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面对充满未知的抗疫斗争,全省上下系统谋划精准出击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战疫魔
2020-11-23 06: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郁芬 卢晓琳  
1
听新闻

这是一场充满未知的战争,也是一次人类与疫魔的殊死较量。

从援湖北一线屡屡创造“江苏经验”,到“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率先探索;从当机立断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到系统谋划凝聚科学防控合力;从确立“打胜仗、零感染”目标,到实现“全治愈、零死亡、零感染”……始终高扬的科学精神,引领江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与疫情赛跑、与病魔抗争中交出亮眼答卷。

“江苏创造”,驰骋最激烈最惊险战场

1月27日接到通知,1月28日奔赴武汉。抵达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后,第二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好院感防控。

协调专家进病区摸排风险点、细化院感方案,改造硬件,设置相对独立的两个通道,以及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院感防控不到位,不仅会导致医务人员感染,削减‘战斗力’,还会加剧患者的感染风险。”省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第二批江苏援鄂医疗队副领队吴伟说。

要“打胜仗”,也要“零感染”,这是江苏援湖北医疗队面对疫情立下的目标承诺。进入抗疫最前线,加强院感防控无疑是当务之急。2月11日,江苏援黄医疗队首批支援主动带上院感医生,第二批支援又有多位江苏最好的院感专家驰援。“只要防护得当,就不会感染,这是科学。”江苏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鲁翔说。

在抗疫斗争最激烈、最惊险的战场,江苏医疗队正是坚持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凭着高超的医术和创新的精神,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救治,与病魔“掰手腕”、和病毒作斗争,创造出一个个“江苏经验”。

在重症救治主阵地之一——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江苏医疗队“上班看病,下班议病”,友队交流加上前后方“云会诊”,为患者定制最优治疗方案。此外,还打通各省市医疗队的技术力量,联合组建包括护心队、保肾队、护肝队、护脑队、气管插管队和中药特殊治疗队等在内的多支专科临床支持小分队,在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方面大显身手。“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和精细化管理”的“光谷经验”被国家卫健委推广。

在世界医疗史上的奇迹——方舱医院,江苏医疗队开创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分区化、社区化、网络化管理模式。每个区域都有专职医生和护士长统一管理,医护管理、志愿服务和患者治疗三者相互配合,通过微信群沟通、面对面心理疏导、重点问题公开讲座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患者身心治疗的需求,同时营造浓厚的社区氛围,根据病情及患者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性活动。当方舱里跳起“广场舞”,顿时充满生命的律动,江苏力量托举起“生命之舱”。

在武汉唯一一个以中医主导救治的方舱医院——江夏医院,江苏省中医院通过“云会诊”把名医“请”到武汉,采用“一人一方”中西医结合、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医疗救治中取得较好成效。

此外,江苏医疗队首创的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糖果翻身法”、鼻肠管床边置入等操作流程被国家卫健委总结推广。

科学研判系统谋划,蹚出“可知可控、精准防控”战疫路

常住人口超8000万、流动人口超2000万,尤其是春节前一段时间从湖北武汉流入的人口数量达46万!面对疫情,江苏这个人口大省压力可谓巨大,却做到诸多的“不可能”:仅一个月本地确诊病例“零新增”、再一个月本地确诊病例“清零”、第三个月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正常化,目前依然保持全程“零死亡”。

“不可能”变“可能”,在于从抗疫之初,江苏就坚持“科学防控”,并建立一抓到底的指挥体系,以科学的研判、系统的谋划、务实的举措筑就强大合力,牢牢握住战疫主动权。

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发生后,江苏依托省疾控中心,每天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研判和风险评估,选派50名技术骨干驻守13个设区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检验检测技术指导,并迅速建立大数据研判专班,高效开展往来湖北地区人员数据分析工作,为开展靶向核查提供精准支撑,对相关人员以最快速度逐一落实监测隔离等措施。省卫健部门早在1月19日就明确把疫情防控当做卫生健康领域头等大事来抓,强化监测和风险研判,抓紧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

对形势的科学研判、对疫情的精准把握,为省委谋划应对之策提供了可靠依据。1月21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批示精神,听取疫情防控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有关工作。省委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强化对全省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省政府工作组设9个专项组,抽调相关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直接调度,狠抓落实。

