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筑巢引凤栖 花开蝶自来 招商“组合拳”助力扬中强起来
2020-06-15 06: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立民 董超标  
1
听新闻

“周中华、郭建中、奚一培……”“朱桥生、孙显文、孙伟……”6月12日,记者在扬中市新坝镇政府一楼大厅看到,醒目的电子大屏上正滚动显示今年1—5月份招商选资项目信息竞赛的“光荣榜”和“加油榜”榜单。

“从1月起,全镇120名副股级以上干部全都行动起来,搜集和筛选项目信息,两榜月度一通报、双月一分析、季度一考评。”新坝镇党委书记吴玉青说,“小榜单发挥了大作用,目前已收到有效项目信息60个,高质量的项目信息有14个。”

新坝镇推出“光荣榜”和“加油榜”,是扬中市强化招商激励力度、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扬中不断创新手段,扩大“朋友圈”,编织“信息网”,奏响招商引资“最强音”。正如扬中市委书记殷敏所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是要抢抓项目招引‘先手棋’,致力形成‘一个项目撬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动一座城市发展’的效应,助推扬中‘跑起来’‘强起来’。”

产业强市,项目先行。拥有智能电气、新能源、海工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的扬中,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成为镇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然而,疫情之下,要在新一轮产业链布局中巩固既有优势、抢占新的市场,全市招商引资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招什么?谁去招?项目为什么来?一直是扬中挥之不去的“招商三问”。很多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当前也不能再走拼土地、拼政策的老路,扬中要靠什么吸引项目、留住项目呢?

特殊之年,不妨“换个打法”。扬中迅速调整招商模式,既做“减法”,又重“增量”。精准招商,将原有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的3个驻外招商部门力量集中到上海、南京、苏州,积极承接“产业溢出”和“创新溢出”,加速融入区域一体化;以疫为“机”,紧盯疫情催生的新业态及“新基建”风口,加大上下游配套产业招商力度,为“延链强链补链”找准方向和路径。

一系列“组合拳”,正在为扬中带来新的生机。扬中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红兰告诉记者,一位投资商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让她备受鼓舞,“他说今年是鼠年,他像一只老鼠到处寻找食物,到了扬中后,就像是扎进了‘米缸’一样。”

这位扎进“米缸”的投资方,企业主打产品为电容电抗等智能电气核心元器件,因受疫情影响,迫切寻求国内订单,由此进入扬中市商务局工作人员常翔的视野。

“虽然对方初衷是来推销产品,但产品属于我镇智能电气产业的‘短腿’,深入合作潜力很大。因此,我们精心梳理辖区关联企业,仅用一周时间就组织开展了一次专场推介会。”新坝镇副镇长何耀武回忆。

在这场原本未设招商议程的产品对接会上,江苏弘历电气有限公司负责人现场签下百万元订单,4家企业现场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这让投资方姚总看到了扬中人的热情豪爽,更看出了扬中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今,项目已正式签约,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5亿元,税收4000万元。

从“推销产品”到“投资建厂”,背后折射的正是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的确,“米”多则来者众,“送米者”愈多,“米缸”才能越变越大。

项目再金贵,也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据扬中市商务局招商中心主任陆赵华介绍,项目启动之前,须对其进行全方位预评估,从源头上提高项目招引质量,“招商的目的还是服务产业,这个原则不能变。”

杀出重围,不仅要锤炼招商之“术”,更要把握招商之“道”。近来,扬中发力提升营商、生态等“软环境”,强化全要素保障考核“硬手段”,不断擦亮“江中明珠”的“招商名片”。在5月28日举办的河豚文化节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项目33个,其中25个投资额超过亿元。

“扬中强起来,关键是产业强起来。”扬中市市长张德军说,“未来,扬中将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写好产业强市的‘扬中故事’。”

记者 陈立民 董超标

钱 飞 刘庆传

标签:超标;扬中市;招商
责编:苗津伟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