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在党委政府与上级社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坚决把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全系统各领域、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努力于改革中育新机、在融合中开新局,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呈现出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崭新局面。
坚持多措并举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市系统在做好自身防疫、参与防控布控与指导复工复产的同时,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努力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供应、“六稳”“六保”等工作,成为南通市疫情防控的生力军。
一是抓好春耕农资供应。组织所属农资连锁企业克服交通管制、人员管控等困难,与农时赛跑、与疫情赛跑,多渠道备货,无接触配送,云直播问诊,供应化肥54795吨、农药1174吨、农膜71.2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刻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为农业丰产丰收作出贡献。
二是做好市场保价稳供。组织所属日用连锁企业、农批市场等市场主体在落实防疫各项措施的同时,坚持不停业、不断货、不涨价。在疫情最严重的2-3月份,全系统3家综合性农批市场、20多家农贸市场、245家连锁超市网点日均交易近2700万元。通农物流为全市的“菜篮子”提供保障,坚持“防疫”与“保供”两手抓,今年1-10月份市场实现交易量137.96万吨、交易额95.2亿元,做到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让人们放心消费。
三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主动与农发行南通分行联手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争取了50亿元政策性贷款授信;所属小额贷款公司也发放贷款1.65亿元,在农产品市场、冷链物流、农业生产服务、日用品连锁、农村电商等领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复工复产企业纾困解难,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四是担负冷链监管重任。根据南通市疫情防控部署,全市设立了7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其中3个由供销合作社系统社有企业提供。江苏皋德冷链作为如皋市定点监管仓,通州中实农批市场作为通州区、通州湾定点监管仓,通农物流作为崇川区、开发区定点监管仓,成为进口冷链食品疫情常态化防控的“主战场”, 把好常态化防疫第一关。日前,崇川、如皋首批冷冻食品已经经过消杀、检测等程序进入指定冷库,共计24.5吨。
五是助销湖北滞销农产品。发挥经营服务优势,响应全国总社号召,发动江苏品德超市、启东优菜网、通州农批等市场主体助力湖北省农产品销售,累计完成采购湖北农副产品528.5吨、交易额2269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系统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防火墙”,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供销合作社力量”。今年3月底,国务院专项检查组在南通检查了通联农业、通农物流两家企业,对供销合作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市场供应与为农服务给予了高度肯定。
坚持改革活社
努力激发内生动力
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抓关键、强基础、攻难点,推进综合改革走向纵深,全面打造“三个更”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一是全力建立“三会”制度,高质量完成省政府任务。在如期完成国家级、省级专项改革试点任务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三会”制度建设,优化联合社治理机制。一方面指导如东县、通州区社召开了代表大会,指导海门等地基层社开展了“三会”制度试点,基本实现了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三会”制度全覆盖,形成了理事会、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了相关工作制度,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针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推动社有企业健康发展。目前已督查2家全资企业及2家参股企业。
二是总结推广改革经验,由点及面复制推广。市总社先后承担了“健全三会制度”“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两个专项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改革创新成果。全国总社、省总社提炼总结了包括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在内各地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做法。每个县(市)区社结合自身实际,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选择了基层社改造重建、“三会”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等成熟经验,借鉴吸收,以点带面,使之加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抓好培育壮大工程,把综合改革推向深入。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年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市总社研究出台了培育壮大工程实施方案,协同推进联合社、基层社、社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不断完善为农服务功能,形成发展新动能,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如东闸西供销社项目,将其打造成为“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样板。
今年6月,全国总社召开综合改革推进会暨培育壮大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南通市推进综合改革的经验做法在会上作了交流。11月,省总社在南通召开监事会主任培训会议,参观了工作现场,肯定了南通“三会”制度改革经验。近日,经层层推荐,市总社农贸市场托管项目入选全国总社“金扁担改革贡献奖”,12月18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在海南召开“金扁担”“红背篓”双奖大会进行表彰。
坚持夯基建社
不断完善为农服务功能
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既是合作经济组织属性的重要体现,又是为农服务的组织基础。全系统围绕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不断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努力补齐为农服务短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有效完善了为农服务功能。
