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改革“破浪”,创新“奔涌” 南京江北新区全面深化改革见成效
2020-06-23 20: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新江苏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新江苏讯(通讯员 王彤)“江北新区五年来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改革。正是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改革精神驱动,江北才能从一个城郊接合部,逐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区。”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新区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抢抓自贸区发展新机遇,重要和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首创”,江北新区获批五年,这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最有热度的词汇。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肩负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使命,江北新区以改革“破浪”,让创新“奔涌”。

大刀阔斧为城市破题

对于江北新区而言,每一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坐标。2019年,江北新区进入发展的第四个年头,经济大步向前,人流快速涌入,“城市病”更加突显。就在当年4月,江北新区启动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为城市破题,从这里开始。

“以前干宣传,外出采访是从街道生活小事中找案例,下沉到社区后,每时每刻都与群众在一起,反而感觉身边的事情都不是案例了。”王漩原本在泰山街道负责宣传工作,街道启动改革,推动力量下沉,他于去年到社区,成了大华社区的书记。


网格员在邻里角为居民服务

作为泰山街道网格化治理试点社区,有将近5万居民的大华社区,被分为9大片区36个网格,政策宣传、信息采报、巡查走访、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王漩统统要参与其中。“从早到晚,一直在网格里,这是我的工作常态。” 像王漩一样下沉社区的干部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新区还将506项行政处罚事项委托街道行使,149项服务事项下放由街道集中办理,同时,将各条线390多人下沉纳入街道统筹管理。

新区各街道将原来内部的20-30个条口进行整合,统一设置为“6+1+3”的架构,并将175项职能归并到6大工作板块、1个执法大队、3个中心来承担。部门变大、人员变少,原先街道班子成员从分管部门领导变为新机构部门负责人,管理层级减少一层。无论是部门负责人还是工作人员,相应要成为“全科型”,越基层越全科。

“网格+网络”,江北新区借力街道改革,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创举。

江北新区目前共有981个综合网格,180个专属网格,配备994名专职网格员,这支平均年龄35岁左右的年轻队伍获得新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年以来,新区每月网格规范达标率为100%,一季度群众安全感为98.4%。

网格员守护网格,还有一支“全科型”队伍维护着城市的秩序。在江北新区研创园工地,顶山街道综合执法大队队员蒋利海每天查看洒水防尘、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排水是否规范,巡查事项涉及城管、安监、环保多部门。去年11月初,顶山街道一工地旁冒出一排集装箱集市,其间存在煤气包安全隐患以及垃圾乱倒、非法经营、私自排水等问题,涉及多个执法部门,街道实施全域执法,执法队员24小时巡查,发现违法现象即快速处置。

一支队伍管执法,是江北新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锤措施。目前,新区组建7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217名下沉执法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编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汇集了各方面的检查执法人员,统一行使城管、市场监管、国土、安监、环保、水务、卫生、民政、劳动保障、交通、文化旅游、农业等十二类执法事项。

随着人员下沉,资源同步整合,原先的数字城管、综治网、市场监管网、12345等数据被融入街道城市治理一体化平台,构建了“党建引领、审批服务、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经济发展、业务对接、系统管理”等模块。

5月2日下午,大厂街道城市治理一体化平台上12345工单显示四周社区有居民投诉“公共绿化带被占用”,工单直接被传给网格员处理。此前这类工单要先转到街道物业条口,再派给社区安排人处理;在“云上顶山”全域指挥中心,网格员通过指挥中心大屏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就可以把违法信息传送给综合行政执法队员进行处理。

在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江北新区,一切皆有可能。5月15日,泰山街道“链通万家”公共管理事项“链上”投票正式启动。区块链,这项原本晦涩难懂的金融技术,一下走进了小区,为居民自治所用。这是江北新区探索“区块链+社会治理”的“第一步”,业内人士称其为“全国首创”。

改革从来没有现成的“脚本”。一年过去了,江北新区靠实践,走出了一条以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为支点,撬动社会治理格局改变的路径。

今年,街道内涵式改革已经由1.0向2.0版本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全方位变革。综合执法一队伍,审批服务一窗口,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努力探索构建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这是改革2.0版的结果,也是3.0版的开始。

年轻人“用脚投票”,城市是否值得托付未来显而易见。在江北新区2019年净增人口中,有三分之二是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2018年以来新增青年大学生就超6万名。

不遗余力助人才“通行”

江北新区要建设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三大主导产业个个都是人才密集型,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需求量极大。

前不久,刚刚被认定为2020南京市培育独角兽,南京驯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人才企业。2018年,公司创始人张女士申报入选江北新区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获得150万元资金扶持。次年,因发展需要,公司引进大量人才。“公司的胡博士也通过入选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创新类,又获得50万元奖励,同时新引进的其他人才还获得了新区人才安居等政策支持。新区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很大,也使得我们公司快速发展。” 张女士表示。

