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这5年,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栉风沐雨的不懈奋斗,展开了“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壮丽画卷。个体砥砺前行的生动切片里,可以窥见“十三五”江苏成就的拼图。今天起,本报推出“迈向全面小康这五年·我的‘十三五’”栏目,聚焦来自13个设区市的13位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个人,通过他们的奋斗经历,感知江苏5年来的新发展、新变化。敬请关注。
撰写调研报告、做项目论证、课题结题……在刚刚过去的“双节”假期,江苏鸿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宜华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10月10日,黄宜华回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他创立的南京大学PASA大数据实验室里,他正带着硕士、博士召开每周例会。
“我是一名58岁的‘学者创客’,这是我的工作常态,忙碌并快乐着。”自称“学者创客”的黄宜华笑言。黄宜华是国内高校最早从事系统化大数据技术研究教学的学者之一,担任着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及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1998年,黄宜华作为南京大学教授赴美国访问并留美工作10年。2008年,他从美国回到南京大学工作,2009年建立了南京大学PASA大数据实验室。他带领团队深耕大数据存储计算与智能分析等关键技术与系统平台领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自动化人工智能建模技术成果在国际大赛中多次荣获大奖,并荣获2018年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
3年前,要打造“创新名城”的南京有了“大动作”,即推动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这一“大动作”让在高校象牙塔里度过30多个春秋的教授“怦然心动”,决定再往前一步,让实验室离市场再近一点。
2019年,黄宜华带领团队在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落地成立了江苏鸿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院。
“做企业和在学校里做项目有很大不同。”他坦言自己在心里“爬了几个台阶”。面对公司每个月不小的成本支出,如何使产品尽快落地、把科研结果转换成实际成果、让技术变现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给公司带来收益,是最迫切的问题。
“江北新区是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又是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所在地,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平台,有非常好的开放创新氛围。”黄宜华说。这片让黄宜华十分看好的创新高地,也给了创业初期的他很大帮助。“除给予研究院很好的资金、场地支持外,江北新区及研创园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场景。”黄宜华介绍,目前,江北新区研创园、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都在与研究院合作,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区政务管理中的应用。
经过两年的探索,企业发展已走上正轨。“预计今年公司可以实现收支持平,这很不容易。企业就像个即将满两岁的孩子,现在终于能站起来了。”黄宜华感慨道。
这位年近花甲的创客如今没有了创业初期的焦虑,充满了干劲:“我当初放弃美国的一切,就是为了回来干点事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和平稳定、最有发展前景的国家。如今,信息技术进入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现在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这里又有一片最适合创新创业的土壤,对我而言,正当其时!”
目前,鸿程大数据研究院已经开发并上线了人工智能自动化建模工具平台、统一大数据分析处理与可视化编程平台、交互式统一编程大数据平台等数个产品,并落地应用,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年初,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黄宜华带领团队,用大数据技术,每天统计分析并发布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分析预测报告,解读疫情发展态势,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对全国疫情发展态势、疫情拐点、结束时间点等关键结论的准确预测结果,成为了政府部门和科技园区以及企业精准防控疫情、及时复工复产的重要参考依据。
疫情大数据分析和准确预测的背后是什么?“是多年的大数据技术积累,是团队近年来心无旁骛做创新的积累,更是无论科研人还是创业者都要有的担当。”黄宜华说。
5年来,黄宜华见证了江北新区从无到有、从发展洼地到创新热土的“大变身”,这无疑也是南京及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片段。如今,信心满满的黄宜华也有了更多的期待。“纵览几大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无不是高校与产业紧密相连,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江苏是教育大省,仅南京就有50多所高校,我们有优异的科教和智慧人才优势资源,有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黄宜华说。
有客人拜访,黄宜华喜欢带着对方在位于18层的公司大楼眺望,他也成了江北新区的“推介人”:“这里将是下一个‘浦东’。”
记者 许雯斐 记者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