一是分类改造基层供销社。市总社出台了《关于基层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基层社建设标准与奖励政策。各地通过联合社帮扶、社有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改造提升基层社,增强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服务“三农”的载体、实体、联合体。今年新建基层社23家,改造薄弱基层社12家,创建“三体两强”基层社3家,获得省基层社建设专项资金奖励150万元。同时,根据上级社要求探索建设村级供销社,依托社有企业联合村“两委”、专业合作社先后组建了通州通西供销社、如东洋甜供销社、袁庄供销社等,探索出一条基层组织发展的新路径。11月份,全国总社有关领导、省总社主要领导来南通调研,对这一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总结相关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二是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全系统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形式,以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为依托,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全年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9家,3家获评全国总社示范社。在开展“空壳社”专项清理的同时,又针对基层社与专业社的特点,强化基层社与专业社的融合发展,推进功能互补、优势叠加。
三是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市总社研究出台了《关于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打造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围绕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推动农资类企业由“卖农资”向“卖服务”转变,推动流通类企业由“一买一卖”向综合服务商转变,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与行业话语权,推动供销合作社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通联现代农业服务公司发展连锁网点350个,参与流转土地3100亩、托管农田8万亩、建设专业化防治稻田11万亩,成为横跨3个县的区域性现代农业服务实体。
坚持合作兴社
着力打造系统优势
以产权、资本、品牌、业务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层级联合合作,打造系统优势与规模优势,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壮大合作经济实力。
一是加强项目合作。针对“联合社不联合、合作社不合作”的弊端,全系统探索横向联合与纵向整合,加强各层级社有企业间的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服务南通市发展大局,为全市冲刺“过万亿”贡献力量。市总社联合中国供销冷链集团、江苏品德物流共同投资1亿多元组建江苏皋德冷链公司,建设农产品加工与冷链中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加工车间正在内部安装,冷库已投入使用。联合中农控股集团投资5.1亿元新建的南通中农物流园,一期9月份开始试运营,二期正在加速推进。联合中国供销农批集团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启东农批市场一期已开始运营,二期71亩土地已摘牌,10月份已经开工,该项目今年又获得中央“新网工程”专项资金7000多万元。这些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50多亿元,成为该市服务业的“后起之秀”。
二是推进业务联结。积极发挥流通优势,联合举办各类主题活动与农产品推介会,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为认真落实南通市政府与上海市供销合作社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精神,联合上海供销社先后举办了14届南通农产品进上海洽谈会,累计销往上海农产品50多亿元。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全国总社的指导下,市总社还牵头召开了长三角供销合作社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快市场开发、会展合作与项目融合。组团参加长三角供销合作社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推介活动。
三是探索组织融合。以基层社为载体,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纳农民入社,吸引农村能人参与基层社改造,实现了与农民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结,先后引进3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担任基层供销社主任。联合如东县洋口镇甜港村组建了洋甜供销社,由村支书兼任供销社主任。村供销社又领办了养鸡合作社,年产蛋6000多吨,鸡粪经无公害处理成为有机肥,销往福建、浙江等地,年增加收入150万元。该村村支书王彬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缺乏服务手段,现在有了村级供销社,注入了服务内容,深受农民欢迎,工作也得心应手了,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又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产业兴旺。”
坚持服务立社
有效服务乡村振兴
顺应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的新需求,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供给,加快打造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一是全面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依托新型服务主体拓展服务领域,在产前、产中、产后多环节开展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难题。全系统8家农资企业拥有连锁网点2035家、庄稼医院9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近57万亩,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全系统10多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订单农业,开办生鲜超市,助力农产品销售。海门临江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开展订单种植,拓展四青作物种植示范基地近1万亩,年收购各类农产品5000多吨,年带动农民近1500户,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以上。
二是牵头推进农村生态服务。市总社牵头,与市农村农业局密切配合,践行新发展理念,组织实施农药零差率统一配送与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推广,各涉农县(市)区均已出台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全系统完成农药零差率集中配送销售1140多万元,回收处理废弃包装物471.1万件;同时积极承接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全市共建办农膜回收网点303个,回收废旧农膜7286.31吨,回收覆盖率达到83%,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海安李堡供销社组建了海安市农药包装废弃物与废旧农膜集中回收中心,年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60吨、回收废旧农膜1500吨。
