地,发挥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打造江苏沿海中部最具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带符合当地实际。

产业转型升级从来都是开放式的,不可能以一地之力“关门升级”。“宿迁将以产业培育为聚焦点,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省人大代表、宿迁市工信局局长王瑞介绍,为全面融入省产业培育体系,该市将加强20条细分产业链与省50条重点产业链融合对接,争取将本地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纳入省级布局,争取省级项目资金等支持。同时,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力争融入“双循环”通道。

产业集群,是当代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从发挥“规模效应”到实现“质量提升”,必须打出集群品牌。“我省纺织产业总量35年来稳居全国之首,纺织业要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向‘高端纺织’发力。”省政协委员、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认为,无锡、南通、苏州、常州等地都拥有百年纺织基因,产业基础扎实,政府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集聚各方优质资源,打造世界级江苏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创建更多具有世界影响力、领导力的纺织名牌,实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

竞逐数字经济“赛道”,

“卡位”未来产业

眼下,尽管我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抢位占位相对迟缓,整体发展还滞后于国内先进地区。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数据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要素,发展数字经济正当时。”省人大代表、南通市三峰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汤文峰表示,要通过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的宏观框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科学监管机制,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数字新基建成为突破口。“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5G新基建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加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省政协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顾汉德建议,加快部署5G网络建设,组织5G关键技术攻关,在通信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发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与国产化替代;加强运营商、设备厂商与工业企业跨界合作,丰富5G应用场景,探索明晰的5G融合应用商业模式。

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工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我省将实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50条重点产业链,在每条产业链布局建设1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省政协委员、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认为,当下仍需着力解决企业“不敢用”“不会用”“用不起”难题,同时,通过提升工业互联网能级,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放眼更大范围,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区域竞合阶段。“我们将更加主动对接上海、融入上海,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全力拼抢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加大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平台及关键人才的引进和布局,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李铭说。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