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无锡:昂首挺进在现代化建设最前沿
2021-01-01 07:12: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海澜之家”的智能化仓库里,每件衣服能自己“走”去对应门店的包装箱里;在“5G+物联网”葡萄园,用手机就能操控浇水施肥,种葡萄像玩网上种菜游戏一样方便;汽车不仅可以实现车与车的互联,还能识别交通信号灯,甚至与城市中的其他基础设施进行“互动”……2020年12月19日,在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展示馆,记者实地感受了物联网的“神奇魔力”。

从数年前的一个概念,到如今“世界物联网发展看无锡”,物联网产业的“飞跃”见证了无锡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脚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对标省委提出的 “要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的新发展要求,无锡正在努力探索新路径、推进新实践,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昂首挺进在现代化建设最前沿。

产业起舞,挺起实体经济“脊梁”

在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几名工程师正在调试圆柱形锂电池卷绕机,这个由上万个复杂零部件组成的锂电池生产设备,将为特斯拉生产汽车电池。

有着“锂电池装备之王”称号的先导智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智能装备制造商,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公司董事长王燕清介绍,目前先导在锂电池制造装备、光伏制造装备、电容器制造装备等领域打破了日韩装备的垄断地位,与松下、索尼、三星、LG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20%。更令人惊喜的是,2020年企业逆势上涨,上半年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80%。

异军突起的先导,是无锡产业强市向实处做、向深处走、向高处攀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无锡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纵深仗,全力打响高端“产业牌”,预计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36%和4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5个产业集群主营收入超千亿元。

四个“全省第一”,最能说明无锡产业基础的深厚底蕴与硬核实力:在2020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无锡企业入围数量均列江苏首位。

深耕实体,也给无锡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2020年,资本市场“无锡板块”光芒闪耀。无锡新增上市企业16家,上市企业数累计达162家,A股总市值突破1.2万亿元大关,超过2019年1.18万亿元的GDP,是全省首个A股总市值超万亿且跑赢GDP的城市。其中,无锡7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数量位居全国第六。

产业奋进,背后有一个指标为这股劲头默默努力。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中,无锡一举夺下全省第一。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大连派思公司与无锡当地政府签署协议,在惠山区投资10亿元建厂生产燃气轮机。企业交了土地款,第二天,政府就送来了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许可证。“办事不是企业找政府,而是政府催着、帮着企业办。”对于这样的效率,无锡欧谱纳燃气轮机科技有限公司的范子新不禁感慨。从“无难事,悉心办”,到“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无锡在关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创新赋能,澎湃高质量发展动力

一个剃须刀大小的手柄,涂抹超声耦合胶之后,可以在甲状腺、心脏、腹部等全身体外多个部位游走,影像实时传输到PAD或者手机APP上,是否有回声异常,立等可见……在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莫若理展示了旗下新产品SonoEye掌上超声系列如何“透视”我们的身体。

掌上超声设备以小巧为特点,但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得益于10余年的研究经历和足够的高端技术积累,祥生掌上超声在保证功耗最低、体积最小的情况下,实现了优异的图像质量。”莫若理说。目前,祥生掌上超声拥有10余项授权专利,获得了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公司在国际上已在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超声设备,成为全球超声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主要制造商之一。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无锡,对于创新,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GDP跨过万亿大关,土地开发强度和环境容量接近“天花板”,当好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无锡尤其需要“从0到1”的突破。

打造“最强引擎”,无锡举全市之力打造“头号工程”——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在这条长约108公里、面积500平方公里的湖湾,集聚了全市90%的省部级科研院所、90%以上的生态旅游资源、60%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70%的高层次人才、34.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加上较为雄厚的产业实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非常优越的自然环境、日益完善的城市配套,使得湾区成为打造“科创走廊”的佳绝之地。

这是无锡抛向未来的一个“千钧之锚”,承载着一座城市的雄心与梦想。无锡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无锡已启动“三大行动”来推动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创新企业倍增计划”提出,到2025年,太湖湾科创带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力争翻两番,达到4000家;“重大基础设施领航计划”将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太湖之光科技攻关计划”每年将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征集、攻克一些“卡脖子”技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2020年11月底,无锡荣膺“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成绩背后,离不开高质量的政策吸引和城市本身的魅力。自2016年出台“太湖人才计划”起,无锡逐年优化升级,2019年系统推出实施办法9个,2020年相继出台“锡引惠才”12条、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等政策,保持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竞争力。人才汇聚而来的全球创新因子,成为赋能无锡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至上,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与这座城市经济实力同步“生长”的,还有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始终闪耀在无锡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上。

以人民为中心,无锡深度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PM2.5平均浓度31.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达到7年来最好水平;市区41条黑臭水体全面“消劣”,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提升幅度全省最大;太湖无锡水域连续13年实现安全度夏……岁末年初,无锡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生态答卷”。为了营造宜居环境,2020年无锡新增绿地250公顷,每个区都至少新建了1个2—5公顷规模的社区公园和2个城市游园。

