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黄海湿地保护不仅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还有特殊的多重价值,希望能探索出一条以生态合作引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盐城市举办的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上,盐城市市长曹路宝表示,推动环黄海区域建设生态经济,不仅是加强黄海生态全面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区域开放合作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去年7月,盐城黄海湿地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也将于2022年推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遗产申报工作,为共同构建起黄海生态区,江苏、河北、辽宁、山东、天津、上海的滨海湿地将形成紧密的生命共同体。而同处黄海生态区的朝鲜、韩国,自2017年起连续参加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与中国围绕黄海生态区开展系列务实合作,为共建黄海生态区营造国际氛围,更为推动产业互补、经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开发最早、利用最广泛的海域,也是生态保护最迫切、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意义最重要的一个片区,更是沿线城市和地区、国家之间联系最紧密、经济最活跃、开放合作最好的地区。
专家呼吁,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实现从环渤海湾的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扩大到环黄海地区的国际经贸合作。沿黄海地区是韩国主要对外投资区之一,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中韩两国将从经济合作转化为生态、经济等全方位合作,这一重大战略的转换,给盐城等沿黄海地区的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涉及范围更广、领域更大,意义更为深远。”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表示,去年申遗成功是盐城打赢的一场战役,推动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建设是又一场新战役。
“环黄海地区是东北亚重要的经济圈,是推动国内区域合作走向国际的重要空间。”曹路宝表示,生态与经济融合互动,是疫情防控新常态下加强国际经贸往来的有效路径。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可将生态牌、经济牌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牌。(记者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