面对形势变化,省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不断调整完善应对之策:强调立足于“早”,落实于“细”,关键在防;加强基层一线工作,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深入开展地毯式排查,进行疫情追溯;认真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措施,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主动为全国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防控和发展较长时间双线作战的思想准备;把加强涉外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做到“可知可控、精准防控”,对于“可知”的,就可以精准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对于“不可知”的,坚决不能放,对存在不可知风险的人和物,都必须加强管控、切实防住……

随着谋划的一步步深入,江苏配合打出一系列务实精准的“组合拳”:全国较早停发往来湖北的水上客运航班、公路客运班车;取消夫子庙秦淮灯会等公众聚集性活动,尽可能切断疫情传播渠道;让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员终止休假,全力守护百姓健康;全国率先对省内960多家影院实施行业防控,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在昆山设立自上海口岸入境来苏人员中转基地,守好入境返苏“东大门”;3月23日起,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14天集中医学观察,当月28日起,对省内口岸入境转其他省市人员,一律在省内实施14天的集中医学观察;此后,又将所有入境后居家医学观察未满14天的人员转为集中医学观察,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每一次审时度势的决策,每一个紧随而至的举措,清晰地呈现省委、省政府决断于“早”、立足于“防”、施策于“准”的战“疫”战术,带领全省上下蹚出一条“可知可控,精准防控”的战疫之路。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筑牢防疫铜墙铁壁

11月20日,天津市通报第144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杨某,此人曾于11月6日-7日在苏州活动。第二天,苏州市卫健委立即通报:“截至11月21日11:30,已排查追踪相关人员127人,其中在苏95人,落实协查及医学管控,已完成采样95人,检测结果阴性35人,另有60人样本尚在检测中。在外市32人,均已发函协查。”

检测处置的飞速,体现江苏抗疫的硬核战力,依靠的正是“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硬核战术。在抗疫阻击战中,江苏借助大数据精准导航,通过网格化立体防控,广大党员干部迈开铁脚板深入一线,织密扎牢“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坚固防线,把“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到实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先机。

准确掌握来苏返苏人员信息、这些人是否去过重点地区、确诊人员有哪些密切接触者等,是疫情防控的难题、也是关键。堪称“火眼金睛”的大数据分析研判,成为基层开展核查工作的“探头”。

1月19日,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一支由省公安厅12名精英组成的“大数据研判战队”,分析往来湖北地区人员数据,并将数据反馈至各市县,以最快速度锁定“靶向目标”;2月13日,南京“宁归来”平台上线;2月22日,“苏城码”正式启用;3月4日,“苏康码”正式上线,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推行,按照不同风险级别,对人群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一次申报、全省通用、动态管理、跨域互认”。依靠由大数据支撑的人员健康信息大平台,小小的“码”在返城返岗的路上发挥了大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有了大数据提供靶向支持,再发挥“网格化”“铁脚板”的优势,江苏疫情防控不断织密扎紧“防护网”、筑牢压实“安全线”。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社会网格化治理,江苏以省域为单位织起了一张由12万张小网连接成的大网,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石。在抗疫关键时刻,全省30万名网格员全员参与宣传、全员参与排查、全员参与防控,依靠网格化治理优势构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严防死守,岗在人在”。疫情发生后,沛县敬安镇镇长罗启培住到办公室旁的宿舍,每天骑着自行车,跑遍全镇26个行政村、130多个防疫卡口和镇域大部分工业企业,连续战“疫”一个月后,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不幸在防疫一线殉职;尽管曾发生过半月板撕裂、不能久站,而且患糖尿病多年,南京市湖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李玉华仍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一边做防疫员,一边做宣传员,随着企业开始复工,李玉华又请战下乡村,挨家挨户开展摸排和流调,每天步数都破2万……

战“疫”千万线,基层第一线。像罗启培、李玉华这样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人数不胜数,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他们甘冒雨雪、无惧风险,日夜值守在基层卡点、不停穿梭于小区楼群,用一双双“铁脚板”走访排查,为基层社区网格筑起一道道铜墙铁壁。

记者 郁芬 卢晓琳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