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翻白浪,木叶落青枫。”金秋时节,驻足扬子江畔,我们真实感受到古人描绘的美丽景象。
让绿色发展之水奔腾,要解产业结构不合理之“结”。五年来,江苏直面化工行业环境风险突出、隐患较大的问题,牢牢抓住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这一根本,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问题,推动沿江产业高质量发展,迎来发展“绿色蜕变”。
砸笼换绿,力破“重化围江”
漫步南京燕子矶滨江公园,清风扑面,岸绿景秀。在居民周陆珍的记忆中,原来燕子矶滨江不见江,与现在临江又亲江的感受截然不同。
燕子矶地区曾是南京城北的“化工之乡”,有化工生产、仓储物流、砂场码头等各类企业404家,但企业环保标准不高,这里一度成为南京的重污染源。近年来,南京市投入150多亿元,关停搬迁全部404家企业。
南京栖霞区委书记黎辉介绍:“通过培植新业态,现在,一批有实力的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总部经济、枢纽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燕子矶地区实现了从‘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蝶变。”
南京砸笼换绿、腾笼换鸟的实践,正是江苏牢牢抓住产业升级绿色发展这一根本,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问题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全省关停退出钢铁产能1788万吨、水泥产能1565万吨,化工生产企业压减到2924家,沿江1公里内化工生产企业关闭退出132家。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承载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不仅要大保护,还要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此,常州着力做好无效供给、低端产能的“减法”和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一方面,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研究制定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253”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工业智造明星城;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后低效、高能耗高污染产能,加大“砸笼换绿”力度,推动冶金、化工、纺织、煤电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保护长江,江苏探索形成了一批长效机制,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铁栅栏”。制定出台《〈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江苏省实施细则(试行)》,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立下了长江干流及14条支流1公里范围内的“最严规矩”。出台《“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管控体系,让红线“守得住”、发展“保得好”、效益“调得高”,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优化布局,钢铁石化行业战略性调整
在压减淘汰沿江地区重化产能、落后产能的同时,江苏大力推动沿江化工钢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并与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统筹起来,一体推进。
成立于2001年的中天钢铁,位于常州武进区,大运河穿厂而过,也是沿江发展“重”产业的企业之一。8月28日,省重大项目——中天绿色精品钢示范工程在通州湾海门港新区开工。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坚持高校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规划产能2000万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董才平说,中天钢铁跨过长江走向海边,将秉承“大型化、高效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的理念,建成一座高端绿色智能工厂。
江苏重化工业的战略性布局,绝不是污染搬家和低端产能转移,而是按照“绿色化、基地化、精品化”导向,在战略性转移中,实现新产业、新企业的涅槃重生,推动沿海产业高地建设。
2018年12月14日,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等10大项目集体开工,标志着连云港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全面布局。
推动石化钢铁产业从沿江向沿海战略性布局,江苏在连云港徐圩区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规划布局以炼化一体化项目为龙头,以合成材料、新材料为主导产品的沿海化工产业集群。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建成、在建和签约的重大石化产业项目共28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已成为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
省发展改革委(省长江办)主任李侃桢说:“破解‘重化围江’,我省一方面制定更加符合未来竞争方向的新型重化产业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推动沿江产业向有容量有条件的沿海地区转移提升,但这个过程绝不是简单的物理位移、产业转移,而是坚持‘安全环保标准严于国家标准、项目技术水平高于行业水平’,推动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面升级和异地重建。”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加快转换,新动能蓬勃迸发
“芯片之城”快速腾飞,“基因之城”澎湃发展,“新金融中心”强势崛起……作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五年来,聚力创新发展,以高质量建设“两城一中心”为新产业方向,迅速崛起为长三角创新策源地。2019年,新区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376名,集聚海外留学归国人员3100余名。
不只是南京,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江苏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双向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
在常州,一个“东方碳谷”正在崛起,这就是常州全力打造的以石墨烯材料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集群产值达823亿元,约占全国信息碳材料总产值的15.3%,其中石墨烯相关产业产值占比近三成,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全国第一阵容,部分领域在全球领先。
泰连锡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内拥有企业2400余家,总产值达2600亿元,约占全国总产值10.88%,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集聚效应,更成为提升江苏大健康产业“续航能力”的助推器。
从新型碳材料到大医药健康产业,从物联网到集成电路,江苏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相继崛起。两年前,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新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遴选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3个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精心培育之下,如今成果丰硕:今年7月,工信部组织的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结果揭晓,江苏9个集群入围,数量全国居首。
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业升级。2019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2.8%、44.4%,高新技术企业达2.4万家,百亿级大企业超过120家。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软件、节能环保等产业居全国第一,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创新和产业层次实现了大幅跃升。
先进制造跑出“加速度”,绿色动能迎来“见风长”,扬子江畔的产业高峰正在成为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