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南通调研沿海发展时强调,江苏沿海发展潜力巨大,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系统谋划沿海地区发展,把握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规划、统筹协调推进,把江苏沿海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美丽江苏建设的重要示范区。
连日来,记者到连云港、盐城和南通沿海地区实地探访,感受到各地“拥抱大海”发展信心十足,激情满怀。
以港兴产,以产兴城
8月14日,记者沿着连云港海滨大道来到徐圩港区,只见港区建设施工繁忙,沿线分布着几家大型化工企业崭新的厂房。
“历经多年努力,马上到了收获季!”连云港徐圩港口投资集团总经理邵传庆指着盛虹炼化、卫星石化等企业生产区兴奋地说,“以前这片海岸线都是盐碱地,鸟都不来,现在,海港兴起,环境优美,海鸥也多了。”
徐圩港区约7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30公里。
从盛虹炼化厂伸出的管廊延伸到码头,去年7月开工建设的盛虹炼化配套码头工程主体已完工,全省首座30万吨级原油泊位逐渐成型。管廊沿线,工人正在争分夺秒施工。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1600万吨/年炼油、280万吨/年芳烃、11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衍生物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并配套30万吨原油码头、383万立方米仓储等项目,总投资约677亿元。”盛虹炼化(连云港)港口储运有限公司副总兼码头项目经理陈昌林介绍,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约925亿元,利税超200亿元。
盛虹石化(连云港)港口储运公司总经理孙仁凯说,作为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以及连云港石化基地原油和化工品输送的重要通道,码头工程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争取第一艘原油船届时能如期停靠码头,助力盛虹项目顺利投产。
徐圩港区四港池43至45号液体散货泊位工程建设同样迅速,现场,工人们忙碌不停。
“这几个泊位工程去年1月开建,主要为卫星石化集团连云港石化项目提供原料运输和产品外输配套服务,工程设计通过能力为580万吨/年。”连云港禾兴石化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汤亚田介绍,目前,正在进行后续施工,争取今年9月底具备低温乙烷靠泊条件,原料可通过总跨度超过11公里的管廊输送到主厂区内,部分产成品也要从主厂区输送到码头进行外销。
连云港徐圩港区位于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东南处,是带动江苏沿海及内陆腹地开发开放的重要支撑。“眼下,徐圩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规划蓝图逐渐成为现实。”连云港徐圩港口投资集团董事长何烽表示,徐圩港区采用双堤环抱式总体布局,规划了30万吨级深水航道、116个大中型以上泊位,将形成以散杂货、件杂货、液体化工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港区,远期吞吐能力约5亿吨。
“港口码头是各入园企业原料及产成品稳定供应、输出的重要通道,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吸引了盛虹集团、卫星石化以及中化国际等大型企业投资入驻,已带动近1500亿元的产业投资。”何烽说,随着石化基地产业链的延伸发展,目前正在申报岸线约1300米,拟建设4个液体散货泊位,将再次带动约500亿元投资。徐圩港区产业港将持续聚焦产业需求,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提升能级,匹配产能
江苏沿海海岸线总长1090公里。“沿海发展,关键在港,牵涉到沿海各港区水域与陆域空间承载能力、码头能力与企业产能匹配度。”省社科院研究员蒋昭乙认为,从江苏沿海规划港口岸线可利用的空间来看,总体上能满足钢铁、石化、煤电和LNG等产业转移升级的需要。
目前,江苏沿海地区石化产业主要集中于连云港徐圩港区。全省原油加工量约4770万吨,其中沿江地区加工量约3700万吨。省交通运输厅提供数据显示,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后初步推算,沿江地区约20%产能将转移至沿海地区。随着沿海地区已入驻石化企业产能提升,还将新增原油加工量约1800万吨。
钢铁行业沿江沿海协调发展新格局也正在形成。目前,江苏沿海地区钢铁产能达33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省钢铁行业沿江、沿海钢铁冶炼产能比例关系由目前的7:3优化调整为5:5。经测算,届时,江苏沿海地区新增钢铁产能达4500万吨以上,全省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将达7800万吨。
临海的盐城滨海正成为沿海一颗“新星”。总投资超千亿元的宝武2000万吨“绿色、智慧、精品”钢生产基地落地滨海后,将打造全球最先进的完全新建的钢铁行业智慧型未来钢厂。
记者在滨海时感受到,地方相关部门推动项目落地准备工作满怀激情。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滨海港区5万吨级航道已建成,目前,正开展现有航道增深拓宽至10万吨级、15万吨级航道系统研究工作,并分步推进实施,以保障宝武精品钢项目落户滨海港区的运输需求。同时根据未来精品钢基地和临港产业的发展,正加快滨海港区疏港铁路谋划。
