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我上学、入党的地方,我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毕业后虽然到了江苏工作,但陕西始终是我最挂念的地方。因为苏陕协作,组织上安排我到陕西富平挂职,给了我一次锻炼与圆梦的机会。
按照苏陕协作的部署安排,2020年江苏企业投资3.6亿元在富平县建羊奶产品加工园。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解决当地500人就业,带动18-20万只奶山羊养殖,一举解决富平县及周边羊奶销售难的问题,同时引领羊乳产业发展升级,带动产业发展壮大。
富平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共有8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49户21467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1473户2530人,全县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水平低。脱贫攻坚关系全县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富平县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县,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党员干部政治觉悟高,百姓真诚朴实,来到富平对我而言是一个再学习再教育再提升的过程。
东西部自然地理、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所差异,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只有走进群众、把“富平话”说好,才能把富平群众的事办好,才能把在富平的苏陕协作工作干好。
我跑遍了全县16个镇(街道),主动向当地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及百姓请教,真心与他们交朋友。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得到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支持,为搞好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富平县工业发展不充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比高,整体规模较小、产品类型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农产品深加工的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带动作用不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产业的发展。对口帮扶就要针对这些短板,强化区域合作,用江苏的理念、资金、营销、科技、人才加以赋能,培育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脱贫链,打造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企业。
富平县是全国奶山羊之乡,近三十万农村群众与奶山羊产业有关,半数以上的贫困户依托奶山羊产业脱贫致富,奶山羊产业的发展对富平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意义十分重大。对口帮扶围绕产业链,以苏陕共建的富丹产业园为核心,从奶山羊繁育、饲养、羊乳加工、羊肉制品到乳品包装等环节,已落地13个项目,通过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把贫困群众镶在产业链上,助力富平县打造300亿奶山羊全产业链。目前,富丹产业园落地项目数、到位资金、带贫益贫人数均在全省前列。
圣唐乳业是对口帮扶的重点招引项目之一,由江苏企业控股,是一家集奶山羊饲养、乳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该企业已建成的一条日处理500吨鲜奶的生产线,每日收购当地农民羊奶20多吨,年销售10亿元以上。该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930户2793人签订奶山羊托管代养协议,每年每户分红1000元。如今有机牧场、良种奶山羊养殖、羊奶粉加工等项目,日趋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加速器”。
今年江苏企业再投资3.6亿元新建羊奶产品加工园,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解决当地500人就业,带动奶山羊养殖18-20万只,一举解决富平县及周边羊奶销售难的问题,同时引领羊乳产业发展升级,带动产业发展壮大。
富平县北部山区老庙镇是全国黄芩药材优生区,对口帮扶通过引进全国医药百强榜冠军扬子江药业集团,实施“订单农业”,让群众和贫困户吃了“定心丸”。为解决部分失去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就业难问题,富丹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让他们共同分享扶贫政策红利。
目前,老庙镇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黄芩种植辐射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镇,种植面积从3000亩快速增长到10000多亩,每亩年增收2000多元,已让富平北部沿山302户贫困户共870人分红收益。使产业扶贫接了地气,让群众脱贫有了底气,让村民致富有了信心。
富平是农业大县,种养殖业及务工是群众的主要收入渠道。一方面农产品季节性强,保鲜期短,市场销售的压力大;另一方面劳务输出不够稳定,干一天活才有一天的收入。这些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消费扶贫、劳务协作来加以解决。
消费扶贫破解农产品买难卖难顽疾,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花力气加以推动。推动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投资1200万元,对口援建了蔬菜瓜果综合批发市场。推动产销衔接、农商互联等活动,在南京设立富平农副土特产连锁店,同步推进全省全国建设。推动电商扶贫,组织江苏各类电商平台、农贸企业加大销售力度,今年以来销售富平农副产品2000多万元,消化农产品库存,倾力帮助当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增收难”问题。
劳务协作有助于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劳务输出是增收脱贫最直接见效的办法。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掌握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岗位。联络组对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摸排,针对务工人员技能及就业意向,依托5家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对就业劳动力实行重点课程免费开放,提高劳动就业技能。仅今年一季度,通过“点对点”服务已向江苏输出5批次、123名务工人员。
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两不愁、三保障”是着力点。如何结合江苏的科教资源优势,为当地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注入新活力,这是我到富平以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贫困在口袋,根子在脑袋。投资3200万元的富丹友谊幼儿园是苏陕对口帮扶项目,按照省级示范幼儿园标准建造,建筑面积6134平方米,设置15个教学班,可容纳450名幼儿入园。富丹友谊幼儿园配备了中央空调、地暖和新风系统,孩子们不必担心北方冬季的雾霾天气,是富平目前条件最好、设施最新的幼儿园。对口帮扶需要部门互动、社会拉动形成合力,目前,两地单位结对40多个,友谊学校合作14家,在北部山区设立史洪严扶贫助学基金,实施教师培训计划,采取组团式帮扶的形式,带动富平教学质量提升。
针对基层村卫生室检测设备不足、服务能力受限的问题,对口帮扶聚焦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为全县100个村级卫生室配备白细胞、血脂血糖和CRP三种检测设备,使村级卫生室的总体医疗配置得到升级。
设备引进后,以检测报告为诊断依据,抗生素的采购依赖有效降低,卫生室治愈率稳步提高。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组织苏陕协作企业、结对帮扶单位筹措防疫物资,共捐赠口罩、防护服、医用护目镜、红外线测温仪、免疫球蛋白羊奶粉等物资价值250余万元,帮助富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从江苏到陕西,从丹阳到富平,改变的只是地理概念,不变的永远是为群众做事的初心。
(作者系富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丹阳驻富平联络组组长)