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救助领域,如何打通堵点,让困难群众求助更便捷?江苏各地“简”程序、 “快”响应,“暖”服务,通过推行“温情社会救助”改革,以有温度的制度措施,纾解民生急难,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困难群众“一户不少、一个不落”。
家住南京高淳漕塘村的高梅英,家里主要靠老伴姜同伟打工维持生活。前不久姜同伟因患食道癌住院治疗,正当高梅英一筹莫展之际,社区网格员主动上门确认情况,帮她办理了低保,发放临时救助金。
南京市民高梅英说:“我又不识字又不懂政策, 村里主动帮我们办,解决了我们的困难。”
南京高淳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汪建平说:“我们及时推送预警信息给街道,街道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及时向她家宣传政策,帮助办理了低保,基本保障他们家的生活。”
救助如此及时,得益于南京建立的高风险家庭数据库。依托人社、卫健等14个部门,南京把31类人群30余万人纳入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排查预警和网格员入户核查等方式,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一旦在库人员发生大病支出、意外事件造成经济来源中断等情形,系统将触发平台预警,从而“主动发现”救助对象,堵住了救助漏洞。
南京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徐贻珠说:“我们充分运用大数据,打破传统的救助工作模式,积极破解社会救助,审核办理难主动发现难,全力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的改革。”
2019年,江苏坚持问题导向,推出了以“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构建弱有所扶大救助体系等为重点的7项温情救助改革举措,让救助更有“温度”。淮安市民蔡汉进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又长期患病生活困难。他想申请低保又怕程序太多跑不下来。当地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告知,只要提交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即可申请。
淮安淮阴区古清口街道干庄村村民蔡汉进说:“没想到一张身份证和一张授权委托,就把我们所有的事情办好了。”
淮安市淮阴区民政局副局长张家宏说:“通过政府信息平台查询,取消提供材料证明,让困难群众少跑腿、不跑腿。以前困难群众求助,申请什么我们就批什么,现在综合评估,只要符合政策条件的,该享受的政策一个不漏。”
为进一步编密织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2020年12月,凝聚了温情救助改革实践经验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在完善救助制度体系、夯实基本生活救助等方面进行细化和拓展,力争到2021年底,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
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着力构建大救助的工作格局,加快推进社会救助智慧化,使社会救助工作的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章斌炜 赵凌翔 供片台/盐城台 江阴台 淮安台 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