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刷脸时代,如何保护我们的“脸”
2020-09-17 06:4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介绍如何帮助投资项目旷视科技时称,“我们早期帮助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这一说法迅速掀起一场舆论风暴。

刷脸进出、刷脸支付、刷脸乘车,时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与此同时,人脸识别争议事件时有发生,争议的核心是个人隐私。李开复的一句话,再次引发人们对人脸数据安全的担忧。相比其他基础数据,面部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个人隐私中最敏感的一部分。在“互联网+”“AI+”时代,“脸”成为一把打开信息之门和行走社会的钥匙。一旦这把钥匙可以被买卖,甚至被不法之徒窃取,将会带来身份危机问题,威胁社会稳定乃至国家安全。

报告显示,2015-2020年间全球人脸识别市场的增幅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居于首位。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必然存在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现象。一些网络黑产从业者批量倒卖人脸信息,一些电商平台甚至专门出售人脸数据和“照片活化”工具,正成为行业健康成长的毒瘤。

人脸识别有风险,并非技术本身不安全,而是安全防护还不完善。保护数据安全的前提是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比起不相信生物识别技术,公众不相信的是那些滥用技术攫取利益的人。当应用场景越来越细化,用户本身的隐私保护意识也亟待加强。面临公众的审视,企业能做的唯有严守数据保护底线,在个人信息数据使用和隐私保护之间寻找平衡点。政府层面需要加强对生物信息采集和使用平台的监管,制定数据保护清单,强化隐私安全专业立法。技术的发展没有边界,但技术的使用必须有边界。技术规范、法律审查和道德约束如何为公众安全地享受科技红利保驾护航,依旧任重道远。

蔡文玲

标签:李开复;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技术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