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首届全国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峰论坛在宁召开——“云上”汇聚国际智慧,江苏专家分享精彩中国方案
2020-11-07 18: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云上”与国际大咖共同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世界性难题,分享我国医学创新和实践探索,11月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CSNET)、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CRDS-NET)和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JRHA-NET)牵头举办的首届全国神经内分泌肿瘤高峰论坛(南京)暨金陵国际神经内分泌肿瘤论坛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开幕。

本次大会,国内外神经内分泌瘤(NET)领域学术大咖、知名专家汇聚一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聚焦NET领域最新医学创新模式,促进学科交融,践行医学探索,进行专题授课和主题讨论。

峰会现场。

“小病灶大转移”

神经内分泌肿瘤亟需引起重视

67岁的胡女士是一位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确诊前,她经常腹泻、腹绞痛。“我以为是胃肠不好,没太在意。”直到今年5月,她在省人民医院确诊后,才意识到自己得了这样一种全球发病率为每年8.4/10万的罕见病。

胡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体积较小、症状模糊、无特异性,在临床上确实容易漏诊、误诊。一个严峻的数据显示,从患者发病到确诊平均要延误5-7年,漏诊误诊率高达50%以上。

由于诊断困难,肿瘤被发现时往往还会伴随多部位转移,危害患者的健康。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江苏省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主任、现任CRDS-NET组长和JRHA-NET主任委员汤琪云教授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起源于全身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弥散分布的复杂的、异质性很强的罕见与少见病。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小病灶大转移”,病灶部位虽小,但它可转移的器官很广泛,给治疗也带来较大难度。

汤琪云教授现场授课。

汤琪云访学回国后立志深入研究神经内分泌肿瘤,2018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成立了省内第一家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这也是全省第一个成立专病病房、专病门诊、多学科联合门诊独立医疗部门。短短两年时间,集中诊治1000多例NET患者,在省人医多学科强势联合诊疗的模式下,中心迅猛发展,其影响力辐射全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会上,汤琪云根据近年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治疗,总结出一些“共识与争议”与在场的同仁进行了分享。她从患者生存获益角度出发,探索诊疗模式,并总结何种情况下进行食管NEC行内镜治疗可以获益。

“当然,必须要提醒患者重视起胃肠镜在早期筛查中的作用,呼吁这项检查能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及时发现和根治。”汤琪云说。

多学科合作

聚焦疑难问题造福更多患者

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医疗水平和人们认识的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确诊率也不断提高,正从“罕见病”转向“少见病”,甚至未来可能发展为“常见病”。但目前,由于病理诊断困难及检测技术复杂艰深等问题,神经内分泌肿瘤仍然是疑难复杂性疾病,需要内科、外科、内分泌、肿瘤、腔镜、病理、影像核医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合作诊治。

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举例说明,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全身各个部位的表达不一样:消化系统的可表现为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等;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咳嗽、咳痰、支气管哮喘等,这为确诊增加了难度。“治疗方式上也不能靠单一手段,内外科综合治疗等都要通力合作。正规的诊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关注,逐渐规范化发展。”

唐金海教授现场授课。

多学科合作治疗效果已经初显,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胆中心主任王学浩教授在致辞中就特意提及:“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成立以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对原发和转移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切除以及肝脏介入等方法100多例次,给患者带来良好的生存获益。”

技术与人才

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在大会作了题为《基因组新技术与肿瘤精准治疗》的主旨演讲。他认为,基因组测序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未来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清晰看到患者是否为某项疾病的易感人群,哪些药物对患者最为有效,从而使诊疗更加精准。

“其实在肺癌领域,靶向药物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但在神经内分泌这种亚型上,以往研究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拓展。”沈洪兵总结。

和沈洪兵一样,不少专家的发言中都提到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中国内分泌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系列成果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同时,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基础学科建设和研究离不开技术和人才。

汤琪云作为江苏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的领头人,近年来也经常通过科普和远程宣教,致力于加强医护人员与普通百姓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认识。“希望通过此次峰会,把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最终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服务百姓。”

记者 沈峥嵘 见习记者 蒋明睿 摄影 侯雨萌

标签:神经内分泌;肿瘤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