三是积极开展社村联建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千企联千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要求,先后组织全系统12家参股企业与20个联建村达成联建协议。市总社联合如东县洋口镇甜港村村委组建了洋甜供销社,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综合大楼,年增加集体收入100多万元;领办了养鸡合作社,日均产蛋18吨,年销售9000多万元,鸡蛋直供上海光明集团;该村还在供销社的支持下创办了农业服务联合社,组建大队,为周边5个村的农户服务,流转土地1500多亩,托管土地面积2万多亩。如皋中皋农产品公司投资8000万元新建年产万吨蔬菜加工及冷链配送项目,联建了3个村(社区),通过黑塌菜产销为村(社区)带来了100多万元收入。如皋市庄石供销公司与联建村成立如皋思江农产品配送公司,与120个种植户达成收购协议,到今年底农产品收购将覆盖全村70%农产品。
今年3月,南通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涉农人大代表“双带”活动工作计划。全系统立即行动,主动与近50名各级涉农人大代表对接服务,探索构建“人大代表+供销社为农服务体系”模式,有效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连接,促进了产业兴旺。9月,市人大在海门召开了“双带”活动现场推进会,参观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现场,总结推广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做法与经验。
坚持融合强社
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全系统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基层社与专业社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党建与社建融合,坚定为农服务方向,壮大了合作经济实力,提升了为农服务能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兴旺。以项目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纽带,组织多个市场主体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开展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发挥各自优势,拉长产业链,打造价值链,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近几年,市总社牵头申报并组织实施了3个产业融合项目,累计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如皋中皋农产品公司拥有自营基地5000余亩、合作基地1万余亩,是如皋地区规模最大的黑塌菜生产基地,公司还成立了研究院,攻克了冷冻黑塌菜技术,构建了从种植、加工、冷链到销售配送的黑塌菜全产业链,实现了助农增收。
二是加快基层社与专业社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基层社与专业社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通过双向参股、双向兼职、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形式,强化基层社与专业合作社的融合,以融合发展促进服务优势叠加、产业交叉渗透、功能相互补充,有效密切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海门市三厂镇供销社围绕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领办了23家企业,组建了2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由基层社负责人兼任联合社理事长。
三是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经营业态。发挥经营服务优势,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全系统在抓好线下实体店销售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寿都密码、纷味食品等13家企业开展电商服务,1-11月份电商销售实现9.3亿元。供销合作社参与投资的苏洪农业科技集团依托线下的38家连锁直营门店,与线上的天猫、京东、美团、饿了吧以及“苏洪拼团”微商城平台开展全网全渠道销售模式,从而产生“乘法效应”, 2019年列京东水果销售第一名。
四是加快党建与社建融合,打造发展服务优势。积极推进党建与社建融合,把支部建在合作社里、建在产业链上,以党建引领社建,以社建丰富党建内容,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海门市社创办综合服务社,利用行政村闲置的办公场所,将农资、日用品、农村培训等服务终端延伸到田间地头,将村“两委”的组织优势、基层社的经营服务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优势有机融合,既践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实践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宗旨。
坚持从严治社
倾力打造“在岗在行在状态”团队
全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打好“三大攻坚战”、安全生产整治、疫情防控等重大决策部署。年初召开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全面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开展“5·10”思廉日以及“算好廉政账”等活动,强化日常监督执纪。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开讲抗疫专题道德讲堂,组织赴如东苏中反清乡斗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丰富“富农强社”党建品牌内涵,争当时代先锋。
二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十项规定,以“作风整治月”活动为契机,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认真组织开展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专题学习研讨活动,组织系统干部职工赴苏州实地学习“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并在张家港永联村现场授课,对标分析不足,破解发展难题。加大宣传力度,联合南通日报社开展了“我与供销合作社”征文研讨活动,讲好供销合作社故事,打好供销合作社品牌,不断增强系统凝聚力。
三是全面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强化政治素质考察,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面落实“三项机制”,大力培养和使用“狼性”干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工作培训,11月初,市总社联合市委党校举办了综合改革素质提升培训班,增强系统干部职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把大学生村官、农民企业家、农村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人才吸收到供销合作社队伍中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爱供销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