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许海燕 沈佳暄)10月31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召开,这片2300平方公里的长三角一体化“试验田”交出了亮眼的“国考”成绩单。
去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一年以来,示范区握指成拳、凝聚合力,共形成了3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60个亮点项目;着力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形成了“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域治理新格局,示范区的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得到了充分展现。
聚焦重点领域,32项一体化制度创新硕果累累
在“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的制度创新探索中,示范区聚焦跨域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信用管理八个方面中最具共性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开创性的改革创新。
在32项制度创新成果中,有几个突破:
探索形成了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两省一市共同编制报批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着力解决毗邻地区规划底板不一致、规划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目前已由两省一市政府正式联合上报国务院审批。这份规划标志着示范区2413平方公里实现了“一张蓝图管全域”,是国内首份跨省域共同编制、具有法定效力的国土空间规划。
建立标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着眼于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分而治之的难题,充分调动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的积极性,制定形成了《示范区生态环境“三统一”制度建设方案》,实现区域环境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示范区。
探索形成了一批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的制度。针对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行政壁垒,着力探索统一人才、法人、金融等要素标准。
探索形成了一批跨区域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政策。针对三地公共服务标准差异,聚焦百姓的体验度和获得感,探索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用新机制。
高质量发展,60个重点项目亮点纷呈
今年前三季度,示范区两区一县合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新增企业登记数量同比增长12.6%;实到外资同比增长31.8%,成为发展新热土。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和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在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同时,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两区一县梳理形成示范区项目库,分类示范。
一年来,示范区重点推进了16项生态保护类项目。在统一规划、同一标准下,通过共同立项、委托立项、协同立项等方式,重点推进了7项互联互通类项目。重点推进了28项产业创新类项目、9项公共服务类项目,打造了一批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项目。
附成果清单如下:
示范区建设一周年形成32项制度创新成果
1.两省一市共同编制报批一体化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
2.两省一市共同编制一体化示范区水利、生态环境、综合交通、供水、排水(雨污水)、燃气、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专项规划
3.形成跨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导手册
4.建立跨省域生态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环境监管执法“三统一”制度
5.形成示范区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
6.形成示范区跨界水体生态修复与岸线贯通工程一体化实施指导意见
7.形成示范区存量土地盘活工作方案
8.形成示范区统一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
9.形成示范区统一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10.形成统一的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产业准入标准
11.实行示范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类)跨区域互认
12.形成示范区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一体化机制
13.实行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
14.实行示范区统一的企业登记条件、程序、方式等标准规范,统一企业经营许可、资质互认制度
15.建立示范区金融服务同城化体制机制
16.实行示范区涉税事项跨域通办
17.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电子税务局
18.建立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
19.建立示范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
20.建立示范区医疗保障同城化机制
21.建立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工作机制
22.建立示范区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
23.建立示范区卫生监督三地联动执法机制
24.建立跨区域古镇群落联动发展机制
25.建立跨省域公交联运机制
26.实行统一的公共信用数据归集标准
27.实行统一的公共信用报告制度
28.两省一市人大协同立法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
29.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出台共同支持一体化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政策
30.建立示范区理事会、执委会运行机制
31.建立示范区大数据治理平台
32.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与开发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