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1月20日,泰州市“泰爱才”校园引才活动组织20家重点用人单位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收取简历308份,达成初步意向76人。泰州市人社部门打造的“泰爱才”品牌近来频频走进各大高校,助力泰州企业招引人才,这是泰州市深化“三务”融合而塑造的“泰”系列品牌之一。
泰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张余松介绍说,今年以来,泰州市市级机关坚持为民导向,聚焦153项需持续解决的事项,推行“党建+民生服务”模式,努力在深化党务业务融合中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城市。泰有福、泰有爱、泰有礼、泰爱才、泰有法、泰有力……30多个响亮的“泰”系列品牌,成为泰州党建惠民、温暖城市的创新实践。
供销合作总社通过“泰有情情系三农”品牌创建,将分散资源串珠成链,相融互通,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1087家、电商服务站点1200家、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0个,将农民所需的生产、生活、生态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法院系统打造“泰有力”品牌,推进巡回审判、破产重整、司法便民、司法惠民,积极回应群众法治需求,让党建成为业务的“动力泵”、资源整合的“交换站”、凝心聚力的“磁铁石”。“泰满意”营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梳理出1788个行政权力事项,建立3080个标准化办事指南,今年排查梳理的94项民生突出问题,已解决75项,剩余19项将在年底前解决。
针对民生诉求掌握不准、民生政策落地不快、公共服务供给群众满意度不高等突出问题,泰州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切实提高民生服务保障水平的八条措施》,推动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做到“三清三快两及时”,即需求底数清、保障政策清、救助路径清;诉求快回应、补助快发放、项目快推进;成效及时评估、督查及时激励。市效能办针对部分民生补助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发放慢的问题,对各项民生补助补贴发放流程进行了梳理汇总,优化完善96项民生补助补贴发放流程图,确保各项民生补助发放时间提速50%以上。发改委系统开展“及时雨、快落地”专项行动,低收入群众价格临时补贴发放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
“实践证明,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难题,实现了党务、业务、服务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泰州市委市级机关工委书记程荣稳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需要攻坚克难的关键事项,泰州市提出“不以民生工作代替服务品牌塑造、不以一般性业务代替为民惠民举措、不以部门自我评价代替群众真实感受”的考核评价反向化原则。住建系统“一线问需”亮出“泰优居”,21个支部128名机关党员干部全部下沉至一线小区、路面,参与改造老旧小区46个,惠及群众2.2万人。针对医疗服务体系弱项缺项的“泰佑康”,狠抓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等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和重点专科建设,去年基本医疗卫生满意度位列全省第一。
“能不能成为服务品牌,最终还得看服务对象的真切体验和感受。”张余松说。泰州市构建市级机关部门履职服务评议机制,加大基层对上级机关的反向评议力度,增加群众评议分值比重,并运用电话随机评价、APP打分、行风监督员暗访等方式,接受群众代表评判,确保品牌建设“叫好也叫座”,让行动慢的快起来、成效差的好起来。政法委、人社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围绕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企业用工和员工就业满意度、窗口服务满意度等,邀请第三方机构调查测评,找出工作中的症结所在并不断改进。
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泰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