以人民为中心,无锡直面老百姓最关注最急迫的民生痛点,对住房、教育、医疗、出行等“老大难”问题一一“开刀”。对于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来说,物业管理常令人头疼。可这一切,在几个月前有了改观。走进学前街88号,小区的杂草、垃圾、多年未清理的广告牌、无人认领的废旧物品等都被物业人员清理掉了,小区大门口还安装了汽车识别系统,内部道路进行了翻新,小区楼道墙面的“牛皮癣”不见了……小区业主邵阿姨逢人就夸,“物业人员把小区当自己家,踏实干活,边边角角都仔细打理。”这样的喜人变化,源自无锡推行的国有企业托管老旧小区。国企成了“大管家”,400多个老旧小区实现全覆盖,居民们拍手称快。

近年来,无锡大力实施民生共建共享战略,建成涵盖公共教育、卫生健康、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十大领域全生命周期民生保障体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847元,低保标准提高到1010元/月,低保标准分别是国家和省定标准的3倍和2倍。

以人民为中心,无锡还在用点滴“暖”和“善”,为民生答卷增添新厚度。2020年国庆期间,一名网友晒出的一张照片,获得超过19万人次的点赞,而图片配文只有3个字——“无锡善”。照片是在无锡火车站拍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无健康码由此进入”。网友对此评论:“无锡善”,短短3个字,看到了无锡对老年人的关怀,也体会到了无锡这座城市散发的温情。记者 浦敏琦 顾敏

在国家“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

—— 访无锡市委书记黄钦

“要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在国家‘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烙下太湖印记。”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对无锡发展提出新要求。践行嘱托开新局,无锡将拿出怎样的“无锡路径”和“无锡方案”?2020年12月28日,本报记者对无锡市委书记黄钦进行了专访。

记者:“十三五”期间,无锡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黄钦:“十三五”期间,无锡砥砺奋进、苦干实干,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8.7%、保持全省前列,小康社会指数在全国副省级和地级市中位居第四。

无锡“十三五”的发展是突破性的。经济总量实现突破,2020年GDP预计可达1.2万亿元、人均GDP位居全国过万亿GDP城市第二,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进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20强;科技创新实现突破,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进步贡献率保持全省第一,入围2020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20强;改革开放实现突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成效明显,农房翻建改造、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地铁3号4号线、行政区划调整等一批停滞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难事得到解决;生态环境实现突破,创成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连续13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历史最好水平;一体发展实现突破,主动接轨融入服务上海龙头,苏锡常南部高速、锡澄S1线、大拈花湾等项目开工;人民生活实现突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居全省前列,是全国唯一健康城市示范市市域全覆盖的地级市;社会治理实现突破,获得全国社会综治领域最高奖“长安杯”,建成全国首个双拥模范城市群。

记者:“十四五”即将开局,无锡将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

黄钦:未来五年,无锡要在产业高端化、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同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上争当表率;在构建稳定可靠的要素供应格局、有效衔接的区域循环格局、内畅外联的综合流通格局、活跃有序的消费市场格局、以我为主的对外开放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经济体系现代化、城市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排头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努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示范区。

2021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协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和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效推进市域一体化,更好统筹城乡一体化;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美丽无锡”;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做到高质量发展看无锡、高品质生活在无锡、高效能治理有无锡,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起好步。

记者:践行嘱托开新局,“十四五”期间,无锡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黄钦:近年来,无锡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市道路,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预计2020年无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5000亿元;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5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主营收入超千亿元。入围各类“500强”榜单企业数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上市企业累计162家,A股总市值突破1.2万亿元。

面向“十四五”,我们将深入推进产业强市,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产业创新“主引擎”,2021年集聚200个左右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聚焦重点产业“主战场”,打造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两机”、深海装备等10条地标性产业链,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重大项目“主抓手”,加快招引基地型产业项目、园区型平台项目、科技型创新创业项目;壮大实体经济“主力军”,每年新增15家上市企业;发力营商环境“主动仗”,“十四五”期间安排350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现代产业发展,擦亮“无难事、悉心办”最优营商环境城市品牌。

另一方面,无锡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打造赋能发展“最强引擎”。按照“三年起步、五年成形、十年见效”的计划,坚持高起点“谋篇”、高标准“布局”、高效率“破题”,希望经过几年的奋斗,将太湖湾科创带打造成为一个拥湖生态标杆区、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新兴产业策源地、科教智力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成为科创的“黄金带”、发展的“黄金湾”。记者 马薇

高质量创新是无锡“十四五”发展的核心战略

钱志新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无锡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的系列指示为遵循,以高质量创新为核心战略,将创新贯穿于“十四五”发展的始终,使之成为“十四五”规划的主线。

当今,新技术革命浪潮迅速掀起,科技呈现加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前所未有。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数字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新技术将带来巨大改变,从无限劳动力转向无限计算力,以无限计算力驱动无限创造力。为此,无锡要在“十四五”时期全力突破“四大创新”。

一是科技创新。无锡要从传统产业城市向新型创新城市实现重大升级,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创业,大量培育创新型企业。重点建设好“太湖科创带”,要举全市之力将“太湖科创带”建设成为长三角的“科技硅谷”。

二是数字化创新。无锡要强化全面数字化建设,实施经济数字化、社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和治理数字化“新四化”。着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组织“上云用数赋智”,提升企业数字化能力。

三是人才创新。无锡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量引进科技创客团队,特别要重视培育创新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使无锡企业家成长为时代型企业家。

四是制度创新。无锡要将制度创新放到政策的突出位置,以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改革一切不利于创新的陈规旧制,在全社会营造提倡创新的浓厚氛围,特别要建立鼓励试错、容错、纠错的全新政策制度。(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