企业在发展,江北新区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升级引才政策,从“1.0版”到“3.0版”,一批像驯鹿医疗这样的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

“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招揽、奖励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奖补……” 《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及实施细则一出台,立马“刷屏”了集成电路人才的“朋友圈”。

以“导航”的角色,探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这是江北新区发布这一集成电路人才新政的初衷。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集成电路人才政策的试行情况将为此后“两城一中心”中的“基因”和“金融”领域的人才政策,起到一个导向和示范的作用。

从2018年制定出台《“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及实施细则,构建覆盖从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到去年,出台优化升级“人才十策2.0版”,发布首个产业人才政策《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及实施细则,一条高层次人才直通车在江北新区“开通”。

2020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江北新区提前谋划、快速出手,推出 “人才十策3.0版”,出台《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聚焦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赋予企业举荐认定人才权限,实施“人才金卡”定制服务等。政策一直在优化,升级中是不断加持的动力。

去年5月9日,江北新区成立人才协会,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同步成立,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程和平、祝世宁和国家级人才、新型研发机构负责人等21人组成。

又一条“引才之路”被打通。“得知江北新区设立人才举荐机制,我首先向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申请,审核通过后,按照‘创业江北’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标准,我收到50万奖补资金。”贺小宏是南京北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此前在上海发展,2017年他带领团队落地江北新区。享受奖补、住进人才公寓、子女教育资源得到改善,对于贺小宏而言,江北新区解除了他的一切“后顾之忧”,他要做的就是一心一意干事业。

从2016年的1名顶尖专家到2019年的35名,从2016年25名创业高层次人才到2019年的175名,“创业南京”三项人才计划总数从2016年的36人增加到2019年的288人,江北新区引进培育科技顶尖专家、创新型企业家及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江北新区5年累计汇聚各类人才36.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超过1850名,留学回国人才超3250名,国际化人才占比达1/3,其中诺奖得主2名……人才循着产业链、创新链纷至沓来。

大胆探路让企业省心

为改革而生,2017年8月,江北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自审批局成立以来,江北新区直管区新增企业29842家、新增注册资本3304亿元。

“江北新区让我们最省心。”这是企业选择落地的第一因素。不断增长的新增企业数字背后,是一批又一批、一波又一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

南京台医精准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医疗器械类的贸易公司。“以往,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需要提交《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20项材料给各个审批部门,一趟流程跑下来大约要1个月。” 企业相关负责人说,自从新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后,只需要根据项目清单提交14件申请材料,5个工作日就能拿到《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南京展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自贸区南京片区新注册落地的外贸出口企业。2019年12月4日,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梁女士如愿在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行政服务中心领取了企业营业执照。由于江北新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取消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同时将“货物报关服务”由审批改为备案,为梁女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截至目前,除了展博贸易之外,南京片区已有近千家外贸出口企业通过“证照分离”改革获益,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经营。


证照分离一站式办理

江北新区自2018年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后,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让审批更简、服务更优、监管更严。自证照分离改革实施以来,已累计惠及企业17437家,其中直接取消审批723家,审批改为备案75家,实行告知承诺制3644家,优化准入服务12995家,充分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平均审批时限提速超过50%!这是改革的力度,也是江北新区发展的加速度。

让企业尽快落地,让项目尽早开工,就要壮士断腕,把传统的一桩桩申请、一件件表格、一层层审批化繁为简。不到三年时间,“证照分离”“信用+承诺”“区域评估”等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践,江北新区做到了。

近日,在中央商务区,国际化名医中心项目工地,两台挖掘机正开足马力施工。“我们现在建设的是病房楼、门诊楼和医技楼。以往,重大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相关审批,至少涉及9个部门共20多个环节,全部流程耗时至少8个月,缺一个章都拿不到施工许可证。” 国际化名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工期紧,任务重,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咨询了行政审批局后,对方表示,通过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可以让项目提前领取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在提供项目建设方案后,对部分要件材料、施工条件及法律责任做出书面承诺,通过施工许可申请系统填报基本信息和上传资料,提交施工许可申请。当天申请,当天就完成了施工许可的审批。

新区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负责人谢菲介绍,国际化名医中心项目签订土地合同同步发放施工许可证,率先在南京实现了实质性的“拿地即开工”。

“双区”联动,抓住制度创新这一关键,江北新区大胆探路,自贸试验南京片区已推出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99.66%,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超过50%。

城市形象、人才通道、营商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得到一轮轮优化和升级。“创新创业安家首选江北新区”,是这块改革“试验田”收获的最好的果实。

标签:
责编:丁小玲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