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海安第一!
2019年度南通市综合考核结果出炉,海安实现惊人的“八连冠”。
不久前,全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红榜揭晓,海安成为南通唯一被表彰县(市、区),进位13个位次。
“海安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并不突出,高质量发展持续争先进位,主要靠的是干部群众‘见第一就争、见奖杯就夺、见红旗就扛’的血性和干劲。”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说,保持这股劲头不松懈,海安锁定“高质量发展南通争第一、百强排名全国进二十”新目标,奋力跑出加速度,跃上新高度。
第二就是落后,短跑劲头冲刺长跑赛道
仲夏时节,走进海安开发区,比天气更热的,是这里项目建设的热度。
“要保住好不容易夺来的金杯,一刻也不能松懈。”海安开发区重大项目办主任孙宝军深有感触地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初,2018年度海安市项目建设夺杯考核竞赛揭晓,海安开发区获得1个季度金杯、3个季度银杯及年度考核银杯。这个不错的成绩,竟然让项目办的人都抬不起头来,在他们看来“第二就是落后”。大家憋着一股劲,苦干一年,终于打了个翻身仗:一举夺得2019年的4个季度金杯和年度金杯大满贯!
“争第一,创唯一,第二就是落后。”这股近乎不讲理的拼劲,拼出项目建设“海安现象”。南通市开展项目建设综合考评以来,16个季度中海安有15个季度夺得“流动红旗”,其中11个季度获得第一。
始终以百米冲刺的劲头跑长跑,海安的动力从哪里来?“干部的拼抢意识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海安从2011年起开展‘月月看、家家到’项目观摩,至今从未间断。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干部‘评优谈差’,将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结合起来,激励干部勇攀高、敢比强、争第一。”顾国标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海安干部中也产生了“喘喘气、歇歇脚”思想,市委带领大家与昆山、江阴、张家港等明星县级市比对,巨大的落差打消刚刚露头的自满情绪,激起“不服输、嗷嗷叫”的血性。在今年坚决阻击疫情的同时,海安项目建设反而跑出“加速度”:2月28日,123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超过去年全年总和。
勇争第一,不局限于项目建设。海安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科长于长海告诉记者,在海安,各项考核南通争第一是基本要求,如果得了第二,就会被扣分。去年,南通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56项指标中,海安共夺得36项第一。在党建考核中,更是出现“海安奇迹”:11个部门中,9个第一,2个第二。
群狼争雄,赋能特色崛起“海安板块”
一场疫情,让不少企业遭遇寒流。但走进主打汽车铝型材的亚太公司,却产销两旺。“前4个月,完成销售4亿元,逆势增长6%。”海安开发区负责人介绍,依托有色金属交割中心引进的亚太公司,带动铭利达、海美新材料等多个超10亿元上下游项目集群落户,产生“头狼”引“群狼”产业链效应。
近年落户海安的“巨无霸”级制造业项目并不多,但去年该市工业应税销售却在南通率先突破2000亿元。
“群狼争雄效应凸显。”海安市市长于立忠介绍,相比南通其他县(市),海安缺江少海远离上海,拼抢投资数百亿乃至上千亿大进大出的“龙头项目”,优势不突出。海安将目光重点聚焦“小巨人”企业,用“群狼战术”打造海安特色产业板块。
“生产一樘门,最快要多久?”跃通数控总经理姚遥自问自答,“15秒,只要15秒!”多年前,跃通数控只是海安城郊的一家作坊式企业。“我们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等深度合作,每年将7%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只攻一个城墙口——全自动木门生产线。”姚遥说,如今企业已拥有17项发明专利、55项实用新型专利,市场占有率超过95%。
科技赋能,激活企业“狼性”。海安持续实施“机关部门服务企业科技行”“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等活动,95%以上规模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带动一大批企业脱胎换骨,成长为行业“头狼”。目前,海安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30家,南通第一;4家企业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3家企业成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群狼”中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力和带动性的“头狼”,海安实施“5123”工程,培育工业应税销售超100亿企业5家、50亿至100亿企业10家、20亿至50亿企业20家、10亿至20亿企业30家。
“‘头狼’引领,‘群狼’争雄形势喜人。”于立忠介绍,海安已成功培育两家百亿级领军企业,亿元企业数、规模企业数持续保持南通首位,崛起新材料、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纺织丝绸、节能环保等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争做“三好生”,突出短板变身长板样板
5月26日,长三角第一列开往东盟的国际货运班列从海安物流基地缓缓驶出。长三角名城云集,这个“第一”为何花落海安?
海安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曾是交通末梢和辐射边缘。“转变思路,短板也能变长板。”顾国标介绍,抢抓交通建设提速机遇,海安打造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合一”综合性枢纽,一个立足长三角、辐射中西部、联动海内外的“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品牌逐渐叫响,成为长三角联动“一带一路”绕不过的“枢纽”。
作为南通曾经的“小六子”,海安有不少短板。其中,水环境“偏科”,曾让海安在2018年度全省“大考”中遗憾丢分。
拼命加创新,短板也可以拉长成为样板。海安排出1万多个污染点源,挂图作战、逐一销号。即便按照最高标准处理,但全市10多家污水处理厂每天排放的30多万吨达标尾水仍属劣V类,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怎么办?海安创造性地利用废沟废塘建设湿地系统,构建生态安全缓冲区。1至5月,全市所有省考、市考断面水质100%达到优Ⅲ。不久前,有关部门谋划就建设生态安全缓冲区开展试点,意外发现,海安已先行先试,并建成了样板。
民生痛点、难点在哪里,补短板的发力点就在哪里。弥补“海安没有三甲医院”缺憾,一期投资11.5亿元的我省长江以北首家县级三甲医院破土动工。解决“孩子上学报名难”苦恼,海安今年在教育基建领域将投入近5亿元,重点增加学习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供给。
“无论全面小康冲刺,还是高质量发展,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顾国标说,海安不仅要做经济建设的“优等生”,更要做高质量全面发展的“三好生”。今年海安将把超过82%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陈 明 徐 超 贲 腾
本报实习生 李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