“对于宝武精品钢项目一期1200万吨产能的运输需求,规划港口码头可完全承载。”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中心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面对2000万吨级宝武精品钢基地的发展需要,将依据临港产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滨海港区进港航道的建设规模和后方集疏运体系。
通州湾新出海口,已成为南通打造新增长极的主战场。“大通州湾”正构建“前港后厂”格局,以“一个港口作业区+一个临港开发园区”模式,统筹各片区整体联动、错位发展,打造LNG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港口物流等高端绿色临港产业基地。据统计,“大通州湾”今年开工、签约、拟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达71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
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5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基地一期项目、投资450亿元的金光纸业项目、投资200亿元的桐昆聚酯一体化项目等落户“大通州湾”,均对港口运输提出迫切需求。
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片区“2+2”码头今年6月开工建设,8月以来,连日高温,施工现场大型机械一直在忙碌作业。目前,中天钢铁配套码头工程基本完成前期工作,8月底前将开工建设。
扩大开放,打造风光带
记者统计,当前,全省有7个亿吨大港集中在沿江,沿江船厂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90%以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很突出,人均GDP不到全省的75%,在我国东部沿海发展中仍是一块“洼地”。
上世纪90年代江苏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以来,我省一直致力于沿海地区港口发展研究和港口建设,目前沿海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正加快推进,赣榆、滨海、洋口等重点港区实现10万吨及以上航道通航,逐渐吸引重大产业落地。
“随着钢铁、重化工业等向沿海地区集聚,未来沿海地区将成为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令人期待。”蒋昭乙表示,从产业结构特征来看,与浙江、广东沿海地区主体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相比,江苏沿海目前仍然呈现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特征,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海洋经济本质是开放经济。”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表示,江苏沿海区位特殊,今后,要充分利用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创新资源整合,构建功能清晰、分工明确的区域性海洋现代产业体系和协同创新体系。
沿海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要引导人口向沿海城镇产业带集聚。数位专家一致表示,当务之急以及一段时期内,需加快大通道、大港口、大枢纽、大网络建设,加速补齐交通运输短板,快速构建海陆空立体国际运输大通道,更好联系全省乃至长三角腹地,扩大向东开放的优势,让要素流通在所有渠道畅通。
江苏沿海可分为三个海域,分别为海州湾海域自苏鲁交界至灌河口,废黄河三角洲海域自灌河口至射阳河口,辐射沙脊群海域自射阳河口至启东江海交界,海岸线长,发展前景广阔,地貌特征不同,各地风情各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在新起点上系统规划推进沿海地区发展,江苏正从沿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宜居、文化旅游发展和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统筹规划布局,力争做到海滨风貌彰显、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把沿海建成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带。
美丽江苏生动细节正在沿海地区得以呈现。记者在走访中感觉到,沿海各地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方面步履一致。多位招商负责人表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生态化建设沿海产业项目,发挥重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切实提升临港产业链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在沿海一带行走,水净草绿,风景目不暇接。从连云港连岛到南通洋口等沿海一些村镇,利用独特的资源禀赋,建设得美丽而宜居,面朝大海,令人流连忘返。 记者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