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江苏引擎”
2020-12-15 08: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2020年渐入尾声,“十三五”临近收官。回眸过去5年的发展历程,江苏作为全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牢记为全国探路的职责使命,以创新驱动打造发展引擎,5年来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坚实支撑。

变革求突破,创新赢未来。江苏正凝聚各方力量,满载创新硕果走向“十四五”新征程,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每天清晨和傍晚,“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都会路过我国上空。自2015年12月17日发射至今,它已经在轨平稳运行近5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悟空”号科研团队,根据它传回地面的海量数据,在电子宇宙线、质子宇宙线的能谱测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使我国成功跻身于暗物质间接探测及宇宙线直接探测的世界前列。团队负责人之一的范一中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为下一代空间暗物质探测装置——甚大面积伽马射线空间望远镜(VLAST)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预期VLAST将在高灵敏度暗物质探测和高能时域天文研究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11月30日,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海试团队,回到位于无锡的中国船舶七〇二研究所。2016年,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的核心任务,“奋斗者”号立项,目标就是挑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难以企及的万米深度。而海底1万米的世界,只有跨过核心技术的门槛,才能得其门而入。“‘奋斗者’号国产化率达到96.5%,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七〇二所“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说。而无锡作为七〇二所的驻地城市,有近30家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制,其关键组件也是在无锡安装完成的。

穿云破雾,劈波斩浪。除了“悟空”号、“奋斗者”号,还有“北斗”“嫦娥”“天问一号”……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相继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江苏一批批科研尖兵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了坚实的“江苏力量”。

本固才能枝荣,积厚方可流光。“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强基础研发投入,积极突破“卡脖子”环节,努力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到去年底,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9%,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在空间科学、核心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培育了进入大国重器行列的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研制出我国首个进入医保目录的抗肿瘤(PD-1)I类创新药,徐工集团的“世界第一吊”——XGC88000四千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创下了3项国际首创技术及6项国际领先技术的佳绩,并引领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国门。

我省还积极建设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在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半导体等优势领域,先后成立生物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探索各具特色的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据统计,全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我省电子及通信设备行业投资增幅超过50%,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重点行业产值增幅均超过15%。

“在推动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我们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省科技厅厅长王秦介绍,“十三五”期间,面向科技前沿和重大创新需求,我省启动实施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部署了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领衔科学家开展长周期、高风险的原创性研究,努力实现“从0到1”的重大原创突破,为建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源头支撑。

夯实基础设施,打造科技创新最硬的“鳞”

科技基础设施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催生高新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引擎。

近日,总投资20多亿元的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成为我省第二个、国家第八个超级计算中心。此前,我省首个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多次雄踞“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

“十三五”期间,我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除了无锡和昆山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已全面开工,纳米真空互联材料制备及分析测试平台等获得国家部委立项。

对标国家实验室,我省正在打造科技创新最硬的“鳞”,启动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努力为江苏未来发展提供原始创新的源头供给。

内生安全云平台“莲花哪吒”、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试验、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B5G网络智能开放平台……今年以来,紫金山实验室连续发布重大突破性成果,引发国际国内高度关注。“我们以解决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产业重大瓶颈问题为使命,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基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战略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说。

“十三五”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平台培育建设,优化重点实验室布局,努力在科技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目前,我省省级以上学科重点实验室已达100家,其中国家级28家,在全国居各省第一。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大省,江苏可谓实力担当。

在新一轮增选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我省共9人当选,至此江苏两院院士已达106人,居全国省份第一。此外,我省还打造出一支由351位国家“杰青”、375位国家“优青”组成的高水平青年科研人才队伍,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为凝聚更多创新力量,“十三五”期间,我省打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组合拳”,多管齐下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深化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深入推进“项目经理”“合同科研”“院企联合”等市场化机制,更大力度吸引国际一流领军人才。

“学校人才选拔导向不再唯论文、唯课题,已有多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教师被评为‘社会服务型教授’。”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负责人介绍,2018年下半年学校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新增社会服务型系列职称,更好地引导了科研工作者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同时,我省推动150多所省内高校落地落实“科技改革30条”,全面放开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时横向纵向同等对待,惠及20多万教职工群体。

构建“创新矩阵”,区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我省区域创新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8家,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11家、国家创新型县(市)5家,均居全国第一。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球微纳制造八大代表性区域之一,无锡高新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不久前,我省15家园区入围“2019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比去年新增4家,上榜园区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体现了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作为江苏对接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主力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2014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主要创新指标领跑全国。2019年,苏南五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6%,研发投入强度基本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7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4%,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创新资源最为密集、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创新成果最为丰硕、创新氛围最为浓厚的区域之一。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我省正凝聚各方力量推进自创区建设,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创新矩阵”。其中,南京成立高新区管委会总部,让“散装”园区走向“整装”;苏州发挥各板块实力较强的整体优势,合力打造苏南自创区核心区;无锡制定实施苏南自创区无锡三年行动计划;常州出台落实苏南自创区条例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建设“1+3”配套政策;镇江构建苏南自创区“一区十四园”协同管理联席制度……

在推动高水平开放、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创新生态上,江苏正以更多元的模式,牵手更多国际合作伙伴,连接更多创新产业链。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江苏第七届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暨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上,省科技厅与国外合作伙伴一连签署3项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在国内省级层面率先与斯洛伐克设立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计划。目前,我省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合作,与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产业研发合作共同资助机制,近5年累计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0多项,吸引了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来苏设立或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

过往皆序章,未来更可期。我省正进一步营造创新驱动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科技强省建设新路子。

本报记者 蔡姝雯

标签: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创新
责编:陈康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